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月相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月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6-18 17: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 月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星图中左东、右西在月相中的应用,了解月相的概念
(2) 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把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 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能用月相大致判断方向和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月相成因图”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即探究图示反映规律性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对月相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诗词的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逐步形成自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在展示自我时注重科学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
月相形成的原因需要非常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把这种空间的位置关系转化为比较形象的具体化的情境是教学需要做的。教学时应广泛借助于图片、动画、视频、教具等。
结合实验演示法、谈话法和探究性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排球(模拟月球模型),表格、图片等;带有农历日期的日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前面已学过的月球部分内容,预习新课内容。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情境一:上课前播放“水调歌头”的FLASH,创设学习月相的情境。上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关于月亮的MTV,里面有句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生:(画月亮的形状)
小结:(学生画好后,请几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作交流与展示,并引出月相的概念: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情境二:我们知道月球是远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
小结:这几位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那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和月球,那我们先来看看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
学生回答: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那方向怎么样的呢?——都是逆时针的。
情境三: 很好!下面我想请5位同学上来。我现在有一个一般涂黑,一半是白色的排球。我们把这个当作月球,一位同学拿着这个月球,另一个同学来当地球。我们假设太阳光平行的从我们的右边射过来(黑板上画好太阳光),现在请这两位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月球绕地球转的情况。
生:
说明:演示月球绕地运动,过程中指出月球亮的一面始终要朝向太阳光(学生的右边),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四个位置的月相。然后当月球的同学分别站到1、2、3、4四个点上,当地球的同学观察一个位置,然后把看到的相应的月相贴到黑板上。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月相也不一样。
比较黑板上老师贴的和学生贴的,问:为什么这两个会不同呢?——视角不同,人是在地球上看的。
情境四:接下来我们也要一起从地球的角度来探究一下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下面每两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右边)然后我两位同学要合作来进行探究。
之前我们再请这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当月球的拿着双色的小球再分别站到1、2、3、4的位置上,也看到同样的效果。好,谢谢这两位同学。
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点:
1、要两个人合作,比如一个当月球,一个当地球的观察者。然后再换过来。
2、一定要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记录在发下来的表格中。3、因为座位的活动范围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来做。
4、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演示错误的动作。
5、先观察1234四个位置,然后再观察这四个位置中间的月相。
6、做完实验后可以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生:(观察月相,老师下去指导,指出错误,并督促记录情况)
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台展示,进行比较。指出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并把正确的月相贴到黑板上。下面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把画的月相和书上的月相图用字母对应起来。
情境五:我们就用课件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变化的规律。
说明: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右上角是月相在相应位置的月相。
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时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朔,黑板上写出)。然后逆时针转过1/8圈,我们看到月亮露出了一部分,叫做峨嵋月。再转过1/8圈,当日地月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的我们把它叫做上弦月。再转过1/8圈,我们看到右边亮的范围变大了,有点凸出来,我们把它叫做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但我们看到的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们把它叫做满月(望,黑板上写出)。
再转过1/8圈,月球的左边亏了一点,但还是凸出来的,叫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西边)变成一半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再转过1/8圈,右边又亏了一点,又变成了峨嵋月,但是为了和上面的峨嵋月区别开来,我们把它叫做残月。再转过1/8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又变成了新月。
这样,月球绕着地球跑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有29.53天,我们叫做农历月,又叫朔望月。
农历上规定,当月球是新月的时候是初一,月球满月的时候是十五或十六。
【思考】为什么会有两个日子?——月球绕地球转的周期不是30天,所以日历里面安排的农历月有时候是29天,有时候是30天,所以,满月的日子变成了十五或十六。
【推理,讨论】那在新月和满月之间的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什么时候呢?下弦月又是什么时候呢?——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那么1、2、3、4四个位置之间的月相又是农历多少呢?大家下课后可以自己去推算,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实验做了,看也看了,思考也思考过了,下面大家能不能给我一个月球会产生圆缺变化的理由呢?——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使站在地球上的人看上却月球有圆缺的变化。
好,下面大家看P105图3-31的图,外面的一圈表示月球亮的一半始终朝着太阳光的方向。里面的一圈表示人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
强调:从地球的角度观察,下面的图要倒过来看。然后补充完成几个空白的月相图。
互相交流,看看画的对不对?拿一本学生的书上来展示。
很好,大家这堂课都表现的很出色,下面就来考验一下大家。
课内作业:【课件演示】
1、判断下面各图分别是什么月相。一个一个出现。
2、两个同学在学了月相后,在郊外旅游,分别看到了如下的月相,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农历多少吗?
3、看日地月三者位置,得出月相;判断接下去月球亮的部分多了还是少了;再判断过了7天后月相又是什么?
课堂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月相产生的原理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通过月相推算出当天的农历。下面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课件演示】老师带头,新月,朔,初一,日、月、地。然后按逆时针的方向转动月球,学生一起回答……峨嵋月——上弦月,西边亮,初七初八,日地月垂直-—凸月-—满月,望,十五、十六,日、地、月-—凸月-—下弦月,东边亮,二十二、二十三,日地月垂直—-残月-新月
课外作业
1、设计实验:我们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2、探究:月相和时间的关系。
在中秋节满月的时候,我们看到月球在18:00从东边升起,早上6:00在西边落下。在新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一起在6:00从东边升起,一起在18:00从西边落下。
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推算出上弦月,下弦月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吗?还有峨嵋月,两个凸月,下弦月。
3、观察记录:长期观察月相变化。
要求:自己设计表格,连续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及当时的日期,时间,你看到的方向等……(可以隔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