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之生物综合
一、单选题
1、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体液大量损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
A、虽然二者是各自独立的过程,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B、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C、先有物质循环,然后才有能量流动D、由于有了能量的流动,所以才有了物质循环
3、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子女和父母相像 C、母女俩的发型相同 D、母亲是色盲,儿子是色盲
4、下列疾病不是遗传病的一组是(? )
A、血友病与白化病 B、色盲与先天性愚型病 C、糖尿病与坏血病 D、苯丙酮尿病和白化病
5、?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6、?防止污染、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农业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C、直接排放废水,节省废水处理经费 D、加强立法执法,宣传保护生物圈意义
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截止2014年10月18日,全球因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数已超过4500人,累计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 可能超过9000例.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埃博拉病毒已经越过大洋,从非洲扩散至欧洲和美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只有细菌和病毒 B、病人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属于传染源C、健康人加强锻炼,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之一 D、病人痊愈后对该病毒有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8、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 B、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C、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抵抗能力 D、对传染病人,早诊断、早治疗
10、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做了以下实验。下表是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步骤2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
方法
观察结果
1
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且小
2
常温下加铁离子
氧气泡稍多但小
3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且大
4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同自然分解一样
A、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 B、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C、酶的催化对象具有专一性 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二、填空题
11、绿色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依靠叶片________?作用产生的动力,通过导管将水分运输到叶、花、果等部位.其中叶能将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所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_____?。
12、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100万年.根据细胞理论,新的细胞只能从已有的细胞分裂而来。从这个怠义上讲,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的细胞,都是100万年前的细胞连续不断分裂产生的。(1)在人的生命延续过程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两性生殖细胞________? ,它具有连接亲子两代的桥梁作用。(2)人的受精卵是在输卵管中形成的,最终在 ________?中发育成胎儿。
13、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左大类营养素.右图所示的食物金字塔是营养学家提出的健康饮食食物结构. 其中谷类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蛋、奶、鱼、肉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主要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C的食物是________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是________.
14、?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西瓜可清热解暑,它具有甜味,主要是含有人体所需营养素中的________?.(2)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 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3)人体缺乏________?元素会患贫血.
15、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________?.
三、综合题
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稻属于________?,青蛙属于________?.除了图中表示出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_______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________?.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时,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________?.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都是来自________?能.
(5)以水稻为食的鼠类全身被毛,体温________?,属于动物界中的哺乳类.
17、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分别表示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________?;
(2)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由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血;
(3)除A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许多其他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________?的过滤作用和________?的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如果C为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某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经常高于正常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的________?分泌不足;
(5)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________?的调节和________?的调节.
18、读图然后回答问题:
(1)从图一结构H中流出的血液一定会经过图________ , 此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2)图一中的血液流经图四时,结构3中一定没有________。
(3)血液流经图四中的结构4比1中________明显减少,原因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________和肾小管重吸收两个过程,尿素与其他废物一起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同时________的含量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它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饭后一小时,图二中6中血液的特点是________。
(5)若某人感冒,口服感冒药,有部分药物经尿液排出,那么这部分药物经过上述结构的顺序________? 。
(6)张老师从福建某初级中学到西藏贡噶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________。
(7)医生常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成分输血。对于严重贫血的病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________?。对于严重烧伤患者应该输入的成分是________。?
19、?据2015年6月3日张家界新闻报道:一名通过张家界荷花机场入境的韩国男性游客因出现疑似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感染症状在当地被隔离.中东呼吸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截至6月13日,该病在韩国的确诊病例已增加到145人,死亡14人,救治和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1)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是________?,这类生物与其他生物相比没有________?结构.
(2)资料中,对韩国男性游客进行隔离,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哪项措施?________?.
(3)该病毒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相信科研工作者不久可能会研制出该疾病的疫苗,以期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
(4)为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有:________?(一项即可).
20、仔细阅读下文,参考图示,回答问题:在稻花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漫步在田间的小路上,经常会看见飞翔的鸟儿,青蛙在忙着捕食害虫,偶尔还能遇见在草丛中穿行的小蛇.到了夜晚老鼠的天敌猫头鹰就会出现在田间的树上,忠实地守护着这片农田.
(1)在上述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
(2)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该能量被储存在生物体内后通过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
(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请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5)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会导致________?数量增多,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
21、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中a~h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血液里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这种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________?.
(2)蛋白质最初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其最终消化后进入血液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
(3)在a、b过程中进入血液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
(4)经过e、f的气体交换后,图中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变为________?(填“动脉”或“静脉”)血.
(5)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某些物质经过肾小球的________?后在肾小囊内形成________?,然后通过肾小管的________?后形成尿液.
22、台州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受110℃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于________。
(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则A是________。
(3)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24、下图是现在家养的鸡的品种,种类很多,但是它们的祖先却是同一种野生鸡---原鸡。试运用生物进化的观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鸡有共同的________?。? 但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鸡产生了许多________?,? 其中有些产蛋多些,有些长肉多些,而且这些变异都是________?(可遗传、不可遗传)的。
(2)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变异的鸡进行________?,如有的人需要产蛋多的鸡,就杀死了产蛋少的鸡,留下产蛋多的鸡用来繁殖后代,这样逐代下去,“产蛋多”这种________?就会逐代积累而得到加强,就培育出产蛋多的鸡,如北京白鸡
(3)上述事实说明,鸡的变异方向是________?的,而选择是________?的。
25、4000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该国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致使该国变成一片废墟。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________。
(2)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因素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C、人口剧增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________。
(4)要使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________以上。
26、?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牙买加盛产甘蔗,但是鼠害非常严重.当地人为了控制老鼠的繁殖,引进了老鼠的天敌﹣﹣獴(měng)(是一种肉食性的哺乳动物).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没有天敌,獴大量繁殖.虽然老鼠数量得到了控制,但是獴也大量捕食鸟类,从而导致了甘蔗甲虫泛滥成灾,对甘蔗造成严重危害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甘蔗属于________?者,獴属于________?者.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依据如图,至少写出三个环节)
(3)这个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必须要遵循生态规律,否则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
(4)如果浇灌甘蔗的水源被污染,那么该生态系统中,体内含毒素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27、?H7N9型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目前认为,携带H7N9病毒的禽类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请回答:
(1)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属于微生物中的病毒,这类生物________?(有/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衣壳和内部的________?两部分组成,营________?(寄生/腐生)生活.
(2)加强活禽管理、及时捕杀并处理疑似感染的活禽,属于传染病预防中的________?环节.
(3)据报道:H7N9禽流感“疫苗种子”已研制成功,该病一旦出现人传人的现象,便可投入生产并接种.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________? , 以抵抗该病毒,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4)在H7N9型禽流感高发期,晨检时测得某学生的口腔温度如图所示.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写出1项即可).
28、“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自从用上沼气,村民做饭便告别了传统的“烟熏火燎”,一座8﹣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的产气量达320﹣350立方米,相当于给每户沼气池用户节约800元左右的能源经费.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放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________.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甲烷细菌等在________条件下,将动物粪便及玉米秸秆发酵形成的.
(3)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4)在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________.
29、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
(1)碳循环是以________?的形成进行的.
(2)二氧化碳是通过________?作用流向B的.
(3)二氧化碳从A、B、C流向大气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4)A.B.C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请图回答:
(1)图中标注的A、D、C称为植物的________器官。
(2)图中的B是贯穿植物全身的维管束,内含导管和筛管,它具有________?功能。
(3)图中的C能把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
四、探究题
3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过程如下,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提出问题: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吗?(2)建立假设: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催化作用。
(1)设计实验方案:本实验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和??________。
(2)进行实验:① 取三支试管,编号为1-3号,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为4-6号,分别加入1毫升唾液淀粉酶。②将6支试管的1、4号,2、5号,3、6号编为ABC三组,分别放入0℃、37℃、70℃左右的水中水浴5分钟。③ ________,充分摇匀后,再分别放入________中,水浴5分钟(将该步骤补充完整)。④往3组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⑤观察并记录3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
(3)记录结果,得出结论:若A组________、B组________、C组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则假设成立。
32、?为了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请回答:
(1)该生态瓶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等.
(2)该生态瓶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3)在观察记录生态瓶的变化时,该同学的记录情况如下表.表中所示第3天,生态瓶中有小鱼死亡,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写出1项即可).
项目天数
小动物生活情况(存活数)
植物生活情况(存活数)
水质(目测清澈程度)
备注
第1天
10
2
﹣
第3天
8
2
+
第5天
5
2
++
生态瓶内壁上出现少量绿藻
…
(4)生态瓶中放置的材料有植物、小动物、水等,如要探究植物的作用,在作为对照组的瓶中,不需要放置的材料是________?.该对照瓶的观察项目有________?(写出1项即可),记录水质变化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
33、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 ??引起的;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是否能产生生长素。
34、为了观察酵母菌种群,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②A试管内加入该培养液10mL,B试管内加入无菌水10mL;③向两试管内分别注入0.1mL酵母菌培养物,轻轻振荡;④将试管放在28℃的恒温箱中;⑤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表中的数据是有氧条件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106个/mL)。请问:
培养时间(天)
1
2
3
4
5
6
7
8
A
0.8
5.2
5.6
4.8
2.0
0.8
0.4
0.08
B
0.8
0.4
0.1
0
0
0
0
0
(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假如每天所取的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试管中酵母菌的生活影响可忽略不计,请分析A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________。
(2)如果将两试管分别置于两保温瓶中,那么理论上第3天A试管的温度会略高于B试管,原因是________。
(3)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个体结构,需要在低倍镜下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________。
35、?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患者肝区隐痛,全身乏力,皮肤发黄,恶心呕吐.甲肝的预防措施主要有:①早发现,早治疗;②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茶杯和牙具等要同家人的分开,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③接种甲肝疫苗.
(1)根据甲肝病毒所感染的生物(寄生的细胞)不同,它属于________?病毒.
(2)从传染病流行(传播)的环节看,甲肝患者属于________?.
(3)以上预防措施中,②属于________?.
(4)健康人接种甲肝疫苗后,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________? , 这种蛋白质 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狂犬病病毒起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C
A
C
A
D
B
B
二、填空题
11、 蒸腾;生产者
12、 精子和卵细胞;子宫
13、 糖类;蛋白质;蔬菜、水果;提供能量 【解答】解答本题主要要了解一些食物中所富含的营养物质。一些食物中所富含的营养物质,一般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牛奶、鸡蛋、豆腐、熟肉等,富含糖类食物有:面粉和大米类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水果和蔬菜;富含油脂食物: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等。【解答】谷类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所以填:糖类.蛋、奶、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填:蛋白质.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填:蔬菜、水果.油脂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所以填:提供能量.
14、 糖类;9:1:12;铁 【解答】(1)西瓜具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糖类的原因,故填:糖类;(2)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所以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16×6)=9:1:12,故填:9:1:12;(3)人体缺乏铁元素会患贫血,故填:铁;
15、 OTC
三、综合题
16、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5;食物网;水稻→鼠→猫头鹰(3)生态平衡(4)太阳(光)(5)恒定
17、 (1)维生素(2)静脉;动脉(3)肾小球;肾小管(4)胰岛素(5)神经系统;激素 【解答】(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是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其中不经过过程①消化直接经过过程②吸收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维生素属于有机物.(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人体新陈代谢产生许多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形成尿液.(4)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因此,某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于高正常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她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5)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才能正常进行,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之下,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8、 (1)三?;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3)尿素等代谢废物?;?肾小球的过滤?;氧气(4)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5)二 → 一 → 三 → 一 → 四?(6)红细胞(7)浓缩的红细胞悬液;血浆 【解答】(1)图一中的H是肺动脉,图三表示的是肺泡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图一中的血液流经图四时,结构3肾小囊腔中的原尿里一定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3)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因此血液流经图四中的结构4肾静脉时,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氧气含量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它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因此血液从小肠里流出后营养物质会明显增多,同时血液中的氧气被小肠的组织细胞利用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二:6静脉中血液的特点是含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较多.(5)口服药物,进入二小肠被消化和吸收后,进入下腔静脉,进入一心脏,然后经过三肺循环,进入心脏,最后经过肾,形成尿液.故经过上述结构的顺序二、一、三、四(6)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7)严重贫血患者由于缺少含铁的无机盐或蛋白质导致血红蛋白合成较少,红细胞数量下降,应及时补充红细胞.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损伤严重,表面渗出大量组织液,这些组织液主要来自血浆.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因此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血浆。
19、 (1)病毒;细胞(2)控制传染源(3)特异性(4)减少出门;戴口罩(合理即可) 【解答】(1)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是?病毒,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2)资料中,对韩国男性游客进行隔离,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控制传染源.(3)该病毒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相信科研工作者不久可能会研制出该疾病的疫苗,以期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4)为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减少出门;戴口罩等.
20、 (1)稻、草、树(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分,写一个不得分?)(2)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3)太阳(光能或其他符合题意即可);呼吸(4)自然选择(5)害虫;自动调节 【解答】(1)图示中的稻、草、树,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均属于生产者.(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储存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才能被利用.(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因为青蛙的体色存在着变异,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体色有利于青蛙的生存和繁殖后代,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青蛙的体色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这有利于青蛙的捕食和避敌,是青蛙与环境之间通过长期生存斗争形成的,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5)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在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中大量地捕杀青蛙,则食草昆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的繁殖,使草大量减少,造成植被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
21、 (1)红细胞;运输氧气;心脏(2)胃;氨基酸(3)氧气(4)静脉(5)滤过;原尿;重吸收 【解答】解:(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是红细胞,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液循环系统有心脏和血管组成,其中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2)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是胃.然后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氨基酸被小肠吸收后随体循环最先进入右心房.(3)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4)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发生了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较多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2、 (1)器官(2)淀粉(3)C
23、 (1)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病原体;多种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2)传染源;预防免疫;免疫力;体育锻炼;抵抗力(3)疫苗;程序;接种;预防;控制;消灭;预防接种 【解答】(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2)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4、 (1)原始祖先;变异;可遗传(2)选择;变异(3)不定向;定向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鸡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鸡产生了许多变异,其中有些产蛋多些,有些长肉多些,而且这些变异都是可遗传的。(2)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变异的鸡进行选择,如有的人需要产蛋多的鸡,就杀死了产蛋少的鸡,留下产蛋多的鸡用来繁殖后代,这样逐代下去,“产蛋多”这种变异就会逐代积累而得到加强,就培育出产蛋多的鸡,如北京白鸡。(3)上述事实说明,鸡的变异方向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是定向的。
25、 (1)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2)D(3)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4)30
26、 (1)生产;消费(2)食物链:甘蔗→老鼠→獴(或者答:甘蔗→甲虫→鸟→獴)(3)自动调节(4)獴 【解答】(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甘蔗属于?生产者,獴属于?消费者.(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甘蔗→老鼠→獴.(3)这个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必须要遵循生态规律,否则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4)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级增多,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如果浇灌甘蔗的水源被污染,那么该生态系统中,体内含毒素最多的生物是獴.
27、 (1)无;遗传物质;寄生(2)控制传染源(3)抗体;特异性(4)控制传染源 【解答】(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H7N9禽流感病毒是致病病原体,寄生在动物体内.(2)加强活禽管理、及时不杀并处理疑似感染的活禽,属于传染病预防中的控制传染源环节.(3)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病原体清除;注射了流感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抵抗流感疫苗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流感疫苗病毒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属于特异性免疫.(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H7N9型禽流感高发期,晨检时测得某学生的口腔温度是39°,因此要采取的措施应是控制传染源.
28、 (1)生产者(2)无氧(3)食物链(4)3;玉米→猪→人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没有了生产者,也就没有了能量来源,消费者、分解者就不能获得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甲烷细菌等在无氧条件下,将动物粪便及玉米秸秆发酵形成的;(3)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4)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玉米→人;玉米→猪→人;玉米→鸡→人,一共有3条食物链.
29、 (1)二氧化碳(2)光合(3)呼吸(4)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解答】解:(1)碳从大气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又通过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流向大气,完成碳循环.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碳从大气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又通过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流向大气,完成碳循环.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4)由图可知,B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B为生产者;而B和A都被C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判断C为分解者;A直接或间接地以B(植物)为食,又被C(分解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A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A为消费者.故
30、 (1)营养(2)运输物质(3)水和无机盐 【解答】(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有C根、D茎、A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制造有关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后代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2)、B是贯穿植物全身的维管束,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和形成层,韧皮部内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木质部内有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可见维管束有输导作用;(3)、植物体的根具有固定作用,能把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
四、探究题
31、 (1)碘液能使淀粉变蓝??(2)将各组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入同组的1%淀粉溶液中;原温度的水(3)变蓝??;不变蓝?;变蓝
(1)本实验最后要利用碘液来检测是否还存在淀粉,其原理是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2)本实验是研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所以在使每组试管达到实验的温度后,首先要将各组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入同组的1%淀粉溶液中,然后放置在原来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以使唾液淀粉酶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催化。(3)该实验的假设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催化作用,0℃时温度过低,70℃时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无法将淀粉催化分解,所以A、C组遇到碘液会变蓝色、37℃时温度适宜,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淀粉被催化分解,所以B组遇到碘液不会变蓝色。
32、 (1)阳光;水分(2)光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氧气量减少(4)植物;小动物的存活情况;目测 【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该生态瓶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分等.(2)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最低营养级生物(水草)含有的能量最多;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在观察记录生态瓶的变化时,该同学的记录情况,从表中所示第3天,生态瓶中有小鱼死亡,可能的原因水质清澈程度较差,氧气量减少.(4)生态瓶中放置的材料有植物、小动物、水等,如要探究植物的作用,在作为对照组的瓶中,其变量应该是植物,不需要放置的材料是植物,观察不放置植物瓶内水质的变化和小动物的存活情况等,并与放置植物的瓶内对比,记录水质变化的方法可以是目测清澈程度.故答案为:(1)阳光;水分;(2)光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氧气量减少;(4)植物;小动物的存活情况;目测.
33、 (1)不均匀(2)顶芽(3)子叶 【解析】(1)单侧光使青菜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从而使①盆青菜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2)由①③②④组实验可得出去掉顶芽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尖端,不会引起向光弯曲,得出结论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子叶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去掉子叶后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实验表明出现弯曲,当再去掉顶芽后青菜苗不会出现弯曲。
34、 (1)开始时, 培养液中营养充足、 空间充裕、 条件适宜, 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 种群数量剧增;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 营养消耗、 pH 变化、 空间拥挤等使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减少。(2)A 试管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而 B 试管中没有葡萄糖,释放出的热能少。(3)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解答】(1)由图可知,A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在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空间拥挤等使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减少;(2)酵母菌等微生物生活需要有机物,如果将两试管分别置于两保温瓶中,分析上面的过程,第3天A试管的温度会略高于B试管,原因是A试管中有较多的葡萄糖,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释放出的热量多,而B试管中没有葡萄糖,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出的热量少;(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都调节镜头的升降,粗准焦螺旋使镜头升降的幅度较大,用它找到物像后,要想使物像更清晰,可转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使镜头升降幅度较小。
五、材料分析题
35、 (1)动物(2)传染源(3)切断传播途径(4)抗体;不能 【解答】(1)根据寄主(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甲肝病毒属于动物病毒.(2)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发病的甲肝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3)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餐具等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或把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分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4)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其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所以该疫苗不能对狂犬病病毒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