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二节《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第二节《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8-03 22: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七章第二节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教案
一、课时题目
题目: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课时:一课时
2、 教材分析
1、 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节选自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七年级上第七章第二节。本章主要以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线索来阐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前提下的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将本节教材置于整个中学教学大环境中,不难发现本节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学习不仅是生物学领域差异性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联系到思政、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具体实际应用还涉及到到社会学、人类学、现代基因工程等课题。
着眼于第七章,本节课程内容在这一章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是第一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延伸,它具体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人和植物为例来阐明同种生物的差异性,以说明地球上生物是多样的,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之间也有差异,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认识,并为下面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作铺垫。教材以具体的实物、图片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探究过程,以人和同种植物存在的差异来使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以下是本节课程内容结构图:
2、教材活动结构分析
教师活动:教师先在课前布置好引课任务,为同种生物的差异性的学习打好基础。课程开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的差异性。对于人的相貌差异,教师利用课前学生的准备材料通过活动请学生归纳总结。对于指纹差异这块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录像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安排每组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并与周围同学比较的活动,结合书本介绍指纹的类型,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差异。对于血型的差异,教师可请同学先关注自己的血型,将注意力引导血型的学习上后结合课本数据,让学生计算班级血型比例是否与书本大致符合,使学生对不同的血型的比例有个宏观的认识。在学习了人的差异的基础上,学生再学习同种植物的性状差异会相对轻松。教师用ppt展示课前学生调查资料并结合实物,让学生比较不同点,这种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且富有趣味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在理解与内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讨论、观察、实验,提出问题,通过教师分析归纳,对知识进行理解,内化和应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展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3、教材教学价值分析
本节教材的大量教学环节和素材需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书本上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首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用科学理论为实际服务的意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积极讨论、亲身实验、归纳总结等一系列环节任务,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到实验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情分析
  在知识基础上,学生对物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教材中的“性状”的含义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有一定的知识障碍,不过以前学过的“基因”、“遗传”等知识对其理解有很大帮助。
  在技能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在七年级科学上册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法。
  在心理方面,初一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对具体的实物、图像及课堂活动比较感兴趣。他们已经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思考,而且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借助活动、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性、形象性,引导学生发展抽象能力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说出人的相貌、指纹和血型的差异及各种类别。
2、 给出同种生物不同个体,能比较并说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物、图片、指纹等的处理,学会收集信息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发展表达和交流能力,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人或同种植物间存在的差异性,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2、在课程中学习体会生命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兴趣。
科学、技术与社会目标:
1、通过对人类性状差异的学习,体会其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和对人类各方面工作带来的帮助。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认识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难点:性状概念的理解
关键:让学生意识到要从性状角度去认识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六、课型:事实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课
七、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贯穿着探究。本堂课教师以“引导——探究”教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感性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观察、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分析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自主地位。
八、教学用品
PPT多媒体课件、影视录像、纸、印泥、植物实物
九、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与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前自主学习准备 【布置作业】:在上节课结束时或本节课之前布置任务:①关注某同学的容貌特征,进行书面记录,不超过100字。②全班分成6人小组调查市场中某一种蔬菜或水果各个体间存在的差异。 按要求自主安排探究活动,在本节课前按时完成任务。 为课堂教学准备资源,同时锻炼学生能力并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引课猜猜他(她)是谁?②“性状”的含义是什么? 1)【课堂活动】:抽选同学依照课前准备描述一位同学的相貌特征并叫其他同学猜测,并说说猜对的依据。(学生提出的相貌特征有的是性状表现,有的不是,要及时进行比较区别)。2)【讲授并提问】:  讲解性状含义,让学生知道性状是生物与生俱来的由基因所决定的。在学生理解后提问让学生举例几种生物的性状。3)【过渡】:  同种动物间有无性状差异呢?我们先以人为例予以研究。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对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同时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性状为下位学习找到突破口,做好了基础准备。
新课的展开同种动物的性状差异人的性状差异ⅰ.人的外貌有什么差异吗? 1)【布置任务】:  将学生分小组,要求小组中每位同学以其他组员为对象,描述3个典型的不同的相貌性状特征,并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2)【教师总结】:  学生观察的结果一般会集中在人的外部特征上,教师从学生所提供的信息中归纳总结。3)【得出结论】:  人的相貌具有很多差异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人的性状上去发现人与人外貌的不同点。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从身边熟悉的同学出发进行活动探究,用发现的事实印证课本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好的达到理解人外貌差异的目标。
ⅱ.我的指纹是哪一种类型的,有没有同学的指纹和我一样呢? 1)【录像】:  播放录像:警察在犯罪现场取指纹以确定嫌疑犯身份。2)【提问】:  警察为什么可以根据指纹确定犯罪人的身份呢?3)【课堂活动】:观察指纹  布置操作过程,让学生在白纸上用印泥取指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统计。4)【提问总结】:提问从活动结果看,大家有什么体会,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人的指纹具有差异性5)【拓展】:  让学生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讨论人类这一特征还有哪些用处。 观看录像并结合教师提问进行思考。再带着疑问开展活动,比较小组内每个人的指纹是否一样,然后各组比较,按照课本图7.2.2指示统计全班五种类型指纹比例。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 警察破案提供很好的问题情境,学生生活中熟悉但并不明白机理,能引起强烈的兴趣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对目标的实现效果明显。并能使学生体会到本节课科学知识巨大的实用性。激发热爱学习科学的态度。
ⅲ.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1)【提问】:  直接问学生除了以上性状的差异外,你还知道有哪些性状差异。2)2)【引导】;针对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识人的血型有差异,引入对血型差异的学习。3)【得出结论】:  人的血型有差异4)【多媒体展示】:  人类基因组研究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 听讲,回答问题,按教师要求调查全班同学的血型。比较看班级血型比例是否大致满足课本图7.2.3所展示的比例。 通过自己讨论总结得出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建立,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提高。
其他动物性状会有差异吗? 1)【提问】:人作为动物的一个物种,在物种内有差异,那么其他动物呢?2)【多媒体展示】:  四幅不同品种的狗的图片。3)【拓展】:  要求学生举例生活中其他同种动物个体间存在的性状差异。 关注教师问题,讨论图上的狗的几个不同特征,比如毛的颜色,耳朵长度等。归纳得出结论:其他动物性状也有差异。 在学习完人的性状差异后,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受和生活的实际经验,总结出其他动物也存在性状差异。有助于培养学生指示的迁移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 1)【投影】:  展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获得的调查表格。2)【实物展示】:  请学生上台出示收集到的实物。3)【汇报】:请小组派代表讲解实物中包含的与植物性状差异有关的信息,并结合调查表汇报调查结果。4)【课堂讨论】:  组织同学交流讨论,总结出同种植物的性状有差异。 小组内讨论协调后,代表上台讲解,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总结。全班讨论自主总结出:同种植物的性状有差异。 利用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度大,主体性强,不需要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进一步把已接受的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这样使该块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自然完成教学任务,且利于对知识的消化、引申和拓展。对探究活动的反馈同时也指导学生改善提升探究能力。
课堂总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请总结一下今天课程。 小结本课内容,从人、其他动物和植物的性状差异上总结出同种生物的性状具有差异性。 再一次让学生通过主动思维,从全局的高度清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5、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题 思考回答习题 强化知识,促进保持和迁移,同时测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布置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科学作业本练习;调查频临灭绝的物种及它们的性状特征。 完成作业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并为下堂课铺垫。
十、板书设计:
1、人的性状存在差异
(1)相貌:肤色、眼睛、鼻子等差异
(2)指纹:五种类型
(3)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同种生物的性状具有差异性
2、其他同种动物性状也有差异
3、同种植物的性状存在差异: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人的性状差异
指纹
血型
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貌
引申
引出
大小、形状、颜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