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近年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規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
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1、2题
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水平
B.舒适程度
C.交通条件
D.区域差距
2.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
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
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20世纪中叶,美国乙地区出现新的棉花种植区。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
图。完成3、4题
一一国界。水域河流农业带
第3、4题图
3.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乳畜业
B.混合型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4.乙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技术先进
D.市场广阔
下图为北丰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5、6题。
5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6.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第5、6题图
C.②
=D.③④
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
征。完成7、8题。
7.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8.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
人口与经济规模
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文化辐
交通枢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
射能力
组等级
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
規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
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
力越强。右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
平图。完成9、10题
9.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创新带动能力
A.①
B.②
第9、10题图
C.③
D.④
10.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右图为2016年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其中电力构成中火
电占78%。完成11、12题
11.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2.根据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①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
②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资源缺乏
③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工业化水平高
部西部东北
④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
B.①④
D.②④
rw煤炭□电力□太阳能、沼气
第11、12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