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4 21:49: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大雁归来》
教材分析
《大雁归来》是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的一篇融知识性、形象性和抒情性于一体的科学类小品文。文章主要介绍了大雁的“迁徙”“群居”和“鸣叫”习性,主要特色是浓郁的抒情性,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正如利奥波德所言:“通过了解和热爱,就能产生一种在行为上的道德责任感”,真正了解大自然的生物才会产生尊重甚至热爱的情感,才会有保护大自然的行动。这篇文章通过对大雁“迁徙”“群居”和“鸣叫”这三种习性的细致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与许多人类生活的相似之处,它们有家庭,也有亲情,以及智慧和理智,它们对人类是有益无损的。读者在认识并了解大雁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对于自然界的生命的尊重意识也悄然萌发并生根发芽。这篇课文,学生在预先了解了利奥波德作品与思想的基础上去学习效果会比较好。“土地伦理”是难点,建议老师之前做一些引导,举一些具体的例子。www.21-cn-jy.com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阅读,理解“大雁”在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及意义;
2.通过初步了解大雁的活动,感受大雁回归之美;
3.了解作者对大雁等自然事物的热爱,进而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思考人与自然相处的现状。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对大雁等自然事物的热爱,进而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思考人与自然相处的现状。
课前准备
1.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大雁,了解作者及《沙乡年鉴》;
2.阅读利奥波德《沙乡年鉴》部分章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古诗,在大雁身上体现的是人自己的感情,大雁本身实际是被忽略的。而西方有一些人更关注大雁本身展现的美。21·cn·jy·com
古诗: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王维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 高适
备课提示:本环节如果学生误引有“燕”的诗词,要注意提示“燕”与“雁”是不一样的鸟类,它们在文学作品和诗词中,完全表示不一样的意境和情感。“燕”的出现都跟春天有关。“燕”的诗歌,往往温婉缠绵蕴藉。“雁”又叫大雁、鸿雁。是一种大型的游禽,在我国北部繁殖,到南方沿海地区越冬。由于大雁 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因此“归雁”在 古诗文中,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民间有“鸿雁传书”之说,“雁”有报告、传递信息意义,在诗中往往 是戍边的将士,或者远离家乡的游子表达乡愁的寄托物。有“雁”的诗往往慷慨悲凉意境淡远。2·1·c·n·j·y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解决难懂之处
问:文中都描写了几月份的大雁,不懂之处划下来。
2.解决理解上的障碍之处。
3.关注动物的活动之美:作者对春雁的来临的结论是:“一首有益无损的野性的诗歌”,请问这句话在大雁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个信息:有益无损、野性、诗歌,重点在“诗歌”上
配乐朗读
5.关注作者的感情: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同样的感情体现在文中别处是否还有?
提示:无论描写3月大雁初次归来,还是描写大雁的觅食、集会,还是对于孤雁的描写,都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同时,文章字里行间注满爱雁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的由衷钦敬,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赞誉的感情。
作者在本文中多采取拟人化手法,不仅仅表现大雁的形象、情态,更多的是拟人化的想象,作者以大雁朋友的身份温情地述说着大雁的归来,含蓄地谴责猎杀动物现象,呼吁人与动物应平等和谐地相处。21·世纪*教育网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歌还展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请你找出来。
2.这些不和谐之音带个你的思考是什么?
结语:
“野生的东西在开始被摒弃之前,一直和风吹日落一样,被认为是极其平常而自然的。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对我们这些少数人来说,能有机会看到大雁要比看看电视更为重要,能有机会看到一朵白头翁花就如同自由地谈话一样,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
————《沙乡年鉴·序》利奥波德
作者介绍: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21教育网
《沙乡年鉴》,出版于1949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与美国的经典作品——梭罗的《瓦尔登湖》同样深受读者喜爱。 21cnjy.com
“他的文章不是祈求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的答辩书,也不是通过渲染人们对生存危机的恐惧去进行动员而宣扬世界末日的宗教小册子。他力图在阐释土地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从而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他认为,通过了解和热爱,就会产生一种在行为上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便能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功能”。苏珊·福来德《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补充资料:
利奥波德深刻的“土地伦理”思想
《沙乡年鉴》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伦理》。在这本书里,利奥波德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人和自然关系的标准。这种提法,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提法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www-2-1-cnjy-com
在《沙乡年鉴》中,他把伦理学的概念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界本身的关心。在他的观点中,人只是一种生物,并不享有比其他生物更多的权利,人应尊重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通过了解和热爱,就能产生一种在行为上的道德责任感”,只有真正了解大自然的生物才会产生尊重甚至热爱的情感,才会会有保护大自然的行动。这篇文章通过对大雁“迁徙”和“群居”这两种习性的细致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与许多人类生活的相似之处,它们有家庭,也有亲情,以及智慧和理智,它们对人类是有益无损的。读者在认识并了解大雁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对于自然界的生命的尊重意识也悄然萌发并生根发芽。
板书设计:

作业:
1.观察你身边的一种自然物(动物或植物),看看它能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2.赏析本文诗性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