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这个建议,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
3.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4.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2.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3.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的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中国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后,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3.海基会与海协会
(1)两会成立: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2)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3)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其中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进行海峡海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四、钢铁长城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最终取得了辉煌战绩。
4.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2015年12月31日,我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之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六、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4.在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其中,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
考向一 正确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以下基本点:
(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祖国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祖国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
【典例引领】《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解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答案选D。……
考向二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
【典例引领】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促进万隆会议成功召开 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1.李明去河北承德围场旅游,当地导游介绍围场的全称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这体现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西藏和平解放 B.香港回归祖国
C.澳门回归祖国 D.中共十五大召开
3.1999年,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曾发行过一套邮票。其中,在标有“一国两制”字样的邮票上插入了一位人物的头像,他应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4.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八项主张 D.“九二共识”
5.小明在开展一个研究性习,他搜集了“华东军区海军”“歼-5型歼击机”“导弹核武器”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习主题是
A.国防建设 B.改革开放
C.外交成就 D.祖国统一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首次提出是在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期间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7.60多年前,周恩来在一场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参加的这场会议是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8.2017年6月13日,中国与巴拿马正式建交,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回顾历史,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美建交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③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9.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两国间耐人寻味的历史。
【中美较劲】
材料一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国研究机构康伦公司在《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摘编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1)中国近代史上,美国直接参与了哪次侵华战争?材料一中所说中美之间的较量主要指的是哪一事件?
【中美缓和】
材料二 图一到图三是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
图一 图二 图三
(2)中美关系缓和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美是在何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系现实,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中美的羁绊】
材料三 美国众议院2018年1月9日一致通过解禁美台高层互访的“台湾旅行法”,并要求美国政府“鼓励美台所有级别官员的互访交流”,成为近日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人民大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关系院副教授李巍认为,2018年的中美关系很可能是比较艰难的一年,这种艰难会体现在很多问题上。新年伊始,从美国国会立法可以看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会面临许多困难,台湾问题成为2018年首先爆发出来的棘手问题。#
——摘编自搜狐
(3)结合材料四分析,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针对材料三所示情况,若你作为外交部人员,应如何回应?
【中美关系的感悟】
(4)通过上述材料展现的中美之间几十年关系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2017年江苏南京)“……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2.(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2017年湖南邵阳)2017年5月20日,吴敦义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
A.一国两制 B.两岸三通
C.和平统一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4.(2017年湖南邵阳)下图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神舟五号”安然着陆
5.(2017年贵州安顺)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6.(2017年甘肃庆阳)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置哪一行政机构,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是什么?
(3)台湾地区曾先后被哪两国的殖民者侵占?后来分别是怎样回归祖国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考点冲关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钱币中显示的信息“1997”及紫荆花的图案,结合所知识可知,紫荆花是香港区花,代表香港。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交接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故选B。21世纪教育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国两制”,结合所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故选B。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故选B。
5.【答案】A
【解析】题干所给信息“华东军区海军”“歼-5型歼击机”“导弹核武器”,反映了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情况,A符合题意;B、C、D和题意无关。故选A。
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故选A。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答案为D。21世纪教育
9.【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5月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
(3)台湾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确保这一政治基础不动摇,对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美方应在一个中国政策、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上妥善处理涉台问题,确保中美合作大局不受影响。
(4)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永远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中美互利合作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美方应放眼长远,摒弃偏见,保持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其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保家卫国、捍卫世界和平,1950年10月,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最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依据所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新时期,我国举办G20杭州峰会、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外交事业蓬勃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材料三中的法案,实质逾越了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一些红线,相当于美台之间正式官方关系得到确认了,大陆方面对此不可能接受,肯定会对中美关系造成重大损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如果这一基础受到干扰和破坏,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和两国重要领域合作就无从谈起。美国政府和领导人应该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以免中美关系大局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直通中考
1.【答案】A
2.【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题文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C符合题意。A、B不能在题文材料中体现;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本身说法错误。答案选C。
3.【答案】D
【解析】依据已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属于“九二共识”的内容。故选D。@
4.【答案】B
【解析】由图片材料中的“1997”,结合所知识可知,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B
6.【答案】(1)西域都护。
(2)元朝。驻藏大臣。
(3)荷兰;日本。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本题主要考查西藏的有关知识。结合所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本题考查台湾的有关知识。依据过的知识已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西海岸。郑成功指挥舰队切断台湾城和赤嵌楼荷军的联系。最后赤嵌楼荷军只好投降。郑成功此后继续围攻荷兰侵略者,最终,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