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设计意图:
《认观察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一、二课时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进一步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激发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其实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因而也是陌生的。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与“陌生”两个字上做文章。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处理: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第一课,没有经历“观察、描述岩石”的活动,因而课就从“观察、描述岩石”这一个活动开始,结合“进一步观察岩石”和 “怎样识别它们”两个内容,构成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尊重、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本节课做了以下设计:
一、以观察岩石为载体,突出观察这一主题
这节课,在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方面,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同一事物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即发现式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观察周围熟悉的事物,发现平时不曾重视的现象,这无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认识能力。不过,对有效的学习来说,观察和发现显然还只是认识的开始,最终是否有所收获,认识是否能得到发展,在发现现象之后,便取决于对现象所持的态度和准确描述的能力,这也是本课教学所蕴含的重要目标。岩石无疑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而“岩石有什么特征?”却是学生在平时不曾仔细观察的。因而借此突出这样一个主题。
二、以科学史为主线,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在科学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已经相对娴熟和有效了,而我们感觉最突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相对比较弱,在目标定位时是比较模糊的,喜欢设定一些放在整个教学中通用的目标。本节课,从上课前的交谈中就选取李四光的故事,就是期待学生从中学习和领悟科学家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观察任务开始前,“在观察时,科学家都有一个好习惯,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就是在提醒学生,及时的记录也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观察任务,也是再暗示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课的结尾,“科学家还借助于显微镜、天平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岩石……”既是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也是在提醒学生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止境,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将越来越丰富。
三、以“进一步观察岩石”为突破口,突出思维发展过程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一片空白的,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学会了,综合运用感官:看、摸、闻、听、尝……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本课设计的第一个活动“初步观察岩石”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这些已有的经验激发出来,为后续的思维发展过程做准备。而“进一步观察岩石”这一个活动的观察角度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这些一般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而这一个转变就不仅仅只是在借助于工具,而是激发学生在头脑里将观察角度、观察思维进一步的延伸了。因而重点对这一部分进行指导,就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
四、以观察方法的指导为铺垫,突出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在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时,追问学生“用它来观察什么?”、“怎么用?”、“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就是拿着工具、材料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看看、摸摸等,而是思考可以发现哪些新的东西;在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时,依然追问“为什么会怎样?”、“可能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察活动,“是我观察不仔细,还是没有新的发现呢?”,留有进一步观察的空间。观察前的猜想,注定了在观察中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后的反思既是对观察前猜想的评定,也是新的观察任务的开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观察活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科学探究:
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研究岩石的兴趣。
2、在活动中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记录和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初步识别它们。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砾岩,小篮子、滴管、稀盐酸、放大镜、铁钉、小盘子、抹布,《实验记录单》。
教师演示器材: 岩石标本,放大镜、滴管、稀盐酸、铁钉、抹布,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小故事:(让学生在科学史中领会科学观察的重要性和意义,为观察活动铺垫基础。)
1、(课件出示)谈话:认识这位科学家吗?
他叫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观察石头,每次出门身上总是带着放大镜等工具,走到哪里,就观察到哪里,每次回来,包里装的最多的就是岩石。长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发现了岩石的很多秘密。
2、谈话:今天,我们也来观察岩石,你们能够像李四光爷爷那样发现岩石的秘密吗?
二、初步观察岩石
(一)、 (出示:板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用一个篮子装好放在了实验桌上。)介绍:在实验桌上,准备了六块不同的岩石,并且编了号,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观察,看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板书: 观察岩石 】
(二)、学生观察岩石,老师巡视。
注意观察的方面有:
a、哪个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效果好? b、哪个小组观察最认真、仔细?
c、哪个小组最善于发现? d、哪个小组最善于互相帮助?
(三)、组织汇报、评价。
1、谈话:时间到,将材料放回篮子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做好汇报的准备?【评价:听到要求迅速做好的是这位同学,奖励他一个“笑脸”。】
2、汇报(关注并指导学生的发言):在刚才的活动中,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点?
3、学生回答:我用眼睛看,发现1号岩石……其他岩石有这样的特点吗?用眼睛看,还发现了什么 (颜色、大小、形状…… )
【板书:看 】
4、学生回答:用手摸,发觉有的光滑、有的粗糙……
【板书:摸】
5、学生回答:用鼻子闻,发觉有的岩石气味……
【板书:闻】
6、小结:短短的三分钟里,大家有这么多发现,真不错!
【结合学生的表现,评价:分工明确、合作效果好;观察最认真仔细;最善于发现;回答问题最积极;汇报最有条理;最善于倾听的。】
三、进一步观察岩石
1、谈话:刚才我们采用看、摸、闻等方法,初步观察了岩石,还有其他方法来更进一步的观察岩石吗?
【板书: 初步 进一步】
2、学生思考并汇报。
(可以借助于实验或工具来观察。)
3、(出示放大镜)这个认识吗?怎么用?
借助放大镜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什么?
【课件指导】 指导学生理解不明白地方:观察岩石的结构是否有层理?
层理就是指岩石一层一层叠加在一起;(结合手势)
是否有花斑?是否有气孔?岩石的气孔是指……;
岩石的颗粒是什么样的?颗粒的颜色、粗细、结构,怎样来判断颗粒和颗粒之间的结合是松散还是紧密呢?
4、【出示:铁钉】问:用铁钉可以观察岩石哪方面的特点?
(观察岩石的硬度。)
怎么做?(用铁钉在岩石上划。)
那怎么比较它们是软,还是硬?(有小碎石掉下来就是软的,有刻痕就是比较硬的,没有刻痕就是硬的。)
使用铁钉时,应该注意什么?(不要划了手,注意安全。)
5、(出示稀盐酸)这个可能是什么? 它叫稀盐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今天我给大家准备的是已经稀释的盐酸,大家可以小心的、放心的使用。
怎么用呢?(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讲解:用手指轻轻的捏住胶头,然后松开,吸入几滴盐酸,取出滴管对准研究的岩石,压一下胶头,滴几
滴在岩石上,然后观察在岩石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 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或桌子上,请用抹布擦干净。
6、(课件出示学生实验记录表)介绍:这儿还有一张《实验记录表》。科学家们,每次观察时都会及时的做好记录,你们在观察时也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8、提示:这么多的内容需要观察,你们打算怎样安排呢?(是一项一项的观察,还是一块一块岩石进行观察呢?)
引导学生做出选择。
9、(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在实验前,有这几个建议,大家看看。
A、小组内分好工,明确观察和记录的人;
B、建议大家在其他的观察活动都结束后,再来做滴盐酸的实验;
C、实验完了后,整理好材料并归还工具。
10、请各小组的材料员来领取工具和《观察记录表》,开始观察。
11、老师巡视指导:
A、放大镜的正确使用:一手持放大镜,把放大镜移到眼前,一手拿一块岩石,移动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的图像大而清楚。
B、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对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结构及时指给学生。(特别是在学生滴盐酸的时候,先将岩石摆好,再按顺序滴,观察反应。)
C、留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的表现。
12、【评价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组织汇报:你们又发现了岩石的哪些特点?
13、学生汇报:
我发现3号岩石有层理。追问:怎么发现的?借助于放大镜,还发现了什么?(花斑、颗粒的粗细、颜色、结构……)
颗粒的粗细是怎样的?
颗粒的颜色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呢?
颗粒的结构有的紧密、有的松散,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14、除了用放大镜来观察岩石,还有别的发现吗?(用铁钉刻了,比较了岩石的软硬。)它们的软硬不相同,可能与什么有关?
15、用盐酸做实验,有什么发现?(5、6号岩石遇到盐酸冒泡泡了。)
为什么会冒泡泡呢,谁来猜猜看?(说明5号、6号岩石一遇到稀盐酸就会发生变化和反应。)
两块岩石冒泡泡的情况一样吗?(不一样,6号的变化剧烈一些。)可能与6号岩石有什么关系?
四、怎样识别它们
1、介绍:借助于工具和实验,大家又发现了岩石的这么多秘密,令我佩服。我在大家观察的基础上,概括了其中一块岩石的特点,你们区别一下可能是几号岩石 (课件出示1号岩石的特征)
2、学生比较。(与1号最相似)
3、提问:地质学家根据这块岩石的主要特点,为它命了名。想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4、学生回答或教师解答。(花岗岩)
5、谈话:其他的五块岩石又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大家打开书,阅读68页的资料,仔细的对比一下,找到答案。
6、(看一下时间,故意做歉意状)谈话:不好意思,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得不打断大家的活动,给岩石命名就留给大家课后来完成。《实验记录表》就留给大家继续完成或做参考,好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认识了这六种岩石,从中我们也学到了一些新的观察方法。其实,在生活中,科学家还经常用显微镜来分析岩石的颗粒成分、用天平来分析岩石的密度等方法来进一步认识岩石,这些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也会用到,你们还会发现岩石的更多秘密。
好了,今天的观察活动就到这里,下课!
岩 石 观 察 记 录 表
第( )小组
岩石编号 岩石的主要结构 组成岩石的颗粒是什么样的 岩石的软硬情况 滴稀盐酸后的反应 其他的 发现
有没有层 理 有没有 花 斑 有没有 气 孔 颗粒粗细 颗粒颜色 颗粒结构
1
2
3
4
5
6
板书: 观察岩石
初 步 看、摸、闻……
进一步 工具、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