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大气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大气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9-08 19: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l节 大气层
联想情景导入
你攀登过长白山吗?长白山给人最直接的感受便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脚下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之时,长白山山顶仍是冰天雪地。就是在气温最高的七月份,山顶阴凉处也有千年不化之雪。
科学家们说,长白山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之一,主要与长白山的海拔高度有关。长白山最高峰海拔二千六百九十一米,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有二千多米,因此气温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变化。在长白山,高度每增加一百米,温度就降低零点五到零点六摄氏度,而年降水量则增加约三十毫米,因此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地带基本没有夏天,而是春秋相连。
那么,气温的垂直分布为什么会和海拔高度有关呢?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什么密切的关系呢?学习了大气层的相关知识后,我们便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重点知识详解
一、大气层
1.大气: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到l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变得和月球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侵袭,温差增大等。
2.大气的分层及其温度变化。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
层 序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O~l7 随着高度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逐渐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逐渐降低
暖 层 85~500 温度逐渐上升
外 层 500~1000 温度逐渐降低
3.对流层。
(1)对流层的分布: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8千米,到赤道增大到l7~l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2)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3)对流实验: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受热的水上升。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烟上升。
(4)空气对流形成的原因:热空气密度小,向上运动;上方空气湿度低,密度大,下沉,形成对流。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神舟五号”飞船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准确降落,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1)飞船降落依次穿过大气各层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层次是________,大气的运动方式以_______运动为主。
(3)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层次是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注意飞船降落时依次穿过大气层时从上到下的顺序。
[答案] (1)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2)平流层 平流 (3)对流层 地面是热源 (4)对流层
[例2] 气象探空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30km高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气温的蛮化为(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解析] 此题考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和大气分层的知识。气温在对流层内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平流层内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对流层的高度在最高的赤道地区也只有l7~l8千米,所以探空气球上升30千米的升空高度已经达到平流层,气温的变化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 D
实践创新应用
1.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纬度地区高度最高
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赤道的对流层高度约为 ( )
A.8~9千米 B.10~12千米 C.17~18千米 D.50~55千米
3.有关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②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最大;③极光、流星多出现在这一层;④其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⑤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旺盛。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 D.①⑤
4.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有 ( )
A.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也升高
B.由于上冷下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由于上热下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水汽和杂质最集中,天气复杂多变
5.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对流层进人平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6.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
A.海拔高度 B.温度变化 C.气压变化 D.密度变化
7.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大气层是 ( )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暖层
C.对流层和中间层 D.中间层和外层
8.2003年夏秋,南方降水偏少,造成大面积持久干旱,因而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有关进行人工降雨的大气层的显著特点是 ( )
A.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D.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
9.读甲、乙二幅图。回答问题。
(1)乙图中空气以_________运动为主(平流、对流),根据其运动的原理,判定这种运动存在于甲图的___________层。
(2)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__________层飞行,适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____层。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D 6.B 7.C 8.A
9.(1)对流 A (2)C B
课后练习答案
1.C
2.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对流 中间
3.上升趋势 下沉趋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