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一 溶液 相关问题重难点突破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8】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一 溶液 相关问题重难点突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13 17:36:32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 溶液相关问题重难点突破
考点解析☆目标分解
b级目标: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说明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
c级目标:应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目标分解:
①通过溶解度分析判断溶液的饱和程度及变化
②溶液配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特别是与化学反应的结合)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考点一:通过溶解度分析判断溶液的饱和程度及变化
1.(2015?舟山)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是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甲?????????????????????????B.?甲和乙????????????????????????????C.?乙和丁????????????????????????????D.?丁
【答案】D
【解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转化成③后析出晶体,③④都是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解: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是由图象可知,丙和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二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答案为:D
2.(2015?金华)如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
0.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246
A.?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答案】B
【解析】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故B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2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C错误;
D、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1.6g,100克乙物质不能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4%,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答案】A
【解析】(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3)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3)原溶液是否饱和未知,蒸发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用于溶解度比较,且此题中温度也在改变,即使原溶液是饱和的也无法比较溶解度;(4)同种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相互不影响。
【解答】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同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A正确;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B错误;?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C错误;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后,溶质互不影响,溶剂对每一种溶质而言增加了,两种溶质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考点二:溶液配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1.(2015?衢州)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一般用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并不是为了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而是因为防止避免污染天平,故选项说法错误;www-2-1-cnjy-com
C、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食盐的溶解速率,而不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2.(2017?丽水)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毫升,计算时必须查阅的数据是________。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答案】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烧杯
【解析】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透明难度中等,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注重灵活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需要选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来源:21cnj*y.co*m】
【解答】(1)配置溶液需要知道溶液的质量,因此需要查阅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
(2)需要选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缺少的是烧杯。
故答案为:(1)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2)烧杯。
3.小明要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夜老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21*cnjy*com
(1)称量强氧化钠固体________g,量筒取水________mL
(2)量取水应选择________(填10mL,50mL,100mL)的量筒
(3)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________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
(5)反思: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影响)
(6)②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
【答案】(1)10;90 (2)100mL
(3)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④①③⑤②
(5)偏小
(6)搅拌,加速溶解
【解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蒸馏水的质量.(2)根据所量取水的体积确定所用量筒的量程.(3)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10%=1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100g﹣10g=90g(2)水的密度为1g/cm3 , 则根据V= = =90cm3=90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①中氢氧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4)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用图示的序号表示为:④①③⑤②.(5)量取液体时,仰视刻度,水偏多,则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会偏小;(6)试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故答案为:(1)10;90;(2)100;(3)图①中氢氧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等;(4)④①③⑤②;(5)偏小;(6)搅拌,加速溶解..
考点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特别是与化学反应的结合)
1.(2015?舟山)利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 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 克。
(3)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80(2)25
(3)×100%=18.25%
【解析】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的质量;
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1-c-n-j-y
【解答】解:(1)若要配制5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500g×16%=80g21·世纪*教育网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0.5g﹣55.5g=25g
(3)设该瓶稀盐酸的溶质氯化氢质量为x
稀盐酸的质量为:55.5g﹣35.5g=20g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25g×16% x
x=3.65g
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5%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故答案为:(1)80 (2)25 (3)×100%=18.25%
2.预防 H7N9 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场所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
(1)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欲配制 30 千克质量分数为 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2·1·c·n·j·y
【答案】(1)1200
(2)7.5 千克;22.5 千克
【解析】(1)根据公式m=ρV求出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求解。
【解答】(1)根据公式m=ρV=1.2克/厘米3×1000毫升=1200克;
(2)设需要X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
30千克×20%=80%X
解得X=7.5千克,加水的质量为:30千克-7.5千克=22.5千克。
故答案为:(1)7.5千克;(2)22.5千克
3.(2015?绍兴)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  ;
(2)操作1的名称是 ???  ;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H2SO4;(2)过滤;(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解析】(1)根据物质间反应的规律以及物质的颜色,来确定物质的名称;
(2)操作1是分离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的一种方法;
(3)根据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出硫酸铜的质量,然后根据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出与之反应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而由图象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60g),最后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ww.21-cn-jy.com
(4)由图象可知,C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铜,加入的氢氧化钠与二者均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硫酸钠的质量即可。
【解答】(1)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D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E是蓝色沉淀,则是氢氧化铜,那么C是硫酸铜,D是硫酸钠;黑色固体为氧化铜,酸为稀硫酸。
(2)操作1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是过滤。
(3)解: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 160
8g?????? ?? x
x=16g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a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 142
16g??? y?????????? ??? a
y=8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a=14.2g
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4)解:设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b
H2SO4+2NaOH=Na2SO4+2H2O
?????? 80??? 142
??? 60g×20%? b
b=21.3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g+14.2g=35.5g
答: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故答案为:(1)H2SO4;(2)过滤;(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考点一:通过溶解度分析判断溶液的饱和程度及变化
1.已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将甲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的甲。下列操作一定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
A.?再加入少量的水??????????????????????????????????????????????B.?再蒸发一部分溶剂,恢复到20℃
C.?升高温度到40℃????????????????????????????????????????????D.?加40℃甲饱和溶液,恢复到20℃
2.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 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3.一定量的NaNO3饱和溶液由30℃升温至50℃(忽略水的蒸发),肯定改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NaNO3的溶解度
4.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图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剂质量相同
5.(2013·湖州)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1
28
10
4
14
2
28
10
6
14
3
60
10
8
18
A.?28 ℃时1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 克??????????
B.?60 ℃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1、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3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6.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1)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____g.
(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________100g.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1教育网
考点二:溶液配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2.欲配制25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B.?计算得氯化钠的质量为2.5g,水的体积为22.5mL
C.?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
D.?用天平称取该固体时将砝码和物品放反,会导致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
3.某同学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0%的食盐水80克,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将食盐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1克以下用游码),那么他实际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4.0%???????????B.?大于4.0%,小于6.0%?????????????C.?等于6.0%????????????D.?大于6.0%
4.科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21·cn·jy·com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
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________、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mL(从10、50、100中选取)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30g???????? ?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21*cnjy*com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5.如图是配制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请指出图中两个明显的错误,说明改正方法. 错误①:________;
错误②:________.
(2)若按照如图所示操作(假定再无其他错误),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9%. 【版权所有:21教育】
(3)若将(1)中的错误更正后重新配制溶液,测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9%.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特别是与化学反应的结合)
1.(2015?宁波)把盛有5g 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 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g?????????????????????????????????????????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2.某温度时,在 100g 水中最多能溶硝酸钾 25g,现有该温度下 500g 硝酸钾溶液,加热蒸发掉 300g 水以后,冷却到原温度下,发现有 50g 硝酸钾晶体析出,请计算:
(1)蒸发并冷却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有多少克硝酸钾?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2)蒸发前的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原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向含CuSO4和H2SO4的100克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l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整个反应过程中,溶液中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5.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l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FeCl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所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160克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6.小明同学想知道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气体后的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故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了如下操作。取实验后的滤液100克,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分析计算:
(1)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ab段的实验现象________bc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________; 21cnjy.com
(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专题十一 溶液相关问题重难点突破
考点解析☆目标分解
b级目标: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说明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21·世纪*教育网
c级目标:应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目标分解:
①通过溶解度分析判断溶液的饱和程度及变化
②溶液配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特别是与化学反应的结合)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考点一:通过溶解度分析判断溶液的饱和程度及变化
1.(2015?舟山)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是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21*cnjy*com
A.?甲?????????????????????????B.?甲和乙????????????????????????????C.?乙和丁????????????????????????????D.?丁
【答案】D
【解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转化成③后析出晶体,③④都是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答】解: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是由图象可知,丙和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二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答案为:D
2.(2015?金华)如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
0.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246
A.?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答案】B
【解析】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故B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2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C错误;
D、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1.6g,100克乙物质不能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4%,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答案】A
【解析】(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3)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3)原溶液是否饱和未知,蒸发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用于溶解度比较,且此题中温度也在改变,即使原溶液是饱和的也无法比较溶解度;(4)同种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相互不影响。2·1·c·n·j·y
【解答】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同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A正确;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B错误;?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C错误;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后,溶质互不影响,溶剂对每一种溶质而言增加了,两种溶质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考点二:溶液配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1.(2015?衢州)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一般用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并不是为了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而是因为防止避免污染天平,故选项说法错误;21*cnjy*com
C、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食盐的溶解速率,而不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2.(2017?丽水)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毫升,计算时必须查阅的数据是________。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答案】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烧杯
【解析】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透明难度中等,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注重灵活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需要选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解答】(1)配置溶液需要知道溶液的质量,因此需要查阅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
(2)需要选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缺少的是烧杯。
故答案为:(1)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2)烧杯。
3.小明要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夜老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称量强氧化钠固体________g,量筒取水________mL
(2)量取水应选择________(填10mL,50mL,100mL)的量筒
(3)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________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
(5)反思: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影响)
(6)②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
【答案】(1)10;90 (2)100mL
(3)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④①③⑤②
(5)偏小
(6)搅拌,加速溶解
【解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蒸馏水的质量.(2)根据所量取水的体积确定所用量筒的量程.(3)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10%=1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100g﹣10g=90g(2)水的密度为1g/cm3 , 则根据V= = =90cm3=90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①中氢氧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4)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用图示的序号表示为:④①③⑤②.(5)量取液体时,仰视刻度,水偏多,则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会偏小;(6)试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故答案为:(1)10;90;(2)100;(3)图①中氢氧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等;(4)④①③⑤②;(5)偏小;(6)搅拌,加速溶解..21教育网
考点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特别是与化学反应的结合)
1.(2015?舟山)利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 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 克。
(3)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80(2)25
(3)×100%=18.25%
【解析】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的质量;
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www-2-1-cnjy-com
【解答】解:(1)若要配制5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500g×16%=80g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0.5g﹣55.5g=25g
(3)设该瓶稀盐酸的溶质氯化氢质量为x
稀盐酸的质量为:55.5g﹣35.5g=20g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25g×16% x
x=3.65g
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5%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故答案为:
(1)80
(2)25
(3)×100%=18.25%
2.预防 H7N9 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场所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
(1)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欲配制 30 千克质量分数为 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200
(2)7.5 千克;22.5 千克
【解析】(1)根据公式m=ρV求出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求解。
【解答】(1)根据公式m=ρV=1.2克/厘米3×1000毫升=1200克;
(2)设需要X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
30千克×20%=80%X
解得X=7.5千克,加水的质量为:30千克-7.5千克=22.5千克。
故答案为:(1)7.5千克;(2)22.5千克
3.(2015?绍兴)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  ;
(2)操作1的名称是 ???  ;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H2SO4;(2)过滤;(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解析】(1)根据物质间反应的规律以及物质的颜色,来确定物质的名称;
(2)操作1是分离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的一种方法;
(3)根据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出硫酸铜的质量,然后根据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出与之反应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而由图象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60g),最后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版权所有:21教育】
(4)由图象可知,C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铜,加入的氢氧化钠与二者均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硫酸钠的质量即可。
【解答】(1)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D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E是蓝色沉淀,则是氢氧化铜,那么C是硫酸铜,D是硫酸钠;黑色固体为氧化铜,酸为稀硫酸。
(2)操作1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是过滤。
(3)解: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8g?????? ?? x
x=16g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a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 80??????? ???? 142
16g??? y?????? ??????? a
y=8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a=14.2g
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4)解:设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b
H2SO4+2NaOH=Na2SO4+2H2O
?????? 80??? 142
??? 60g×20%? b
b=21.3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g+14.2g=35.5g
答: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故答案为:
(1)H2SO4;(2)过滤;(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考点一:通过溶解度分析判断溶液的饱和程度及变化
1.已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将甲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的甲。下列操作一定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
A.?再加入少量的水??????????????????????????????????????????????B.?再蒸发一部分溶剂,恢复到20℃
C.?升高温度到40℃????????????????????????????????????????????D.?加40℃甲饱和溶液,恢复到2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据此解答。
【解答】A、再加入少量的水,由于试管中仍有甲剩余,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B、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溶剂,则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C、升高温度到40℃,A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改变,正确;
D、温度不变,加入A溶液,A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C
2.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 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答案】B
【解析】对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赶往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所以右侧海水中的离子浓度会越来越大。
【解答】由图示知,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到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故尽管右侧海水中的离子个数不变,但水分子却在减少,因此浓度会越来越大,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选项正确。
故选B
3.一定量的NaNO3饱和溶液由30℃升温至50℃(忽略水的蒸发),肯定改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NaNO3的溶解度
【答案】D
【解析】溶液在发生温度变化时一定要注意可能发生的变化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的影响.饱和状态改变与否,溶质或者溶剂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解答】解: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是本题解题的关键点.
由于是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而忽略水分的蒸发,这时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而水也无损失,所以要从这些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A、溶质的质量由于是变成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所以无晶体析出,即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溶液的质量,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水也忽略蒸发即无损失,所以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发生变化,所以质量分数也保持不变.故C错误.
D、硝酸钠的溶解度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变大,与是否形成饱和溶液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4.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图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剂质量相同
【答案】A
【解析】(1)甲杯溶液的变化是由100mL饱和溶液,分一半给了乙杯变成了50mL的饱和溶液溶液;(2)乙杯溶液是由50mL饱和溶液加入50mL的水后,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浓度变稀。
【解答】A.溶质质量相同,甲杯将一半的溶液给乙,两者溶质质量相同,乙杯加水后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相同,A正确;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甲杯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乙杯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不同,B错误;
C.均为不饱和溶液,由溶液的均一稳定性,甲分出一半溶液后仍是饱和溶液,C错误;
D.溶剂质量相同,因为在乙杯中加入了50mL的水,甲杯的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剂质量乙杯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13·湖州)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1
28
10
4
14
2
28
10
6
14
3
60
10
8
18
A.?28 ℃时1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 克??????????
B.?60 ℃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1、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3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对比1、2即可判断A选项是否正确。对比1、2或2、3即可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通过对1、2的分析得出C选项是否正确。结合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可得出D选项是否正确。【来源:21cnj*y.co*m】
【解答】对比1、2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多加入2克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仍旧保持不变,说明加入的2克硝酸钾不再溶解,即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A说法正确;对比1、2或2、3可知,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至少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B说法正确;通过对1、2的分析可知: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也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说法正确;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无法得知,因此无法判断出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错误。故选D。
6.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1)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____g.
(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________100g. www.21-cn-jy.com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45.5
(2)<
(3)28.6%;不饱和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2)冷却热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100g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质量减小;(3)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计算4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时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进行计算。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升高后由于溶质没有加入所以原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中知,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的质量为45.5g.
(2) 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由于晶体的析出将<100g.
(3) 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g/140g=28.6%;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出处:21教育名师】
故答案为:(1)45.5;(2)<;(3)28.6%;不饱和
考点二:溶液配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答案】C
【解析】(1)实验室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的速率;(3)配制好的溶液要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4)用量筒量取水时原则是:选择一次能量取的量筒;与量取的液体的量最接近的。
【解答】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符合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说法正确,A错误;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溶解操作中玻璃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说法正确,B错误;2-1-c-n-j-y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由于试剂瓶中含有蒸馏水使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减小,所以应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说法错误,C正确;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用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可使测量更精确,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2.欲配制25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B.?计算得氯化钠的质量为2.5g,水的体积为22.5mL
C.?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
D.?用天平称取该固体时将砝码和物品放反,会导致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
【答案】A
【解析】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玻璃棒; B、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所需氯化钠质量;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玻璃棒,故错误;
B、计算得氯化钠的质量为25g×10%=2.5g,则水的质量为:25g﹣2.5g=22.5g,水的密度为1g/mL,故水的体积为22.5mL,故正确;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故正确;
D、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偏小,则会导致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故正确.
故选A.
3.某同学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0%的食盐水80克,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将食盐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1克以下用游码),那么他实际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4.0%???????????B.?大于4.0%,小于6.0%?????????????C.?等于6.0%????????????D.?大于6.0%
【答案】B
【解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将食盐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1克以下用游码),结合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80克,应取食盐的质量为80g×6%=4.8g,所需水的质量为80g﹣4.8g=75.2g.
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将食盐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1克以下用游码),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实际所称取的食盐的质量为4g﹣0.8g=3.2g.
则他实际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4.1%.
故选:B.
4.科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
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________、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mL(从10、50、100中选取)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30g???????? ?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1)溶解;50;A
(2)21.2;溶质质量分数 6.84%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与及实验操作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来回答;根据量筒的选用原则解答;根据标签上的内容书写规范来回答;(2)①根据图象分析解答;②根据Na2CO3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Ba(OH)2的质量,从而求出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需水的质量为:30g×(1-10%)=27g,水的体积为27mL,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标签上的内容应写上物质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因此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溶液质量30g;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需水的质量为:30g×(1-10%)=27g,水的体积为27mL,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标签上的内容应写上物质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因此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溶液质量30g;
(2)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21.2g;
②设Ba(OH)2的质量为x,Na2CO3溶液的质量中溶质的质量为:21.2g×10%=2.12g
Na2CO3+Ba(OH)2═BaCO3↓+2NaOH
?? 106??? ??? 171
? 2.12g?? ? ?? x
x=3.42g
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溶解;50;A;(2)①21.2;②溶质质量分数6.84%
5.如图是配制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请指出图中两个明显的错误,说明改正方法. 错误①:________;
错误②:________.
(2)若按照如图所示操作(假定再无其他错误),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9%.
(3)若将(1)中的错误更正后重新配制溶液,测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9%.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试剂瓶的瓶塞正放在桌面上,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称量NaCl的天平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应调换过来
(2)小于
(3)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比计算质量大;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试剂瓶的瓶塞正放在桌面上;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2)若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则称得的药品的质量偏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由图示可以看出,试剂瓶的瓶塞正放在桌面上,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图中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称量NaCl的天平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应调换过来.(2)若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则称得的药品的质量偏小,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9%.(3)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比计算质量大,则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1)试剂瓶的瓶塞正放在桌面上,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称量NaCl的天平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应调换过来;(2)小于;(3)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比计算质量大;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答案合理即可).
考点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特别是与化学反应的结合)
1.(2015?宁波)把盛有5g 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 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g?????????????????????????????????????????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然后结合所给的数据判断出过量或不足,然后进行计算。
【解答】解:CuSO4+2NaOH=Na2SO4+Cu(OH)2↓
? ? ? ? ? ? ? ? ? ?160?? 80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按照质量比2:1的进行,
??? CuSO4+2NaOH= Na2SO4+Cu(OH)2↓
??? 160? ? 80???? 142????? 98
? 10g×16% 5g×16% 1.42g?? 0.98g
A、所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0.98g,故A正确;
B、反应后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是10g+5g﹣0.98g=14.02g,硫酸钠为1.42g,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为:1.42/14.02×100%=10.1%,故C正确;21cnjy.com
D、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4.02g,原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16g,不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某温度时,在 100g 水中最多能溶硝酸钾 25g,现有该温度下 500g 硝酸钾溶液,加热蒸发掉 300g 水以后,冷却到原温度下,发现有 50g 硝酸钾晶体析出,请计算:
(1)蒸发并冷却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有多少克硝酸钾?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2)蒸发前的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蒸发后的溶液的质量为:500g-300g-50g=150g
某温度时,在 100g 水中最多能溶硝酸钾 25g,因此在该温度下溶解度为 25g,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150g 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因此存在溶质的质量为150g×20%=30g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为20%
(2)解:蒸发前的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16%
【解析】(1)根据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都相同,利用溶解度可得到此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计算得到析出晶体后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
(2)先计算出蒸发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得到质量分数。
3.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原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产生了白色沉淀
(2)设实验过程中放出的气体总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Cl有x1则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106 73 44
106g×10% x1 x
x1=7.3g
HCl%= ×100%=7.3%
= x=4.4g
答:原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
(3)设实验过程中产生氯化钠质量为y,产生碳酸钡质量为z,则本关系是指整个过程的,不考虑是碳酸钠与盐酸还是和氯化钡反应,最终对应的钠都在氯化钠中.
Na2CO3????~ 2NaCl
106 117
212g×10% y
? y=23.4g
后期的碳酸钠中碳酸根转化为碳酸钡沉淀,所以对应的碳酸钠是106g溶液之后的部分.
Na2CO3??? ?~ BaCO3
106 197
(212g-106g)×10% z
z=19.7g
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8.1%
【解析】(1)实验过程中先后发生了两个反应,先是由HCl与Na2CO3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水和NaCl,再是BaCl2与Na2CO3反应产生沉淀BaCO3和NaCl;(2)根据与HCl反应消耗的Na2CO3的质量可计算出溶液中HCl的质量;(3)B点时混合溶液中的BaCl2和HCl刚好都和加入的Na2CO3反应掉,此时的溶液中只含有NaCl溶质,其中NaCl中的Na元素全部来自加入的Na2CO3 , 所以可以根据加入的Na2CO3计算出此时溶液中的NaCl的质量.溶液总质量是混合溶液的质量加上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减去沉淀BaCO3的质量再减去生成CO2的质量.沉淀BaCO3的质量可以用A-B之间消耗Na2CO3的质量计算得到,用0-A之间消耗的Na2CO3的质量计算得到生成CO2的质量.【解答】(1)实验过程中先后发生了两个反应,先是由HCl与Na2CO3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水和NaCl,再是BaCl2与Na2CO3反应产生沉淀BaCO3和NaCl,所以除了有气泡产生外还有个明显现象是产生了白色沉淀.21·cn·jy·com
4.向含CuSO4和H2SO4的100克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l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整个反应过程中,溶液中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SO42-
(2)Cu SO4、Na2 SO4
(3)解:设生成9.8g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x,生成NaSO4的质量为y
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
80 142 98
10%x y 9.8g
??得x=80g
????得y=14.2g
设NaOH与H2SO4反应生成Na2SO4的质量为Z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80 142
40×10% Z
? 得Z=7.1g
Na2SO4%= ×100%=10.13%
答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13%
【解析】(1)混合溶液中含有Cu2+、H+、SO42- , 滴入NaOH溶液后,OH-会与Cu2+和H+发生反应,SO42-不参加反应;(2)在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NaOH先与H2SO4发生反应,H2SO4反应完后,NaOH再与CuSO4反应产生Cu(OH)2沉淀,P点处应该是H2SO4刚反应完;(3)M点时溶液中的CuSO4刚好与NaOH反应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 , Na2SO4来自两处,一是与H2SO4与NaOH反应产生的;二是CuSO4与NaOH反应产生的.溶液总质量可用混合溶液的质量加上加入的NaOH的总质量再减去Cu(OH)2沉淀的质量.
【解答】(1)混合溶液中含有Cu2+、H+、SO42- , 滴入NaOH溶液后,OH-会与Cu2+和H+发生反应,SO42-不参加反应,所以SO42-的个数不变;(2)在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NaOH先与H2SO4发生反应,H2SO4反应完后,NaOH再与CuSO4反应产生Cu(OH)2沉淀,P点处应该是H2SO4刚反应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先与H2SO4发生反应生成的Na2SO4和未参加反应的CuSO4.
故答案为:(1)SO42-;(2)Cu SO4、Na2 SO4
5.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l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FeCl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所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160克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2.14
(2)FeCl3 、 NaCl
(3)由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72g﹣160g=12g;
设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FeCl3+3NaOH═Fe(OH)3↓+3NaCl;
?????????????? 120?????? 107
??????????????? x???????? 2.14g
x=2.4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g×20%=32g
HCl+NaOH═H2O+NaCl;
36.5 ? 40
?? y???? 32g
y=29.2g
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
【解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2)根据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判断;(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废液呈酸性,酸首先要和氢氧化钠反应,当酸反应完后,氯化铁才和氢氧化钠反应。根据沉淀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利用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求出消耗氯化氢的质量。
【解答】(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14g;
(2)所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160克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FeCl3 、 NaCl。
故答案为:(1)2.14;(2)FeCl3 、 NaCl;(3)29.2%。
6.小明同学想知道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气体后的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故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了如下操作。取实验后的滤液100克,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分析计算:
(1)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ab段的实验现象________bc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________;
(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答案】(1)稀盐酸和氯化钙;出现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2)设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时,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m碳酸钠=21.2%×50g=10.6g
2HCl+ Na2CO3=2NaCl+H2O+ CO2↑
106 117 44
10.6g x y
?= = x=11.7g??? y=4.4g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m,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为n
m碳酸钠=21.2%×100g=21.2g
CaCl2 + Na2CO3 = CaCO3↓+2NaCl
106 100 117
21.2g n m
?= = m=23.4g ????n=20g
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5.6%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6%??
【解析】(1)根据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会先与碳酸钠反应,溶液的pH值升高,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值不变,反应结束,溶液的pH值会继续增大进行分析;(2)根据图像可知,氯化钠来自两个反应,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溶液总质量计算时要减去生成的气体CO2 , 和沉淀CaCO3。
【解答】(1)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会先和碳酸钠反应,溶液的pH值升高,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值不变,反应结束,溶液的pH值会继续增大,所以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现象产生气泡,bc段实验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1)稀盐酸和氯化钙;出现气泡;产生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