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科学
2年级:五年级上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单元第一课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2、内容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教材内容的安排: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已经有初步的了解,有的是通过书本得知的,有的是通过电视节目欣赏到的,有的是自己实地旅游看到的,但学生却不能很好的对这些地形进行分类与整理,更不能准确的概括出它们的特点,对于这些地形是如何形成的更是模糊不清,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切入点。本课是这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后面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类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4、设计思路: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去过地方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1、出示自己旅游拍的照片(背景是丘陵) 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照片旅游时的照片,想不想看一下?观察我身后的地形,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 2、我们这有这样的地形 吗?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说说那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 课,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地球表面的地形》(板书) 1、学生观察说说它的特点。 2、各小组讨论,相互 说说。 小组汇报照片展示(说说去过的地方) 通过照片的呈现,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点吸引到地 形上来,从照片中的情景来初步感知说说地形,以此展开今天的教学。
二、初步探索地球地形特点 1、 谈话:刚才我们初步 感知了地形的特点,那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地形呢? 2、出示相关课件和图片:介绍地形地貌特点。 ①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②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地势较低; ③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④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⑤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叠嶂; ⑥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3、辨别家乡不同的地形:出示一些家乡地形照片和课件,让学生辨别这些地形。 1、学生结合前面的展示说说自己的发现。 2、 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有六种地形地貌。 3、小组同学交流形成共识,并完成表格的填写,汇报结果。 。 通过课件展示:比较科学地对地貌进行分类,引出地形类别,并知道地球中各种地形类别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认识多种地形特点,建立各种地形的概念。 让学生经历从初步感知——认识地形类别——进一步辨别地形类型,加深对地形的理解。
三、深入研究,观察认识地 形图 1、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虽然认识了很多种地形,但对于整个地球表面的形态大家了解了吗 你们有没有比较便捷的方法方便我们进行研究 2、出示工具——地形图通过借助工具,来进行研究,这也是科学家经常用到的方法。今天,我们来认识一样新的研究工具——地形图。 3、 观察比较不同的地形 图(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湖南地形图)。 4、深入认识地形图: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及信息。(重点说明我国各种地形的位置所在;地球地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及陆地上各种地貌的组成说明) 1、预计学生的回答。(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看电视、看书、……) 2、学生观察地形图。 3、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是:每张地形图中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点是:表示的地形范围大小不一样。 4、让学生从地形图上知道:中国地形高原、平原 、山地、丘陵、盆地等都存在。 内在的转化,从简单的地形转到地形图。 强调使用工具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懂得不同地形类别如何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的方法,要让学生对不同的颜色认识要到位。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会,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作用它发生变化的? 2、资料: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 1、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资料,并最好有图片说明。 2、学生课后收集资料为下节课的研究提供依据。 拓展延伸,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地势较低;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叠嶂;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四、教学反思
《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我的定位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地球表面的地形状况,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地形地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上目标基本达成,我在教学中充分采用各种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其次学生也准备了很多去外地的照片资料,学生相互认识,了解中国的各种地形。
在选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我都积极准备,为此,我为学生搜集准备了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形概况图的有关资料及详细的课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课堂中,应该还多给学生鼓励和评价的话,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了解学生,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应变和处理能力,以学生为主,注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个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