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33张PPT)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33张PPT)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4 22: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大都临清济南汴梁开封颍州阜阳凤阳东北应天南京杭州潼关蕲水浠水大同上都渤海海东黄河大江江长濠州刘福通元末农民起义主要地点及代表人物起义军活动地区朱元璋红巾军控制地区明军北伐路线元顺帝北逃路线明朝的建立一、明朝的建立① 建立时间:
② 建立者:
③ 都城: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今南京)历史故事小讲堂   怎样才能让大明王朝历经万代,长治久安呢?一、明朝的建立朱元璋(明太祖)“胡惟庸案”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相权威胁皇权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皇帝中央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地方( 行 省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三司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1160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共计有3291件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算一算,朱元璋每天要处理多少件事情?皇帝中央地方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三司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殿阁大学士四辅官五军都督府分封诸子为王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臣民反叛怎么办?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锦衣卫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 职能:特点: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二、朱元璋强化皇权锦衣卫锦衣卫腰牌锦衣卫印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东厂腰牌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二、朱元璋强化皇权锦衣卫东厂厂卫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臣民有反叛的想法怎么办?加强思想控制。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命题特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命题特点:答题观点:文体格式: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不得随意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八股文)。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三、科举考试的变化三、科举考试的变化科举考场图举子看榜图三、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你怎么看?三、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三、科举考试的变化科举制度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朝隋文帝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唐朝大力提倡科举,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考考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举制度
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明朝清朝清朝末年(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四、经济的发展明朝经济农业:引进新品种四、经济的发展明朝经济农业:手工业:引进新品种棉纺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明代青花扁壶苏州景德镇四、经济的发展明朝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 引进新品种棉纺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商品经济活跃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商帮(南京和北京)晋商故里微商故里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变化答题观点:《四书集注》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答题格式:八股文经济的
发展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明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