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01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模式(mú) 探索(suǒ) 孜孜不倦(zì)
B.汲取(xí) 儒家(rǔ) 根深底固(dì)
C.埋没(mò) 关键(jiàn) 不言而谕(yù)
D.肇事(zhào) 彷徨(páng) 格物致知(zhì)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解析:A项“袖手旁观”的意思是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与句子意思
不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是否善于积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B.在老师的鼓励下,使小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C.听她讲话的声音,这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
生活中学习语文。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B项缺少主语,去掉“在……下”或
“使”;C项“大概”和“左右”重复。)
4.下列加点的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不能删除。“大都”表示范围,指多数学生而并非全部学生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
验,也有个别的除外。
(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
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不能删除。“往往”“常常”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近”是
接近,但不到一百分,去掉后就成了考试都得一百分,与实际情况不符。
(3)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
毫无帮助。
不能删除。“最”表示恐慌的程度,“唯一”表示独一无二,都不能去掉。
5.(黔南州中考)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B)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
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02 拓展阅读
(威海中考)
谈独立思考
茅盾
①有人问:如何而能独立思考?
②我想:这个答案可以很多,其中之一也许是洋洋万言,引经据典,而效果等于不着一字。但是,也还有另一方式的答案: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③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④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⑤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⑥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如果没有,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
⑦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⑧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⑨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是犬儒,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⑩“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6.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7.第⑤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
“井底之蛙”比喻孤陋寡闻的人,“应声虫”比喻人云亦云的人,“日驰数百里的驿
马”比喻只知埋头苦干的人。
8.第⑦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
①赞扬模仿自己的幼儿与批评日臻成熟少年的矛盾。②少年能够独立思考时,大人应
该表扬与骂他们之间的矛盾。
9.请用一句话写出第⑨段的主要观点。
“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10.结合全文,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
拥有广博的知识、民主的精神、良好的外部环境。
03 综合性学习
11.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诺贝尔奖,九年级(2)班准备出一期题为“诺贝尔奖与我们”的专
题板报,板报设立二个栏目。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在第一个栏目中,你要向同学们概述诺贝尔奖的性质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的情况,请
依据以下材料,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1895年,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留下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
金,设立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增设经济)等5种奖项,授予世
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1901年,诺贝尔奖正式颁发。一百多
年来,几十个国家的近千名学者与科学家相继获此荣誉。得奖者中,有杨振宁、李政
道、丁肇中等8位华裔科学家,还有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2015年荣获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
①诺贝尔奖是一项授予在科学及文学、和平、经济等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的奖项。②一百多年来,我国只有2人获此殊荣。
(2)宣传委员准备根据以下材料,为第二个栏目拟写一个标题,他写了前一句,请你补
出后一句。(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点是:①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浓厚的兴
趣;
②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③具有刻苦、顽强、百折不
挠的精神。
材料二:中国孩子认为自己有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
14.9%。
栏目标题:展开想象翅膀,点亮创新火炬(或:高举创新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