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章 知识归纳总结
重点知识详解
1.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研究自然现象,就会发现自然规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可以产生破坏作用,给人类带来危害。
3.学习科学要学会动手做实验,学会观察和分析。在实验前要熟悉仪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并注意实验安全。
4.单凭我们的感官不能作出精确的判断。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实际测量往往需借助各种仪器。
测量内容 仪器 单位 换算关系
长度 刻度尺 米(m) 1千米=1000米1米=l00厘米=1000毫米1米=l06 微米=109 纳米
体积 刻度尺、量筒 立方米(m3) 1立方米=1000升1升=l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 天平 千克(kg) 1千克=1000克
时 间 钟、表 秒(s) 1时=60分 1分=60秒
温度 温度计 摄氏度(℃)
5.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
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经典例题解析21世纪教育网
[例1]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厘米。若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则测量值应为 。
[解析] 使用刻度尺时,一定要清楚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刻度;读数时,一定要明确被测物体在刻度尺上的始、末位置(被测物长度应为末端刻度并口起始刻度之差),且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本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测量结果的准确值可以达到毫米位,应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最后一位为估计值。若末端刚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则测量值的最后一位为0,不能省略,为估计值。
[答案] 3.50厘米 3.5厘米21世纪教育网
[例2] 量筒与量杯比较有什么区别
[解析] 量筒与量杯见右图。从形状上可以知道量
筒的形状像圆柱体,因此它的刻度是均匀
的。而量杯的形状像圆台,上口大底口小,
因此它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上密下疏。量
筒和量杯都可以测液体的体积,它们没有
零刻度线。所以它们的区别是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
[例3] 用久了的天平,由于不注意保养,使砝码生锈。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其结果 ( )
A.偏小 B.偏大
C.仍准确 D.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解析]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当标准量发生变化时,一定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其标准量是砝码,当砝码生锈,导致标准量偏大,而读数时按原先的标准来进行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 A21世纪教育网
[例4] 如图,此温度计测得物体的温度为 。
[解析] 温度计在读数时首先应注意此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多少,
其次应注意温度计内液体液面的位置在“0”刻度线以上还
是以下,若在“0”刻度线以下,读数应从“0”刻度线往下读,
若在“0”刻度线以上,应从“0”刻度线往上读。所以如图所
示的温度计读数为-7.0℃。
[例5]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绝对避免21世纪教育网
B.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21世纪教育网
C.认真进行测量,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就是测量中不慎产生的错误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测量是人的一种行为,只要人参与的一些活动(测量)总会存在误差,即使是最精密的仪器也不例外。而错误是因为使用了不合理的测量工具或使用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的一种结果,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在测量过程中虽然存在,但可以做到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比如选择更合理的测量工具,更加科学的测量方法或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手段。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