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2016年
2015年
课标全国Ⅰ卷
21,推断准确,5分
课标全国Ⅱ卷
21,推断准确,5分
课标全国Ⅲ卷
21,推断准确,5分
江苏卷
4、5,客观题,3分
天津卷
21,拟写宣传语,3分
5,准确,3分
【调研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
③ 。
【答案】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调研2】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 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周 萍 (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情。
示例二:乙句更好。①凸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符合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可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阐述理由。这两句话各有自己的侧重点,甲句是长句,语气缓和,可与“严厉”形成对照,表现周朴园复杂的心情;乙句是短句,语气较急,可表现周朴园的“严厉”。甲句突出“一件事”的内容,明确告诉儿子自己已经知道内情;乙句突出动词,告诫儿子要敢作敢当。回答时先明确哪句更好,再说明理由即可。
【调研3】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要么不准确,要么不生动,请将其修改得或准确或生动。
随着“竞争”这个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许多双曾经忠诚①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满含关爱的心灵②被改变③成沙漠。竞争,本该是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步伐④,却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⑤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
①改成 ,②改成 ,③改成 ,④改成 ,⑤改成 .
【答案】①真诚 ②心 ③荒芜 ④车轮 ⑤人
误区警示
1.不辨语境。没有审清语段的语境,以致不知道该选用哪个或者哪些词语。
2.不符合事理。所选用的词语不符合事理逻辑,道理上讲不通。
3.不规范。词语的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搭配错误。
技法点拨
1.符合情境。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效果也不同,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
2.符合事理。一个句子中的词语不能在事理上出现“裂痕”,否则,语言必然不通。如【调研3】中,第②句“心灵”用“许多颗”修饰,不合事理,所以要将“心灵”改为“心”;再如第⑤句“思想”用“一些”修饰,同样不合事理,应将“思想”改为“人”。
3.符合规范。词语的使用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注意语法成分的相互搭配。如【调研3】中,第④句“步伐”与前面的“推动”不搭配,应改为“车轮”。
4.符合程度。选词用语一定要有“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
5.符合心理。涉及人物心理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等。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在像小野这样的年轻人有不少,他们“脑洞大开”,他们我行我素,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尤其在自娱自乐方面,只要自己感到欢乐,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事;只要他们想去做,就没有他们做不成的事。对于无数的小野们,没必要发出“这一代的年轻人怎么了”这样的疑问,时代属于他们,他们通过有创意的想象和言行,一定能为别人找到反抗平庸、点燃内在的方法,一定能实现他们作为新生代的人生价值。
①即使他们想做,也不一定都能做成。
② 。
③ 。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首先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如果符合社会的需要,志向就会实现;其次还要看它是否适合人本身具有的主观条件,如果适合,志向就会实现;此外,还要看人的志向是否坚定,如果志向坚定,又愿意付出,那么志向也会实现。
①不是符合社会的需要,志向就会实现。
② 。
③ 。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衡水经验被复制后,在很多地方带来了狼群效应。可见,衡水模式是目前高中办学的最佳样本,值得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我校的高考成绩还有待提升,移植衡水经验因此迫在眉睫。只要大力推广衡水模式,我校的高考质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①衡水模式不一定是目前高中办学的最佳样本。
② 。
③ 。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和世界。
B.“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历代王朝的更替都有相似的原因,可是后人往往不吸取历史教训,不能自省。
C.“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要趁着大好年华加倍努力去实现人生理想,等功成名就了,再回到原点看一看,回思过往的点点滴滴。
D.“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比之少年时的“强说愁”,人们在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后,反而是不能说,不便说,愁绪难以排遣。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今年2月2日起,在浙江省宁波市塘溪镇塘头村,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徐兰芳推着老式木头推车,挨家挨户还钱,除了还钱,她还会送上一箱八宝粥致谢。15年前,徐兰芳的丈夫身患重病,遭遇困境,村里很多人伸出了援手。“念恩大妈”徐兰芳还钱报恩的故事一经报道,感动了许多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2月6日,阿里巴巴的公益项目“天天正能量”发出了2017年的第一笔最美浙江人奖励,共5000元,要奖给徐兰芳。
请你替“天天正能量”项目为“念恩大妈”徐兰芳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得体,110字左右。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作茧自缚”“班门弄斧”“得陇望蜀”中任选两个成语,各写一段新解。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重蹈覆辙者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
1.②他们通过有创意的想象和言行,不一定能为别人找到反抗平庸、点燃内在的方法 ③不一定能实现他们作为新生代的人生价值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文段内容。抓住第一个句子的特点,把绝对化的说法改变成为不一定的结果。把假设变成现实。结合内容来合理推断。②“如果他们通过有创意的想象和言行,一定能为别人找到反抗平庸、点燃内在的方法”推断绝对,应该为“他们通过有创意的想象和言行,不一定能为别人找到反抗平庸、点燃内在的方法”。③“一定能实现他们作为新生代的人生价值”绝对化,应为“不一定能实现他们作为新生代的人生价值”。
2.②不是适合自身的主观条件,志向就会实现??? ③不是志向坚定,又愿意付出,志向就会实现
3.②提升高考成绩,不一定要移植衡水经验 ③推广衡水模式,不一定能促进我校高考质量质的飞跃
【解析】题干直接表明“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结合第一句话可以看出,推断存在的问题是说法过于绝对。细读文段,可以发现“我校的高考成绩还有待提升,移植衡水经验因此迫在眉睫”“只要大力推广衡水模式,我校的高考质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这两句话均存在问题,结合第一句话的修改,改变其中过于绝对的语句即可。
4.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出自韦庄的《菩萨蛮》。“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感情,“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表达的是想还乡却又不能还乡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是因为当时的故乡还弥漫着烽火,回到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选项误将“莫还乡”理解为要在外面打拼,等功成名就再回乡,与词句语境不符。
5.15年前,家遭厄运,众多乡邻你50我100,为她送去了温暖和希望。15年后,她一手拿着从牙缝中省下来的辛苦钱,一手拎着代表心意的礼品,一家家敲门,道谢,还钱……15年风霜雨雪,老人记在心头的恩情不灭。愿这样的感恩,能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解析】写颁奖词,目的是让大众了解获奖者的事迹及其人格精神,从而传播社会正能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拟写颁奖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概述人物事迹,二是用语简练得体,三是饱含深情,四是文笔优美。
6.①作茧自缚:没有黑暗的茧,哪来蹁跹的蛾?②班门弄斧:到班门弄斧,是提高自己的捷径。没有弄斧者的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千里马”将永远埋没在槽枥之间,而不能发挥其才能。③得陇望蜀:谁说得了陇,就不能望蜀啦?只有不断追求,人生才有意义。
【解析】成语新解类题就是要在成语本意的基础上翻出新意来,一般是从本意的对立面说起,并且要解说合理,有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