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第29课《〈礼记〉一则》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第29课《〈礼记〉一则》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4 22: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礼记〉一则》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礼记〉一则》,我说课的内容为: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共设计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七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礼记〉一则》来自新改版的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个人学习的整体感悟,即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进而领悟人生道理。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拟定用一课时,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熟读并能背诵课文;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确定的。 能力目标—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以及本课在整个初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而确立的。情感目标—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这是根据课标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另外,根据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特点与学习重点,我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把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作为本课难点。 21cnjy.com
二、说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课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比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另外,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文言文阅读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一是文言词汇积累甚少,二是文言语法与现代文语法出入很大,三是文言翻译是建立在丰富的文言词汇和翻译方法上的,但这二者学生相当生疏。所以,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 21·cn·jy·com
三、说教法
教师通过语言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中间采用诵读领悟、合作讨论、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老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1·世纪*教育网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用情感唤起情感,用感悟引起感悟,用智慧启迪智慧,是语文教学的独有特点。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诵读感知——分步品读——积累迁移“的步骤进行。2-1-c-n-j-y
据此,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你是否帮助过别人?(生答)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是否也遇到过困难,你解决它了吗?(生答),看似帮助别人耗费了你的时间,你吃亏了,实际上你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也有所收获,所以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也给我们阐明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礼记〉一则》。 21*cnjy*com
见到题目有没有问题?并请介绍一下作家作品,师补充。说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导语更能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在新课进行过程中,学生会随时把自己学习经历与课文进行比照,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时间比较长,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第二环节:准确、通顺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习得语感,积累感性材料。其具体步骤是:1、一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划分出节奏。教师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2、多媒体出示易错字词,学生正音正字。3、二读: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4、三读:合读(男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环节: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先进行学法指导:介绍“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1、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自行将课文逐字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翻译的地方。2、四人小组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全班同学一同解决。3、选一对同桌展示翻译,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2·1·c·n·j·y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理清推论。1、将六句话打乱顺序,问:你能排除正确的顺序不?(感受文章节奏感强)同学排序。背诵课文。2、文言文应以诵读为教学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我将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给予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1)文章开篇就写“虽有佳肴”,是写吃的吗?写的是什么内容?那么写“虽有佳肴”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2)学与教的关系是什么?最后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层层推进)(3)5、6句是否赘言呢?(补充印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受文章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我设计的问题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正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时,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收获”变为创造,让学生探讨“教学相长”的意义。 www-2-1-cnjy-com
第六环节:反思与总结。(一)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掌握的?(二)教师小结: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教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道理。 【来源:21cnj*y.co*m】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1、巩固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五、说板书
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板书也就自然生成了。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同时为学生的背诵提供了线索。 21教育网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或许,由于学生的阅历,他们还无法完全理解这篇文章,但是,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堂课,把“教学相长”的道理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心灵中,在学生灵魂与思想的原野里播下一颗种子,在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随着阅历的增加,对这篇文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学会表达,是我这堂课的追求。 www.21-cn-jy.com
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设计
学→知不足→自反→能教
教学相长
教→知困 →自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