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9-08 2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8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联想情景导入
你注意过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吗?相同的季节里你在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天气预报时,注意过其他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吗?你知道在相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气温和降水情况为什么不同吗?
听说新疆有句谚语: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的家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你知道发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中午,你在沙滩上玩的时候,你是觉得沙子烫些还是海水烫?你觉得物质升高的温度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你注意过自己的家乡在一年四季中风向的变化规律吗?你知道风向的这种、变化规律与什么有关吗?
以上这些现象都与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关。
重点知识详解
一、气候
气候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这主要是由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造成的。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冷。
2.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 热量对不同物质温度的影响实验。
a) 实验操作及现象:取两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加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然后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相同的热量。经过相同时间的加热后,煤油的温度升得快一些,水的温度升得慢些。
b)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需要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 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l℃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用符号J/(kg·℃)表示。水的比热是4.2×10 焦/(千克·℃)。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 焦。
3. 海陆性质对气温和降水韵影响: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由于水的比热大,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小。深居内陆地区受大陆影响大,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的年较差大;而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大,气温的年较差
4. 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l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5.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1) 季风:在不同季节屋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我国在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2) 季风形成的原因:季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水的比热比陆地上的泥土、沙石大得多,导致大陆升温也快。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海面空气向陆地补充,于是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东南季风;冬季则相反,形成西北季风。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比热不同,气温差异明显。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 D
[例2] 夏天,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砂石路的温度比水田里的要升高得快,这是因为
( )
A.水田不易吸热 B.水的比热比砂石大得多
C.水的比热小于砂石的比热 D.砂石吸热本领强
[解析] 夏天,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水田和砂石路吸热应基本相同。砂石路的温度比水田里的温度升高得快的原因是水的比热比砂石大得多,故选8。
[答案] B
[例3] 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吹东风,则:
(1)B对A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A和B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地。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
[解析] (1)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所以,B对A的相对高度为2000米,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2)B和C相比,海拔高度相同,两地降水量的差异不是因为地势造成的,而是因为B位于迎风坡而多雨。C位于背风坡而少雨。
[答案] (1)2000米 A (2)B 迎风坡 背风坡
[例4] 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所示)。回答:
(1)该地最热月是_______月,气温约_______℃,最冷月是_______月,气温约______℃,年较差为_______℃,该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带。
(2)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是________月。降水量约________毫米。
[解析] 该题考查对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的识别。此题分析时要分清代表气温的是曲线图,代表降水量的是柱状图,要注意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的配合状况、降水集中的月份、降水的成因等综合分析。
[答案] (1)7 25 1 5 20 北温 (2)10 120
[例5] 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月 份 l 2 3 4 5 6 7 8 9 10 ll 12
降水量(毫米) lO 5 22 47 7l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该地_______三个月降水最多,________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__________。
(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冬夏季节降水用少雨和多雨表示。应是夏季______,冬季_____。
(3)在下图中用表中数据绘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 该题是通过资料分析,降水季节变化及绘图题目。从表格中资料可知7、8、9月降水最多,l2、l、2月降水最少,但南半球季节变化相反,因此若北半球某地为夏季多雨区,而南半球某地应为冬季多雨区。本题绘图较简单,若考试无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值及名称时。首先写明月份(并标出)、降水(单位)及每个单位的数值。
[答案] (1)7、8、9 12、1、2 夏季多雨区(北半球),冬季多雨区(南半球) (2)少雨、多雨
(3)如下图所示
实践创新应用
1.根据下面的等温线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图
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
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2.上图是武汉市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从降水量分配来看,武汉夏季降水较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季风的影响 C.受台风的影响 D.受气温的影响
3.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4.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5.“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 )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6.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7.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时,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气温大致为 ( )
A.10℃ B.9℃ C.8℃ D.7℃
8.季风形成的原因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 ( )
A.海水比热大 B.陆地比热小
C.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 D.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小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
A.小雨夹雪 B.晴空万里 C.四季如春 D.台风
10.在寒冬,用手摸室外的铁块和木块时感觉不同,摸铁块有明显冷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
( )
A.铁是热的良导体,木块是热的不良导体
B.铁是热的不良导体,木块是热的良导体
C.铁的比热较木块的比热大得多
D.铁的比热较木块的比热小得多
11.大陆性气候比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大,这是因为泥土的比热比水的比热________。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冷却或放热,应该选用比热________的液体。(填“大”或“小”)。
12.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称________。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________。我国的纬度位置跨________带、_________带、_________带、_________带、_________带。
13.地势高低不同,气温有明显的差异,由下图可知,在对流层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夏季,同一纬度的地区,大陆气温________,形成_______,海洋气温_______,形成________,夏季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即盛行东南风。冬季,同一纬度的地区,大陆气温_______,形成高气压区。海洋温度_______,形成低气压区,故冬季风从_______吹向,即盛行西北风。
15.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纪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 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上表,然后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系。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降水较少的是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_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A 6.C 7.C 8.C 9.C l0.A
ll.小 大
12.气候 基本因素 热 亚热 温 亚寒 寒
l3.地面高度每上升l000米,气温会下降6℃
14.高 低气压区 低 高气压区 海洋 大陆 低 高 大陆 海洋
15.(1)1、3 (2)物质的比热、升高的温度和质量
l6.(1)B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A 高纬度地区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 (2)D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
课后练习答案
1.海边和山里比较凉爽;海水比热大;山里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可降低温度。
2.台湾岛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的东南风,而东侧处于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西侧则是背风坡,降水明显减少。
3.较低 偏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