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熔化与凝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熔化与凝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9-08 07:22:00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寒冬腊月
滴水成冰
春暖花开
冰雪消融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硫代硫酸钠(海波)
松香
你能把它们变成液态吗
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四人小组开始实验)
1搅拌读温度
2看时间
3看状态
4记录
从物质温度40℃开始计时,每一分钟读一次温度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
松香的熔化
硫代硫酸钠(海波)熔化过程记录表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状态 固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状态 固
1、在什么温度下,它开始出现液态?并
及时记录.
2、在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它的温度
变化有何特点?
-272
固态氦
48
硫代硫酸钠
1083

-259
固态氢
232

1200左右
各种铸铁
-210
固态氮
327

1300-1400
各种钢
-117
固态酒精
660

1535
纯铁
-39
固态水银
962

3410

0

1064

3550
金刚石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几种晶体的熔点 ℃
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1)-40 C的水银处于__态;
(2)能否用铁锅来熔化铝?__。
(3)白炽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的理由是_____。


钨的熔点高
明矾
水晶
金属
玻璃
蜂蜡
塑料
橡胶
0
2
4
6
8
10
12
14
36
40
44
48
52
56
60
62
A
B
C
D
0
2
4
6
8
10
12
14
36
40
44
48
52
56
60
62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图像
时间/分
温度℃
A
B
C
D
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时间/分
温度℃
晶体凝固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种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凝固过程放热。
3、晶体只有降到一定温度时才
开始凝固;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物质 硫代硫酸钠 松香
不同点
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相同点
晶体
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的条件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出现固液共存
不出现固液共存
温度℃
36
40
44
48
52
56
60
62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分
硫代硫酸钠(海波)的熔化图像
A
B
C
D
1、AB段,海波处于 状态?
温度如何变化? ,
是否吸热? ;
2、BC段,海波处于 状态?
温度如何变化? ,
是否吸热? ;
3、CD段,海波处于 状态?
温度如何变化? ,
是否吸热? ;
1. 阅读材料液晶。
2. 完成作业本B P32页---33页。课题: 第一节 熔化和凝固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熔化和凝固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内容围绕着: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两个问题展开研究。实验是分析的关键,试验通过对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熔化的对比研究,从而得到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并得出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从而归纳得到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学过天体系统到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有物质构成的,是自然界不同层次的物质,并且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物质三态变化常识。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常识,本节课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学习熔化和凝固等物态变化。
【重难点】 重点: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熔化的过程和特点。
3、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难点: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
①教法选择:按教材知识结构,以图片演示----实验观察------展开讨论-----获得知识这种研究型学习来展开。
②学法指导:“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发挥学生潜能,在教师指导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③充分利用实验,观察,分析,思考,适时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过程更清晰,更直观,课后布置拓展问题,鼓励学生用黑板报和小论文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交流能力。
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是学生亲自动手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学生用:固体熔化装置、海波、松香、温度计、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热水、实验数据记录单
教师用:一烧杯冰块、温度计、ppt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出示雪景图)提问:1、在图片上你看到什么现象?
2、在这个时候,湖里的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3、当春天来得时候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4、在这些现象中水的什么在发生变化?
5、状态怎么样变?
从问题中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回答问题,概括理解熔化和凝固概念的含义。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概括理解能力。
(二)新课
从水的结冰和春天冰的熔化你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熔化和凝固和温度有关。
提出问题:物质在熔化和凝固时,物质的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建立猜想和假设:
熔化时,温度可能会 。
凝固时,温度可能会 。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探究的一般思路进行猜想和假设,学生的猜想往往是上升和下降。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加深晶体熔化时不变的规律的印象打下基础。
是这样吗?就让我们实验来说话吧!
制定计划:出示教师准备的药品(固态硫代硫酸钠和石蜡)
你们认为我们用固态的硫代硫酸钠和石蜡将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从固态的物质说出探究的是固体的熔化过程。
设计实验:——课件展示实验设计图,并作出下面交代:
1.分14组,每组4人,其中10组做[实验一]硫代硫酸钠熔化实验,其余4组做[实验二]松香熔化实验。
2.每组4人应有明确分工:1人计时、1人搅拌并读出试管内温度计读数、1人填写学习单、1人负责加热并监督。
3.给每组烧杯加约50℃的水,并开始加热。
4.教师在此期间巡视,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几点:
①各位同学应明确职责;②大烧杯中水温不要超过60℃(指前10组);③搅拌不能停止;④从40℃开始计时并填写学习单;⑤温度计应始终放在被测物体中。
强调
4.学生在完成熔化实验后,整理仪器。按照所填写表格数据,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图象。
教师展示学生的曲线图
(学生活动)学生找到规律:
海波要达到一定温度才开始熔化。(且熔化时,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
根据规律的不同,提出晶体、非晶体的概念。
象硫代硫酸钠这样的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晶体;象松香这样的不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非晶体。(板书)
——课见展示常见晶体和非晶体图片
出示:根据海波的熔化过程做出的曲线图,提出熔点的概念。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提问:石蜡的熔点是多少?(引起矛盾)
(学生活动)思考,理解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出示:根据海波的凝固过程,做出的曲线图。
(学生活动)分析海波凝固过程的温度和状态的变化。得出海波的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达到一定的温度才开始凝固。
观察放有海波和石蜡的空烧杯,用手感觉发现烧杯壁微热,思考其原因,得出凝固过程放热。
根据海波凝固的特点,提出凝固点的概念。
(学生活动)思考科学家的实验为什么这样的成功,我们的实验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
出示海波熔化和凝固的曲线图。
(学生活动)观察曲线图分析晶体熔化时和凝固时的异同点,找到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熔化和凝固时温度都不变且相同,即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熔化吸热而凝固放热。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将探究贯穿于整堂课中,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的自主地完成,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所有的内容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2、条理比较清楚,每一个知识点的提出都能非常的自然,学生也比较能接受,将探究浪费时间和知识点的掌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忽视知识点的讲解,即达成了能力目标——科学方法的掌握,也达成了知识目标——知识点的掌握。
3、整堂课侧重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把学生的能力目标放在首位,有效地结合多媒体,较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4、为了解决凝固放热,设计了将海波和石蜡的凝固实验在空烧杯中完成,最后烧杯变得温暖,学生很自然的了解了凝固放热的特征。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曲线图时,指导应该更加到位,
2、时间还是显得有些仓促,整节课显的比较匆忙。怎么样的实验才能既节省时间,又能有较好的实验效果?
凝固(放热)
固态
一、液态
二、晶体与非晶体
三、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