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4 13: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0题,满分20分)
1.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B.圈地运动的巨大作用
C.工业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D.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答案】C
2.下图反映了英国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的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大规模推行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D.石油、电力新能源的充分利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英国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迅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革命的开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圈地运动大规模推行与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无关,故A项错误;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积累了资本,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石油、电力新能源的充分利用,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
3.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北部农民的居住地离优良的机械商店至少有几百里之遥,但他们依然放心地使用复杂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经销商机械及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的机械部件。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了通讯与交通的发展
B.美国率先开始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农民技术水平高
D.美国工业革命依托标准化生产方式
【答案】D
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事实的正确解读。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北宋熙宁十年(1077)政府赋税中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72
北宋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72,得不出农业生产比较落后,①错误,故排除A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后,②错误,故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分散孤立状态,世界不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而不是开始,③错误,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说明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④正确,故D项正确。
5.如图为特里维廉《英国社会史》中关于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变化示意图。出现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婚育观念更新影响人口出生率
B.医疗水平提高降低人口死亡率
C.技术革命改善了国民生存条件
D.社会转型促进了人口结构改变
【答案】C
6.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
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
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
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都来自一线工人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D项正确。
7.真正的旅游业兴起于近代的英国,主要原因在于工作强度的增大和工作时间的限定,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中兴起的中产阶级,他们反对各种野蛮的或者充满血腥的娱乐方式,希望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这主要反映了
A.经济活动影响政治地位的升降
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各界的层次化
C.工业革命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D.大机器生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D
8.下图所示为英格兰与威尔士城市化进程图,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奴隶贸易
③圈地运动
④工业革命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新航路开辟是15世纪末,而图示信息是“1751-1861年”,可知两者没有太大联系,排除①,排除A、C。奴隶贸易主要涉及的人口变动是非洲和美洲,与图示信息无关,排除②,排除B。圈地运动造成大批农民破产,转为自由劳动力,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③④正确,所以选D。
9.《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B.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
C.现代工厂制度产生
D.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答案】D
10.下列图片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情景作了很好的比较。下列关于这两种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恬静的农耕文明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B.两种文明的生产动力相同
C.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演进
D.工业文明进一步加深了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程度
【答案】C
【解析】两种文明的比较可以看出工业文明代表历史潮流,是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演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两种文明的生产动力是不同的,中国农村是人力,而英国则是蒸汽机提供动力,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文明是面向市场的,和自给自足无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
11.(20分)同一政策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影响是不同的,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它。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首先爆发的。(9分)
(2)据材料二,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结合材料一简要评价圈地运动。(11分)
(2)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6分)
评价:
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
③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④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
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
⑦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5分,答出5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可知是为了利用和改良。对其评价可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分析。
12.(20分)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特征。(4分)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意义的“变革”? (4分)
(3)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6分)
(4)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6分)
【答案】(1)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度;经济特征:传统的农业经济。(4分)
(2)政治变革:1832年议会改革;经济变革:机器大生产(或实现工业化)。(4分)
(3)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6分)
(4)借鉴:依法治污;调整能源结构;培养环保意识;加强政府监管。(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前后政治、经济的发展及20世纪以来伦敦的环境治理。
第(1)问,依据材料“(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概括英国的经济发展特征。
第(2)问,依据材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联系对比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和近代化的概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英国的政治变革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经济变革为实现工业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