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土壤中有什么
课题 土壤中有什么 计划课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
教学目标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2.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干湿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去掉上部的饮料瓶、镊子、小棍、水、牙签。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先创设问题情境,岩石风化的颗粒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然后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最后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 学生猜测土壤的形成。 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猜想。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寻找一下吧!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小结:有小石子、沙粒等。2.观察干燥的土壤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让学生阅读资料。出示课件(或图片):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3.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土壤的沉积物分成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分组观察分组实验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交流汇报分组观察分组实验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班内交流,汇报小结。资料阅读P52观察图片分组观察分组实验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班内交流汇报,小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记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
三、土壤和生命 1.讨论有人说:土壤是地球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2.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师讲解。3.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4.小结 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观察学生阅读学习自由说说 为学生提供表达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业设计 作业:课外拓展,阅读高士其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