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单元·第十课
小石潭记
古之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张岱
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茅坤
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
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本文选自由刘禹锡编的《柳河东集》。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风景秀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对对联
石奇
水清
鱼亦趣
潭
景
情也
思考回答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2.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具体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发现小潭:
闻—
伐—
取
见
(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
潭水:
悦耳清澈
侧面描写
游鱼:
动静结合
特写镜头
小潭源流:
溪身:
曲折蜿蜒
溪岸:
参差不齐
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触景生情:孤凄悲凉
记录同游者:补叙
抒发作者被贬至边远地区的郁闷凄苦的心情
乐
乐
不乐
文言文阅读:同主题文言文联系与比较+课内文言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10分)
游大林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成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华( ) ⑵造(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B(2分)
2.⑴开花(1分) ⑵到(或“往”)(1分)
3.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2分)
4.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分)
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2分)
作业:
1.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2. 阅读《永州八记》中其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