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预习检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的方法不同,①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上的论争。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作珍贵的友谊。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并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今天,为了四化建设而钻研科学的崇高志向,使科学工作者胸怀更为宽广,虚怀若谷,可容得下百川之流,②听得进“敌对”意见。
1.下边哪项可以作为本文的论点?( )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C.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D.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①用了 修辞方法。
3.下面三句名人言论,不是道理论据的是( )
A.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
B.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
C.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
4.这篇短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 _和________ 的论证方法。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1.A 2.引用 3.C 4.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学习目标】
1、说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了解文章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
【学习过程】
一、七嘴八舌说体验
说一说自己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方法与体验。
总结:实验精神在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
二、预习查评
预习查评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作者简介。
3、背景介绍
三、初读课文,理清结构,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论点】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 段)
【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段)
第一层( 段)
第二层( 段)
第三层( 段)
【解决问题】第三部分( 段)
四、细读课文,讨论有关问题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格物致知”出处在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3、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4.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4.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5、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
5.提问: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6.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五、交流展示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2、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3、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5.本文采用了那些说理方法?
六、延伸拓展
1、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2、课文说:“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讨论一下,为什么“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写出你的看法。
七、作业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屯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什么是实验精神?
3.我们为什么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4.经书里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我们应该怎么重新认识和思考?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
2.下列句子是单句的一项是( )
A.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C.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3.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
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一帆风顺 没有准备
C.做研究 作主张 出主意 显微镜
D.经书里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袖手旁观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学了就用”,还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只有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历史上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大量资料,但并没有写出好文章,做出大贡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到“学了就用”。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就是因为使用过程中,要把所得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血肉,它需要蜜蜂酿蜜一般的加工、制作、改造的工夫,进而创造出新的营养品来。“学了就用”的反面,是“学了不用。”这就像柳宗元的《 蝂传》中写的那种善负物品的小虫,一遇到什么东西,就要拿来背在身上,越背越重,“虽困剧不止也”;“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古今中外,多少食书不化的书呆子,其病在此。
4.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5.从论证方法角度看,文中毛泽东同志说的话属于( )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类比论证 D.引用论证
6.文中概述柳宗元《 蝂传》中小虫负物的故事所说明的道理是( )
A.小虫负物的技能高超。 B.小虫贪得无厌。
C.书呆子食书不化的危害。 D.书呆子食书不化。
7.“其病在此”中的“病”是指( )
A.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自不量力。 B.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贪得无厌。
C.书呆子如小虫只知负物一样,食书不化。D.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虽困剧不止。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2.A 3.A 4.学了就用 5.D 6.C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