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备课资料
(一)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
(二)重点语句
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
这可以说是把歪理说到了极端了。把占人之书为己有推成有理,这是第一层歪理;上升到“进德修业,救国救民”这样的高度上去,就更歪了。越是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上,就越是荒谬,越是显出借书的无赖。这就是歪中的正。接着把这种完全缺乏根据的歪理作为前提,推出受损者应该对之奉上“慰劳金”,这就把荒谬推到了极端,无赖也到了极端。将谬就谬,越是层次上升,幽默的效果就越是强烈。
(三)写作特点
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点。 这表现在用语上,好像有意违背文章风格的统一,有意追求雅俗夹杂。大雅的古代文言,与大俗的现代市井口语交替出现,而且二者均十分夸张,夸张到超越现实,进入虚幻情境,又故意“用词不当”,构成亦庄亦谐的趣味。如写有人一见朋友有好书,就想占为己有,用“顿起杀机”形容;把此等借书称为“伟大的景观”;借书之后,为逃避还书,竟“举家潜逃”;把书被强借,说成是“列强瓜分”;等等。以语义的错位,表现谐趣的放达。为了表现诙谐,在用语上,故意造成语义的大幅度的反差:时而用古代汉语的语汇,构成庄重的风格,如眼见书被糟蹋,忍不住“潸然泪下欤”;从借书不还者家中抢出书来,顺手把人家的打火机偷走,把自己小偷小摸行为,说成是“略施小技,以示薄惩”;把小便急,称作不同的幽默作家,其作品有不同的幽默色调,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
(四)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夸张词语见下文第二段。体会如题干文字;或故作夸张,痛快淋漓,引人发笑深思)
实际通篇的基调都是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一笑的。文章真正要讲的就是一件事,即倒数第二段说的,书被人借去不还,到自己要用时却只能干着急,心情窝火。这对读书人而言其实是有点要紧的,是值得认真一说的。因为天下读书人向来容忍了这一坏习惯,认为是很正常的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也同时宽容自己这方面的坏习惯,未设身处地替书主人想一想。作者采取另一种幽默风趣的写法,不仅同样给人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开怀大笑的轻松阅读中可能更易让读者接受;同时,一些在严肃正经的文字中不便表达的愤激之词借此说出,借此引起读者的“严重”关注。因此,类似倒数第二段的似乎夸张失实却引人会心一笑的词语在文中多处都是,例如大家努力崇洋、中华民族还有蓬勃的生机、恶客、暗起杀机、悲剧、伟大的景观、举家潜逃、救国救民等。
第二题
(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率性而为的表达效果,有关例子见下文)
时而穿插使用庄重的文言,时而又使用通俗的口语,本文中这种有意为之的新颖怪异的表达,产生的是一种谐趣的和陌生新鲜的感觉。首先是谐趣,这是幽默手法中常用的不伦不类法。其次是陌生新鲜感。读者习惯了现代书面语,突然夹杂了许多不常人文的文言词语和口语,特别是一连串的文言虚词,其新异的表达使读者耳目一新。所用文言、口语词汇不仅是妥帖的,许多处还显得更为精粹传神,比如第七段的“是为……法”,第五段的“一场悲剧于焉上场”、“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这是口语)”等等。以及谚语等通俗口语,读来像脱口而出,有韵有味,因此这还表现了文章语言的丰富和作者驾驭语言的纯熟能力。全文中,文言词语、句式比较多,如盖……也者、于是乎,也等。口语如“哎呀,老哥,给俺瞧瞧”、“还不如捅我一刀”等等。
第三题
(表面自我贬低,实显对方无理、可气,读之既有趣又有顿悟之乐;例句见下文)
自我调侃,自我嘲笑,自我贬低,是幽默的一大重要手法。具体表现有三类:
1. 把自己说得很无奈,似乎很不占理,把对方说得似乎很占理,实际上则显示了对方的无理。典型的句段就是“雅贼”那段,扩展一点包括“恐怕同情的不是书主,而是恶客”那几句话,即词句品味·积累的第二句段。类似的还有第六段中“八十年交情从此一笔勾销”那几句。
2. 故意暴露自己的缺点,贬低自我形象。典型的句段如倒数第四段里书主夺回书的经过,包括恐吓、哀求,宣称内急等,让读者在这令人发笑的假骂中体味真情。
3. 夸大其词地把自己的处境写得很狼狈,很可怜,如痛彻心肺,潸然泪下等。这同样是故作可怜,人们在会心一笑中理解了其示弱于人,以退为进的策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黄生借书说·课文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好( ) 譬如( ) 余暇( ) 消遣( ) 慑于( )
惴惴( ) 庋藏( ) 辄省记(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手不释juàn____ 博lǎn___群书 正jīn___危坐 不求shèn___解
心无旁wù___ 一丝不gǒu___ 虚怀若gǔ___ 当rén___不让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书非借不能读也。
⑵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⑶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4、文学常识填空。
《读书杂谈》作者______。《读书的三种姿势》作者____,当代学者。《黄生借书说》作者_____,晚年号_____,清代文学家。
5、根据课文内容简答问题。
⑴《读书杂谈》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读书建议?
⑵《读书的三种姿势》告诉我们读书有哪三种姿势?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点击思维〗
1、“暇”“遐”“瑕”读音完全一致,但用法不同;“惴”“瑞”“端”字形相近,但读音完全不同。
2、“不求甚解”不要拼写成“不求深解”,“当仁不让”不要写成“当人不让”。
3、翻译文言句子要通顺、流畅,关键性词语一定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如句中的“非借”“形诸梦”“公书”等等要翻译准确。
4、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人,著名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5、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概括提炼主要信息。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职业的读书
嗜好的读书
看专业以外的书
躺着读:博览群书休息消遣
坐着读:正襟危坐为求知识
站着读:检验分析批判鉴别
藏书者不读书
幼时与今对比 “书非借不能读”
黄生与己对比
〖语言特色〗
《读书杂谈》是文学大师鲁迅对学生的讲演,但毫无居高临下之态,而是一件一件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易近人。在讲道理时,举一些和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事例,通俗易懂,很容易让读者接受、理解。《读书的三种姿势》就读书的三种姿势加以阐述,并佐以名言和事例来充分说明。说理透彻,浅显易懂。《黄生借书说》一文句式多变,语言生动。本文篇幅不长,但运用了多种句式,起了很好的加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而且用词简练,语言生动,给人以形象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以两个否定词“非”和“不”加强语气的句式,意思是“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认真地读。并用以引起下文的议论和叙述。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个“然”字指代了上边所举三种藏书家的事例,用词简练,而且读起来语意深长。又如叙述读书时的两种心理,直陈对话,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读借来的书和读自己的书两种不同神情。“强假”“逼取”用词妥贴生动,一个“强”字和一个“逼”字,自然地引起“惴惴焉”的不安心情。
〖把握重点〗
《读书杂谈》解读:
鲁迅首先区分了“职业的读书”与“嗜好的读书”,而他主要讨论与提倡的是后者。他打了一个很独特的比方,道破了读书的真谛:读书本质上就是一种“游戏”,它的魅力就在“超越了功利”目的的“深厚的趣味”。真正的读书,不仅在读“书”,而在“读”中所达到的“境界”,只要进去了,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因此,鲁迅提倡一种“随便翻翻”式的阅读,“随便翻翻”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读闲书”,什么书都读,“开卷有益”就是。鲁迅是学医出身,转而从文,他的知识结构中体现着一种文、理的交融。他在年轻时候就对文学与科学都同样有着深刻的理解,这就为他以后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视野,奠定了宽厚的基础。因此,鲁迅所说读一点课外的书,不仅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更可以提高每一个人的文化教养、精神境界,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
〖攻克难点〗
《黄生借书说》参考译文: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啊。你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人(不懂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自古以来)皇帝肯读书的有几个呢?牛淌着汗拖来塞满屋的书,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之家的人肯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不安地摩挲抚弄不止,(心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如果已经为我所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什么‘暂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霉而碰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质询疑点〗
如何正确理解“站起来”读书?
这里的“站起来”不是一种姿势,而是读书的一种态度。前面中说坐着读书时,这种读书方法还不是最好的,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但这样的书是不存在的。如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该怎样读呢?要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这就是“站起来”读书。
〖主干知识〗
1、shì pì xiá qiǎn shè zhuì guǐ zhé
2、卷 览襟 甚 鹜 苟 谷 仁
3、⑴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的读啊。⑵(我) 到他家去借,(他) 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⑶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
4、鲁迅孙绍振 袁枚 随园主人
5、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⑵躺着读、坐着读、站起来读。⑶略
PAGE
- 1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