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题分类及解题方法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信息题分类及解题方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8-29 22:38:00

文档简介

生物信息题 分类及解题方法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一节针对生物信息题分类及解题方法的专题课。信息题是近几年练习中或考试中常出现的一种题型,且比重有逐年增加之势。这类题立意新颖,题材鲜活,时效性强,影响面广,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很好的考察方法。在信息题中,又以生物学科出现几率比较多,题干长,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或不会寻找信息。本节课就针对生物信息题的特点展开讨论,将它们分类并得出解题方法,以便之后做题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解题方法,解决生物信息题。
能判断数据或图形信息,从中找到问题关键。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各类信息题的解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和习题练习,增加学生对解生物信息题的自信心,
同时增加成就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生物信息题的分类及其特点。
难点:讨论得出生物信息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流程
【引课】学生阅读 2010.5.25 新闻联播 :
例一:5月25日 新闻联播 四川资阳雁江镇,覆膜栽培技术解决南方水稻缺水问题。农民插秧时,在土地上铺上地膜,在专业打孔机打的孔上种上秧苗,因有地膜的覆盖,土壤的温度升高,肥料分解加快,更重要的是稻田水分蒸发和肥料流失大大减少,原本每亩地要80斤肥料,覆膜后可以节约20%-30%的肥料,节水节肥就意味着少投入,同时每亩增产17%。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度增强。
师:请阅读新闻,这在平时是一则简单的新闻报道,如果将它作为题干,你觉得怎么样?这就成了同学们不太愿意见到的题目,信息题!
【正课】生物信息题 分类及解题方法
一、文字信息题
特点:热点题材作材料背景;
题干长;
“起点高,落点低”。
例题1-3
师:如果你拿到这题,你先做什么?
生回答,讨论,得出结论。
解题方法:1、阅读问题;
2、联想相关知识点;
3、快速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
4、语言组织。
二、数据信息题
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型实验题;
有具体的数据,使研究对象定量化。
例题4-6
师:如果你拿到这题,你先做什么?
生回答,讨论,得出结论。
解题方法:1、明白各数据的意义;
2、联想与数据有关知识点;
3、进行整体比较;
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三、图形信息题
特点:自然现象或生理活动;
坐标曲线图或生理结构图。
例题7-9
师:如果你拿到这题,你先做什么?
生回答,讨论,得出结论。
解题方法:1、观察图形,收集有用信息;
(识标、关键点、趋势)
2、联想相关知识点;
3、进行整体比较;
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总结】:三种类型及解题方法呈现。
任何解题方法的形成和使用,都建立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练习巩固】两题练习题
文献参考
1. 《例谈健物信息题的给予方式》 刘心淦 《中国考试理科综合》2004
2. 《浅谈信息题基本解法》 薄鲁新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9
3. 《例谈生物信息题的“设问”》 钱郁 《生物学教学》2009年(第34卷)第10期
4. 《中学生物学综合测试题例析》 徐学梅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6月 第20卷第3期
5. 《中学生物学材料信息题教学三步曲》 边小泥、金钧 《吉林教育》2009
6.《怎样解答好信息给予题—关于信息题的结构特点和解法的研究》 龚行三《化学教育
》 1999年第5期
7. 《生物信息题的信息分析与处理》 商穗香 《教育教学/复习考试》2009.2
8. 《生物信息题“三步解题法”浅析》 黄泉水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8月
9. 《中考信息题的归类与解法》
10. 《浅谈生物信息题的解题策略》 王玉凤
           
课后反思
1.阅读文献,研究题目,有助于成长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复习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生物信息题的方法。在这节课前,我自己做信息题时也很模糊,总是就题解题,常犯遗漏要点的错误。备课时看了很多文献,从前人总结的经验中选择适合我们学生的方法。通过信息题的分类和解题方法的小结,我找了一些近期中考题和常见题,从中选择一些比较有典型性的题目,这减少了平时练习的盲目性,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最基本要求,其实平时我们做的并不好。
这次课也可以算是一次小研究,这让我对撰写教育论文有所体会:寻找一个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翻阅前人的文献,结合自己和学生的特点,总结自己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次备课算是比较成功的。
2. 还课堂给学生。
这节课的内容说实在比较应试,在平时上课我也多是直接给方法,再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忽略了学生动的部分。学生平时就习惯了老师的“喂食”,公开课上让他们一下子总结,当然都不可能。本节课课堂气氛的沉闷,给我一个很大的教训。在以后课堂上,再怎样还课堂给学生,给我了一个很大的考验。
3. 课需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信息题的解法,之前一直是到初三后半期才会和学生总结,但我认为从接触这类题开始就有必要和学生一起总结方法,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但初二的学生并不重视这样的方法,在他们看来题目接完就算,都是独立的知识点。本节课在他们看来是没什么用的,这也使得他们对上这节课兴趣不大,这也是我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课前或许我该做些动员和题型解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自我要求。
总之,对于自己来说这节课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备课自认为长不多了,但课堂氛围的沉闷不是很让自己满意。我很会继续这样的挑战,当然课前我会对学生做更多的了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正真让课堂时间有效起来。
生物信息题 分类及解题方法
班级: 姓名:
一、文字信息题
例一:5月25日 新闻联播 四川资阳雁江镇,覆膜栽培
技术解决南方水稻缺水问题。农民插秧时,在土地上铺上
地膜,在专业打孔机打的孔上种上秧苗,因有地膜的覆盖,
土壤的温度升高,肥料分解加快,更重要的是稻田水分蒸
发和肥料流失大大减少,原本每亩地要80斤肥料,覆膜
后可以节约20%-30%的肥料,节水节肥就意味着少投入,
同时每亩增产17%。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度增强。
阅读上述材料,请分析水稻增产的原因有哪些?
例二:日前,正值油菜收割扫尾之际,农民喜获丰收时,成堆的秸秆也成了处理难题。22日下午,四川通德大桥附近的农田里升起了团团浓烟,村民正在大肆焚烧秸秆,浓烟直袭蓝天,并不断沿通德大桥往城北飘散,使通德大桥上烟雾缭绕,引起多起交通事故,同时,刺鼻的气味,使经过的行人纷纷捂住口鼻。村民也很无奈的表示:“找不到其他办法处理秸秆,只好焚烧掉。”
(1)焚烧秸秆的处理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2)焚烧秸秆可能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3)处理秸秆,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例三:(2008,河北唐山).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
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
被柳树吸收。
(2)柳树吸收的水中,一部分进行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对植物本身的意义之一是: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的 。
二、数据信息题
植物名称
上表皮
下表皮
苹果树
0
294
橡胶树
0
438
豌豆
101
216
玉米
94
158
马铃薯
51
161
番茄
12
190
睡莲
625
3
例四:右表是一些常见植物叶的上下表皮当中的气孔
数(每平方毫米的平均数)。据次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知,一般植物叶的气孔分布状况是
,这种结构对植物生活
的益处是 。
(2)请你猜想:浮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

原因是 。
例五:(06杭州)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子含水量/%
20
30
40
50
60
70
80
种子萌发率/%
8
16
33
56
73
86
81
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
B.在环境温度为22℃时,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0%。
C. 在环境温度为22℃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
D.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例六:为了研究植物生长的条件,有人将两株大小一样、发育相同的健壮荷花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A和雨水B中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两者在长势和植株重上差别很大,结果如表。请回答:土壤浸出液与雨水比较,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更多的矿物元素,所以A与B的差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株
培养液
植株重/g
增加量/g
试验前
试验后
A
浸出液
92
376
284
B
雨水
91
147
56
三、图形信息题
例七: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
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
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
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D.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
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例八:下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绘声绘制成的曲线,试问在光照强度相同时,对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温度是 ( )
A 、t0—t1 B、t1---t2
C、 t2---t3 D、t3---t4
例九:【08杭州】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那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或 。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设计合理吗? ;
理由是 。
练习:
1、(2008,浙江温州).我国北方的冬天,护路工人常常在雨雪天往路面上喷洒食盐水,以防止路面结冰。喷洒食盐水会对行道树的生长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呢?小明为探究这个问题,用习性与行道树相似的荷兰古刺植株做了以下实验:
①选用20盆大小相似、生长良好的荷兰古刺植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盆),分别编为A组、B组、C组、D组,放在通风和光照适宜处。②A组用清水浇灌,B、C、D三组分别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5%、0.10%、0.20%的食盐水进行浇灌;每天每盆浇灌50克,连续浇灌15天。③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组别
第5天
第10天
第15天
A组(浇灌清水)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B组(浇灌0.05%食盐水)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
C组(浇灌0.10%食盐水)
叶略有萎蔫
叶萎蔫加重
叶萎蔫更重
D组(浇灌0.20%食盐水)
叶萎蔫严重
叶枯黄
死亡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要配制40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20%的食盐水,需要食盐多少克?水多少毫升?
(2)实验中,荷兰古刺的叶出现萎蔫现象是由于:根毛细胞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引起细胞失水。
(3)实验中,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分别对B、C、D三组植株进行浇灌的目的是: 。
2、右图是研究植物水分代谢的实验装置。取4株大小相同、同株植物上叶片等量的嫩枝条进行如下处理。开始实验时,将各装置的质量都调到100g,其后每隔一段时间对各装置称量,记录并画出相应曲线:
(1)曲线Ⅰ代表A、B、C、D中的哪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 。
原因是
(2)曲线Ⅱ代表 装置的,曲线Ⅲ代表 装置的实验结果 。
(3)如将装置A放入密封玻璃钟罩内,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如将装置A放在低温环境中,实验结果又会有何变化?
课件25张PPT。2010年 5月25日 新闻联播
四川资阳雁江镇,覆膜栽培技术解决南方水稻缺水问题。农民插秧时,在土地上铺上地膜,在专业打孔机打的孔上种上秧苗,因有地膜的覆盖,土壤的温度升高,肥料分解加快,更重要的是稻田水分蒸发和肥料流失大大减少,原本每亩地要80斤肥料,覆膜后可以节约20%-30%
的肥料,节水节肥就意味着少
投入,同时每亩增产17%。农
民种粮积极性大幅度增强。 阅读上述材料,试分析水稻增产的原因。 分类及解题方法生物信息题一、文字信息题特点:热点题材作材料背景;
题干长;
“起点高,落点低”。
例一:
四川资阳雁江镇,覆膜栽培技术解决南方水稻缺水问题。农民插秧时,在土地上铺上地膜,在专业打孔机打的孔上种上秧苗,因有地膜的覆盖,土壤的温度升高,肥料分解加快,更重要的是稻田水分蒸发和肥料流失大大减少,原本每亩地要80斤肥料,覆膜后可以节约20%-30%的肥料,节水节肥就意味着少投入,同时每亩增产17%。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度增强。阅读上述材料,试分析水稻增产的原因。解题方法:
1、阅读问题;
2、联想相关知识点;
3、快速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
4、语言组织。例二:日前,正值油菜收割扫尾之际,农民喜获丰收时,成堆的秸秆也成了处理难题。22日下午,四川通德大桥附近的农田里升起了团团浓烟,村民正在大肆焚烧秸秆,浓烟直袭蓝天,并不断沿通德大桥往城北飘散,使通德大桥上烟雾缭绕,引起多起交通事故,同时,刺鼻的气味使经过的行人纷纷捂住口鼻。不过村民很无奈的表示:“找不到其他办法处理秸秆,只好焚烧掉。” (1)焚烧秸秆的处理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2)焚烧秸秆可能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3)处理秸秆,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例三:(2008,河北唐山).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
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干燥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干燥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
被柳树吸收。
(2)柳树吸收的水中,一部分进行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对植物本身的意义之一是: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的 。无机盐光合作用蒸腾温度二、数据信息题特点:联系生活实际;
探究型实验题;
有具体的数据,使研究对象定量化。
例四:右表是一些常见植物叶的上下表皮当中的气孔数(每平方毫米的平均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可知,一般植物叶的气孔分布状况是 ,这种结构对植物生活的益处是 。
(2)请你猜想:浮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可能是 ,
原因是 。解题方法:
1、明白各数据的意义;
2、联想与数据有关知识点;
3、阅读题目,进行整体比较;
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上表皮下表皮下表皮有气孔下表皮气孔数比上表皮多X上表皮气孔数比下表皮多假设 肯定句!例五: 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
B.在环境温度为22℃时,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
适含水量约为70%。
C. 在环境温度为22℃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
萌发率越高。
D.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06杭州)B含水量萌发率例六:为了研究植物生长的条件,有人将两株大小一样、发育相同的健壮荷花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A和雨水B中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两者在长势和植株重上差别很大,结果如表。请回答:土壤浸出液与雨水比较,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更多的矿物元素,所以A与B的差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浸出液雨水植物生长需要各种矿物质元素三、图形信息题特点:自然现象或生理活动;
坐标曲线图或生理结构图。
例七: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
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D.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
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1、观察图形,收集有用信息;
(识标、关键点、趋势)
2、联想相关知识点;
3、阅读问题,进行整体比较;
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解题方法:D例八:下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绘声绘制成的曲线,试问在光照强度相同时,对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温度是 ( )
A 、t0—t1 B、t1---t2
C、 t2---t3 D、t3---t4
C例九:【08杭州】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那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或 ▲ 。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 。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设计合理吗? ▲ ;
理由是 ▲ 。文字信息题热点题材作材料背景;
题干长;
“起点高,落点低”。1、阅读问题;
2、联想相关知识点;
3、快速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4、语言组织。数据信息题联系生活实际;
探究型实验题;
有具体的数据,
使研究对象定量化。
1、明白各数据的意义;
2、联想与数据有关知识点;
3、进行整体比较;
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图形信息题自然现象或生理活动;坐标曲线图或生理结构图。
1、观察图形,收集有用信息;(识标、关键点、趋势)
2、联想相关知识点;
3、进行整体比较;
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任何解题方法的形成和使用,都建立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练习1:(2008,浙江温州).我国北方的冬天,护路工人常常在雨雪天往路面上喷洒食盐水,以防止路面结冰。喷洒食盐水会对行道树的生长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呢?小明为探究这个问题,用习性与行道树相似的荷兰古刺植株做了以下实验:
①选用20盆大小相似、生长良好的荷兰古刺植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盆),分别编为A组、B组、C组、D组,放在通风和光照适宜处。
②A组用清水浇灌,B、C、D三组分别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5%、0.10%、O.20%的食盐水进行浇灌;每天每盆浇灌50克,连续浇灌15天。③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下: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要配制40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20%的食盐水,需要食盐多少克?水多少毫升?
(2)实验中,荷兰古刺的叶出现萎蔫现象是由于:根毛细胞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选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引起细胞失水。
(3)实验中,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分别对B、C、D三组植株进行浇灌的目的是: 。练习2:右图是研究植物水分代谢的实验装置。取4株大小相同、同株植物上叶片等量的嫩枝条进行如下处理。
开始实验时,将各装置的质量都调到100g,其后每隔一段时间对各装置称量,记录并画出相应曲线:

(1)曲线Ⅰ代表A、B、C、D中的哪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 。
原因是
(2)曲线Ⅱ代表 装置的,曲线Ⅲ代表 装置的实验结果 。
(3)如将装置A放入密封玻璃钟罩内,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如将装置A放在低温环境中,实验结果又会有何变化?例三:在春天,剪取两段带叶的柳枝,其中一根柳枝做如下处理:在枝条下的1/3处用刀做一个纵向切口,切口长约2 cm,从切口处慢慢剥离树皮,使其中的木质部与树皮完全分离,剪掉一段木质部,使树皮复原,切口处用胶带粘住。在水中将两段枝条的下部剪成斜切口,分别插入甲、乙两个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中,放置于温暖干燥处,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段枝条的叶的变化。
试分析: (1)为什么本实验中要选取带叶的枝条?
(2)根据已学知识,请你推测:甲瓶和乙瓶
中的叶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
(3)如果再将甲、乙瓶中的枝条的切口以上
部分进行纵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例五: 小明在研究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呼出的气体成分变化,他从网上查到以下数据: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体积的比较
现有两个相同的软塑料饮料瓶,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有:水槽、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08杭州)请帮助小明设计两个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区别那瓶装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一步骤: ▲ ,根据 ▲ 现象加以区别
实验二步骤: ▲ ,根据 ▲ 现象加以区别一、文字信息题特点:热点题材作材料背景;
题干长;
“起点高,落点低”。
解题方法:1、阅读问题;
2、联想相关知识点;
3、快速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
4、语言组织。二、数据信息题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型实验题;
有具体的数据,使研究对象定量化。
解题方法:1、明白各数据的意义;
2、联想与数据有关知识点;
3、进行整体比较;
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三、图形信息题特点:自然现象或生理活动;
坐标曲线图或生理结构图。
解题方法:1、观察图形,收集有用信息;
(识标、关键点、趋势)
2、联想相关知识点;
3、进行整体比较;
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