杜甫诗三首-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杜甫诗三首-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3 13:1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5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凋伤(diāo) 渚清(zhǔ) 霜鬓(bìn) 百花争妍(yán)
B.暮砧(zhān) 千载(zài) 塞上(sài) 屡见不鲜(xiān)
C.青冢(zhǒnɡ) 憔悴(qiáo) 朔漠(sù) 退避三舍(shè)
D.省识(shěnɡ) 潦倒(liáo) 万壑(hè) 提纲挈领(qiè)
【答案】A
【解析】B项,“砧”应读zhēn,“载”应读zǎi;C项,“朔”应读shuò;D项,“省”应读xǐn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凋伤 漂泊 渚清沙白鸟飞回
B.落魄 箫瑟 万里悲秋常做客
C.文藻 逶迤 无边落木萧萧下
D.慨叹 朔漠 艰难苦恨繁霜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B项,箫—萧,做—作。
3.对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白帝城高急暮砧 砧:捣衣石
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一百年
D.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极
【答案】C
【解析】百年,借指晚年。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中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________澳大利亚,将近三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
②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乔治·奥巴马多年来住在肯尼亚的贫民窟里,生活穷困________。
③今晨,北京突然刮起4级北风,气温也出现小幅下降,秋风________,凉意袭人。
A.作客 落寞 萧瑟
B.作客 潦倒 萧瑟
C.做客 潦倒 萧森
D.做客 落寞 萧森
【答案】B
5.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仗的一项是(3分)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C项,对仗是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保持一致。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课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其三)》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答案】C
【解析】C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1)杜甫的《登高》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的千古名句是: , 。
(2)《登高》中写国事艰难、壮志难酬、人生潦倒、愁恨无限的句子是: , 。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喧虺”“萧萧”“作客”的写法。
8.参照下面例句的修辞及句式特点,仿写句子。(4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幽雅,绿林、茅舍、芳草、清泉,尽收眼底;边塞诗是 。
李白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杜甫的诗是 。
【答案】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幽咽泉流中的一把琵琶,忧愤慷慨,疾风、落木、浊酒、涕泪,肠热黎民
9.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40个字左右。(4分)
近来,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篡改风潮。经众多年轻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从这些图片来看,诗圣杜甫俨然无所不能,忙碌而又时尚,完全颠覆了一千多年来杜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答案】(示例)(1)恶搞忧国忧民的文化名人,颠覆传统道德伦理,是一种低俗、无知、浅薄的行为。(2)以调侃游戏的态度,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眼球,是网络媒体过度娱乐化的一种表现。(3)热衷于恶搞传统,昭示出青少年特有的逆反心理,还表明他们对祖国文化缺少最起码的敬畏之心。
【解析】本题为新闻评论,解题时,要注意把握新闻内隐的新闻价值,以此为基点作评论才会有针对性,有价值。通过阅读可知,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网络上恶搞杜甫”。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我们既要点明这样做的性质,还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0分)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昊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眼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分)
【答案】同意。理由:从意境上看,孟浩然诗仅限于洞庭湖、云梦泽、岳阳城,境界还不够广阔;而杜甫诗写洞庭湖,其意境则拓展到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天地都包容在内,境界广阔而旷远;意境的广阔表现出诗人博大的情怀。
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伤己忧国的思想感情。第三联写诗人失去亲朋消息,自己既老且病,与孤舟为伴,漂泊在外,流露出孤苦无依的悲伤。第四联写战乱不休,诗人感伤落泪,表达了作者对动荡不安的国家局面的忧伤。(意合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应整体把握诗句。首先,知人论世,杜甫一生漂泊,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再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理解,最后两联直抒胸臆,不难理解。“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与亲朋失去联系,自己“老病”,又在“孤舟”里漂泊,流露出孤苦无依之感。而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想到的却是战乱,“戎马关山北”。“涕泗流”蕴含的不仅有对个人境况的伤感,更有对国家现状的担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公元760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5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1.这首诗中的哪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5分)
【答案】“幽”字。诗的前三联紧扣“幽”字来描写物态人事,首联写环境之清幽:清江曲折,绕村而流;颔联写物态之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伴相随;颈联写人事之幽趣:老妻可亲,稚子可爱,合家怡然。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诗人的内心享受着难得的安闲悠然,首联“幽”字正是这种心境的体现。可谓一字经纬,统摄全篇。(意对即可)
2.有人说,诗的尾联所流露的情感似是欣喜实含悲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具体说明。(5分)
【答案】同意这种看法。环境优美,生活安定,得享天伦,拥有这些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来说,自然是欣喜和满足的。但是,这一切却是建立在亲友资助的基础上的,是不牢靠的,并且杜甫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怎会满足于独善其身。说“微躯此外更何求”其实是一种无奈之语,自慰之词。所以说,这首诗的欣喜之音中透露着悲苦之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主要抓住诗歌的最后一联来作答即可,应该明确“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一句看似欣喜,实则心酸。因为杜甫没有忘记,自己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