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02+实词、虚词、混合型词语辨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02+实词、虚词、混合型词语辨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4 20:5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天津卷
2,实词+成语混合型,3分
2,实词+成语混合型,3分
2,实词+成语混合型,3分
浙江卷
2,实词+虚词+成语混合型,3分
3,实词+虚词+成语混合型,3分
江苏卷
1,实词+成语混合型,3分
1,实词+成语混合型,3分
【调研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由于暑假只顾着玩,我忘记了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开学时面对老师的    ,我一问三不知,感到非常羞愧,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②安静地打开书本,你有可能与仰慕已久的古圣先贤或当代精英不期而遇,同时,安静阅读也是    人生经验和阅读滋养的有效途径。
③美国政府努力缩小乡村和城市的    ,着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和电力事业,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④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教授认为:大学生提早做一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设计,不仅可以减少    ,也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A.考问  获取  差别  焦虑
B.拷问  汲取  差距  焦急
C.考问  汲取  差距  焦虑
D.拷问  获取  差别  焦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考问”,指为考查对方而提问;“拷问”,指拷打审问。①句中,陈述对象是“老师”,故应选“考问”。“汲取”,指吸取,常与“经验”“营养”等搭配;“获取”,指取得和猎取。②句中,空缺处动词的宾语是“人生经验和阅读滋养”,与“汲取”搭配更合适。
【调研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奥斯卡奖”?①?国际电影节奖项,?②?一个美国本土电影评奖,?③?由于美国电影文化影响了全球电影游戏规则,它?④?超越本土性,被视为世界电影“至尊”。?⑤?为了增强国际性,它?⑥?设置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专门颁给优秀的非英语影片。






A
不仅是
更是
只是

然而

B
不是
而是
只是

同时
/
C
不仅是
更是
正是
/
同时
D
既是
也是
正是

然而
/
【答案】B
【调研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因整体拆除会带来粉尘污染等问题,相关部门邀请休闲、餐饮企业 ,将原本的老旧厂区变为新型街区。
②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的知识, 受益匪浅。一本坏书则会把你推向万丈深渊,让人后悔不已。所以选书就好比吃饭,吃饭时要“择优”,选书也要“择优”。
③电动三轮车被撞后一时失控,又 撞向路边一辆正等着过马路的电动车,结果导致电动车倒地,女车主受伤。
④祥林嫂讲起阿毛的故事,打动了很多妇女的心,她们 伤感,落泪。
A.入驻 因而 径自 无不
B.入住 因而 径直 不无
C.入住 从而 径自 不无
D.入驻 从而 径直 无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实词、虚词的能力。入驻:进入;进去,驻留;长期进入,并待在某个区域;加入,被指定及确定加入。多用于表示部队或机构等团体公务行为。入住:住进去。句①中搭配使用的对象是“休闲、餐饮企业”,应选“入驻”。 因而:连词,表示结果。 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句②中说因为好书能让人学到知识,所以人受益匪浅,前后是因果关系,应选“从而”。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副词,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副词,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句③写的是电动车失控,没有绕道就向某处前进,故选“径直”。无不:副词,没有一个不,表示没有例外。不无:动词,不是没有;多少有些。句④写祥林嫂讲的故事打动了很多妇女的心,让她们伤感,落泪,应选“无不”。
【调研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一下子受到了不虞之誉。
B.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他是在学习使用人数很少的另一种语言呢。
C.小刘同学的解题思路既新颖,又简洁,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值得我们学习。
D.改革开放的成果令人瞩目,许多来过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答案】B
【调研5】(2017年高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多数人的    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    ,真与美就    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    的程度。
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答案】D
【解析】考生可根据对语境的把握和对所给词语意思的理解,运用排除法解答。第一空,根据四个词语的词性和意思来判断,放在横线处都是可以的。第二空,前面的“美”是主语,“成为”是谓语,横线处应填一个名词作宾语,“内含”是动词,意思是里面含有。所以可排除A项。第三空,“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真”与“美”并不是“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所以可排除C项。第四空,“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分庭抗礼”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语境强调的是把美的价值提高,使美的价值与真的价值相当,故应使用“分庭抗礼”。 所以可排除B项。
误区警示
解答混合型词语辨析题,考生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1.不辨词义轻重。如“希望”“盼望”“渴望”,词义由轻到重。“希望”只是一般的态度,“盼望”加强了主观的意愿,“渴望”则更进一步表示了主观意愿的强烈程度。?
2.不分范围。有些词语使用范围广,有些词语使用范围窄。如【典例3】中的“径直”使用范围要比“径自”广。
3.不辨色彩。词语的色彩包括感彩和语体色彩。感彩包括褒义、中性、贬义,语体色彩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辨析时,如果分不清其色彩,往往致误。?
4.不辨侧重点。词语有表意和语法使用的侧重,如果不辨清楚,就会使用错误。?
5.不清对象。词语常有固定的搭配对象,也就是使用对象,如果分不清常用搭配对象,常常会致误。如【典例3】中的“入驻”的搭配对象是部队或机构,而“入住”的搭配对象一般是人。?
6.不清语法功能。词语有着自身的使用功能,如果分不清它的语法功用,往往会致误。如【典例4】B项中的“何况”是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再如【典例5】中的“内含”是动词,而语境中需要填写的是名词,所以排除A项。
技法点拨
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如【典例4】C项中的“简洁”常与“说话”“行文”等搭配,而“简捷”常与“方法”等搭配;再如【典例1】中的“差距”常与“缩小”搭配,而“差别”常与“大”“小”等搭配。
2.去除同类项,对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如对于【典例3】中的近义词“径直”和“径自”,考生可以将相同的语素“径”去掉,将剩下的语素分别组成“直接”“自己”两个词语,这样就可以辨析清楚二者之间的差异了。?
3.寻找关键语素的反义词。如“真谛”和“精髓”两个词语,考生分辨不清其用法的时候可以抓住其关键语素的反义词,“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这两个词语一个探讨的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精粗问题,探讨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
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或短语。有时通过扩展词语,很容易就能看到它们的差异。如“钟情”“衷情”可分别扩展成四字词语“一见钟情”“互诉衷情”,便可辨析其不同。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诗歌的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 ??的客观物象,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2)吟诵唐诗宋词,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 ?,使我们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审美愉悦。
(3)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 ?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
(4)杜甫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因而被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
A.情意 修养 媒介 剧变
B.情感 休养 媒体 巨变
C.情意 修养 媒体 剧变
D.情感 休养 媒介 巨变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怎样学习读本呢?不设计程序,不规定时间, ① 同学们自由阅读, ② 阅读要认真,每篇文章都要逐字逐句读懂,把文章的结构和思路都搞清楚, ③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④ ,要揣摩语言运用的妙处, ⑤ 重要的词句要细细领会。这样,反复玩味,就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 ⑥ 文学欣赏上的愉悦。






A
/
而且
接着
而且
关于
或者
B
以便
但是
进而
同时


C
因此
然而
/
而且
关于
以及
D
为了
同时
才能
同时
/
以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因为还有别的事,经理不得不提前离去,他离开前一再??????????????我们要处理这起商品质量纠纷,一定要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2)由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3)这仅是你个人的观点,而且论据不充分,不能??????????????别人接受。
A.交待 从而 强制 B.交代 从而 强迫
C.交待 进而 强制 D.交代 进而 强迫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要想让重点城市的黄金地段产出黄金     ,就要处理好“老城”与“新城”的关系,就要在城市规划上     ,不能只顾一时一地的发展。我们既要     好老城的文化基因,又要突出新城的高端“智造”,让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
A.效益  高屋建瓴  保持 B.效益  高瞻远瞩  保留
C.效率  高瞻远瞩  保持 D.效率  高屋建瓴  保留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年以来,为实现“打好限亏基础、明年扭亏为盈、将来长期   ”的目标,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   ,采取革命性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从严绩效考核,确保限亏目标实现。   9月底,该分公司同口径比预算减亏3.6亿元,员工扭亏脱困的信心倍增。
A.盈利      孤注一掷      截止
B.盈利      破釜沉舟      截至
C.营利      破釜沉舟      截止
D.营利      孤注一掷      截至
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到江南园林,你要以一种“到家”的心情去游玩。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驻足观赏。甚至,你可以想象自己在园子里住下来,随时欣赏那里的朝暾夕月、凝碧流霞……这时,你才会发现,这些园子是多么美,多么令人心旷神怡。
A.源远流长 B.肆无忌惮 C.甚至 D.心旷神怡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我国要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  。
②严密团的组织体系,关键在于把握团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扩大  覆盖面。
③四川建立了“清单式”精准督察制度,以此防止改革方案  、进度拖延滞后等问题。
④养老机构从事餐饮服务活动,  依法先行取得营业执照等合法主体资格,再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
A.束缚  有用  视而不见  应该
B.限制  有效  束之高阁  应当
C.束缚  有效  束之高阁  应该
D.限制  有用  视而不见  应当
1.A
2.B
【解析】“不设计程序,不规定时间”的目的是“同学们自由阅读”,因此①处应填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以便”;“阅读要认真”和前面“同学们自由阅读”构成转折关系,因此②处应填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或“然而”;“把文章的结构和思路都搞清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因此③处应填“进而”;本文段,先说读懂文章内容,然后说欣赏语言,两者是并列关系,因此④处应填“同时”;“对”表示对象,“关于”表示范围,文段中“重要的词句”是“细细领会”的对象,因此⑤处应填“对”;“思想感情上的陶冶”“文学欣赏上的愉悦”是并列关系,因此⑥处应填“和”。
3.B
【解析】抓住词语直接的区别点,根据语境辨析。(1)“交待”指交际接待;“交代”指移交、接替。根据语境,应为“交代”。(2)“从而”表因果关系,“由于……从而”,符合因果关系。“进而”是递进关系。不合语境。(3)“强制”指用有形或者无形的力量约束人或物等。“强迫”指施加压力使人服从,符合语境,不能强迫使别人接受。
4.B
【解析】效益:效果和利益。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根据语境,此处说的应是“效果和利益”,故应选“效益”。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语境强调“不能只顾一时一地的发展”,故应选“高瞻远瞩”。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留:保存不变。根据横线后的 “老城的文化基因”可知,应选“保留”。
5.B
【解析】盈利: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营利:谋求利润。根据句意,第一空应用“盈利”。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投作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多用于贬义。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第二空强调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实现目标的决心,应用“破釜沉舟”。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第三空后面有“9月底”,应用“截至”。
6.B
【解析】A项,源远流长:①源头很远,流程很长;②形容历史悠久。此处用的是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B项,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贬义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项,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使用正确。D项,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使用正确。
7.B
【解析】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规定的范围。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从语境来看,第①句应填写名词性词语,故用“限制”。可排除A、C项。有效: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用:可以利用、有价值、耐用。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从第③句的语境来看,该句强调的是方案被放置一边,不被过问,故应用“束之高阁”。排除D项。应当:助动词。应该。应该:助动词。表示理所当然;估计情况必然如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