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的成就
(一)“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目的: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作用: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人物:邓稼先。
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航天技术领域:
(1)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3)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二)籼型杂交水稻
1.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技术奖。
(三)863计划
1.国际背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日本“今后十年技术振兴政策”等。
2.内容:四位老家的《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发展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3.《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四)计算机络技术的应用
1.信息化时代来临:20世纪末。
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民带来危害。如:在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影响习和身体健康等。
二、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
2.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党和政府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兴国”战略,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4.关于希望工程:第一所希望小,安徽金寨县南溪镇希望小
三、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工作出现崭新的局面。
内容: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代表作:《红岩》《青春之歌》《茶馆》等。
2.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的又一个春天。
内容:反思 “文革”,反映改革开放,弘扬民族道德。
3.矛盾文奖(长篇小说奖项)
《李自成》、《东方》、《冬天里的春天》等。
4.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5.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容国团。
6.第一枚奥运会金牌:1984年23届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
7.体育盛会:1990年中国成功举办亚运会;2008年中国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20世纪末,我国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
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4.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21世纪教育
考向 新中国技成果一览表
【典例引领】观察下图,这是中国人民在哪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A.络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生物技术 D.空间技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的巨大成就,所以答案选D。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一生,实现了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长征一号 B.天宫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一号
3.杂交水稻之父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森
4.下面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人们普遍使用智能手机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物
③人们乘坐高铁出行 ④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现的蘑菇云,这幅图片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3)图二中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什么时候成功发射的?它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4)图三中的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是在什么时候?他当时乘坐的是哪艘载人航天飞行器?
1.(2017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森工、农垦卷)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的历史事件是
A.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17年辽宁营口)2016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2017年山东滨州)如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论断,他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4.(2017年贵州安顺)“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 ”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就业制度的变化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人民生活的提高
考点冲关
1.【答案】C
【解析】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付出毕生心血,被誉为“两弹元勋”。本题选C。
2.【答案】C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农业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A。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普遍使用智能手机、乘坐高铁出行、住上了干净明亮的楼房,①③④均符合题意。②发生在改革开放前,排除。故选B。
5.【答案】(1)1964年10月16日;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3)1970年;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3)根据图二,结合所知识分析,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成功发射的;它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根据图三,结合所知识分析,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是在2003年;杨利伟当时乘坐的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直通中考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地区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D
【解析】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3.【答案】D
4.【答案】A
【解析】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铁饭碗”被打破,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等。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