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7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字润之,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他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时代背景 解放战争到1948年底,先后解放了东北、华北、中原广大地区。1949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奄奄一息。这时,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14日,我党提出和谈的八项条件,揭穿蒋的阴谋。蒋介石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 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自学检测一阻遏( )芜湖( )荻港( )溃退( )歼灭( )绥靖( )( )瑰宝( )负隅顽抗( )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 )( )èwúdíkuìjiānsuíjìngguīyúlíngpángbó撰写( )阌乡( )古宛县( )杜聿明( )锐不可当( )zhuànwénwǎnyù dāng要塞( )sài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高屋建瓴
负隅顽抗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悍然——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垂死挣扎,顽固抵抗。——形容气势雄伟壮大。——阻止——败退。“溃”,溃败。——蛮横的样子。2、新闻的记叙六要素: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新闻基础知识:1、定义: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阅读全文,说出本文的六要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标题——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一般在“电头”后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
主体——更为具体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4、新闻的特点: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
2、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
3、准确性(简明扼要)。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
面概括)攻势猛战况好首战告捷所向无敌(重点)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数多战线长课文结构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开头的小字部分是什么内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思考1:主体是用一大段话或几段话较具体地把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说说主体部分是哪些?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20日夜—21日夜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安庆——芜湖九江——安庆芜湖——江阴30万35万35万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思考2: 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报道?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这几层意思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到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军后写。 思考3:谈谈文中议论部分的作用。 *从敌我双方阐述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国民党违背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彩的词语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我军: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
朗读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②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1)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2)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3)“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练习一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材料: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 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答案:
1、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
2、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
3、2014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
练习二要点归纳:拟写新闻标题
1、提取关键词句(导语)
2、注意限制条件(字数限制)
3、规范答题格式
人(或事、物)+干什么(或怎么样)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感彩鲜明,铿锵有力。小结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完成语文练习册。
课件14张PPT。飞天英雄凯旋17 新闻两则杨利伟,特级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8年1月25日,同其他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蒋建科,人民日报社记者、教科文部主任编辑。
1964年11月生于陕西杨凌,1986年8—月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后分配到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从事科技新闻报道工作。曾多次随“远望号”测量船远征太平洋,参加某卫星发射报道,深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报道“神舟”四号发射盛况。著有《农业新闻学》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走近作者创作背景 2003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了21个多小时之后,顺利返回地面,它表明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这则新闻报道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飞天英雄凯旋”这一文题,精练、简洁。
“飞天英雄”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同时,“英雄”一词,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杨利伟的赞颂和敬意。
“凯旋”则交代了“飞天”令人振奋和骄傲的结果。文题阐释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旋( )晨曦( )抖擞( )安然无恙( )神采奕奕( )凝望( )kǎixīsǒuyàngyìníng整体感知历史性的一刻英雄返航
人们的反应 神采奕奕
微笑挥手致意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彻夜未眠
屏住了呼吸
掌声雷动
流下激动的热泪飞天英雄凯旋合作探究你觉得作为一个宇航员要具备那些条件
(文化素 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再次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有什么深刻含义新的一天:新的一片天地,新的中国,新的气象,新的期待,新的梦想,新的……思考:语言风格 《飞天英雄凯旋》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全文以记叙、描写为主,时时穿插议论和抒情。更多的时候,是把议论、抒情和记叙、描写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始终充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二是文章的语言洗练干净,富有表现力,找不到一点冗余的信息。鉴赏与写作 《飞天英雄凯旋》主体突出,从细微处着手描写大场面。作者报道的是一个大事件、大场面,却不从大处着笔,无意写出场面的恢弘气势,而是突出事件的重点环节,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写杨利伟受命的过程。写人物也是从细微处着眼,写他从容稳健的步伐,写他微笑的神情,从细微处写出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全文篇幅短小,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作技法借鉴应用 《飞天英雄凯旋》一文,条理清晰、结构灵活。
一方面,文章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6时0分”“6时07分”“6时12分”等词语的使用,使条理显得非常清晰。
另一方面,作者交替报道了天上、地面的情况,又从空间上立体地展示了“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航天英雄凯旋而归的过程。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大事记 1992 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一号飞船于 1999 年 11 月 20 日成功地发射。这是中国第一艘试验性 宇宙飞船,以测试未来载人宇宙飞船的技术。飞船在太空遨游了 21 个小时,环绕 地球 14 圈后安全着陆。事后,各地媒体争相报道:中国是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 三个发射此类飞船的国家。
“神舟”二号飞船于 2001 年 1 月 10 日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三号、四号亦是) ,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 基本一致,并首次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 理等领域的实验。
“神舟”三号飞船于 2002 年 3 月 25 日成功发射。飞船进行了模拟载人的多项 测试。 “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运行了 180 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 验,在陨落分析、燃料分配、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神舟”四号飞船于 2002 年 12 月 30 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 6 天零 18 小时,环绕地球 108 圈。2003 年 1 月 5 日 19 时 16 分,“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 地区准确着陆。
“神舟”五号飞船于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 点火升空。16 日 6 时 23 分在主着陆点——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着陆,实际着陆点 离预定地点仅偏离 4.7 公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今天,我们对航天人的工作、生活有了很多的了解。冰心有一首诗《成功的花》 是这样说的: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 奋斗的泪珠,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相信现在你对航天英雄不仅仅是羡慕了,更多 的是钦佩。那今天我们做一个小练笔:我向航天英雄学什么?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