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9节 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
联想情景导入
你吃过吐鲁番的葡萄吗?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干鲜绿晶亮,酸甜可口,含糖量达31%,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做“中国绿珍珠”。
在你的家乡有这样的葡萄吗 吐鲁番的葡萄怎么含糖量这么高呢?这与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关。
重点知识详解
一、东部季风气候
1. 东部季风气候种类:我国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岗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充沛。全年降水比较丰富,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大。
3. 东部季风气候对动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 许多动物的行为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如蛇和蛙等变温动物用冬眠来越冬,蜗牛在夏季会缩人壳内,分泌白色黏液膜封闭壳口,以减少水分丢失。
(2)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温暖,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而北方的寒冷天气又会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便。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 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少于400毫米。乌鲁木齐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
2. 西部干旱气候的一般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全年降水量稀少,且降水集中在夏季。
3. 西部干旱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如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的深夜里高抬屁股,仙人掌球的茎特别粗,等等。
三、寒潮、台风和洪水
1. 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和洪水干旱。
2. 灾害性天气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1)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
(3) 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持续性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 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可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
2. 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1) 温室效应:工业迅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2)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北京“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这里表述了北京的 ( )
A.大气特征 B.天气特征 C.气候特征 D.温度特征
[解析] 天气与气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天气是指某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是气候在某个时间内的具体表现。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大气状况,它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综合概括,气候是影响生物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C
[例2] 我国华北平原干旱比塔里木盆地严重,是因为 ( )
A.华北平原的降水比塔里木盆地少
B.华北平原的河流比塔里木盆地少
C.华北平原的经济比塔里木盆地发达
D.华北平原的用水需求对环境的压力比塔里木盆地大
[解析] 华北平原地处我国的中东部,而塔里木盆地处在我国的西北部,降水、河流均比华北平原少,故选项中A、B均错误。我国华北平原干旱比塔里木盆地严重,应是用水需求对环境的压力的大小而造成的干旱,所以正确选择应是D。
[答案] D
[例3]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
(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解析] 此二题以我国东部地区南北降水的时间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于雨带在我国南北进退的规律的掌握。知识依托是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锋面雨带在我国东部移动规律,雨带移动规律的异常年份与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灾害的关系。解题方法与技巧是:我国东部的锋面雨带是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而形成。由5月份开始,由于夏季风势力的增强,该锋面雨带在南部沿海登陆并北进,雨带也随之北移,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并把降水也带到那儿。
[答案] (1)B (2)C
[例4] 将兰州、郑州、连云港、乌鲁木齐四个城市按气温的日、年较差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用气温日、年较差表示各地气温的变化的理解。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气温较差是区别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标志。日、年较差大的为大陆性气候,日、年较差小的为海洋性气候。我国的日、年较差,北方大于南方。内地大于沿海,一天中自天陆地比海洋热,晚上则反之。一年中,夏季陆地比海洋热,冬季则反之。
[答案] 乌鲁木齐一兰州一郑州一连云港
[例5]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读后,结合暴雨、洪涝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所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含有暴雨和洪水出现,但大暴雨等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我国是受季、风影响典型的国家,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故易发生洪涝灾害。对于洪涝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是气象监测及时预报,同时从防洪工程的加固完善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南方和东部地区 (2)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带来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3)①加强气象监测,提高预报准确率;②加强防洪工程措施等。
实践创新应用
1.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盛行东南风,下列哪个图形正确表示了夏季的风向 ( )
A.↖ B.↘ C.↙ D.→
2.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B.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C.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多 D.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3.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心的最大风力在l2级以上
B.是热带反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
C.登陆后势力会锐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是 ( )
A.洪涝 B.台风 C.干旱 D.寒潮
5.下列四幅降水量的年分布图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
6.1998年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的气象灾害是 (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
7.关于寒潮,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 ②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 ③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天气 ④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
A.寒潮 B.台风 C.洪水 D.地震
9.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温州前夕,我市非常重视防台工作,因为台风会带来 ( )
A.寒潮 B.狂风暴雨 C.地震 D.沙尘暴
10.下表是四个城市气温与降水资料邀四个城市依次是 ( )
城市代号 一 月 七 月 年均温℃ 年降水量mm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A -4.3 2.7 25.9 175.7 11.8 577.9
B 3.7 39.4 27.8 127.9 15.8 1109.8
C -l3.5 7.5 24.7 20.4 6.9 236.4
D 13.3 43.4 28.5 227.6 21.9 1684.3
A.呼和浩特、武汉、拉萨、南昌 B.哈尔滨、成都、西宁、昆明
C.银川、西安、长春、海口 D.北京、上海、乌鲁木齐、广州
1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季气温_______,降水_______;夏季气温______,降水_______。全年降水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________北方,气温年较差________,年降水量_________。
12.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少于________。_________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
13.我国沿海地区冬季常吹西北风.其根本原因是海洋与陆地相比,海洋的气温_______,气压_________(填“高”或“低”)。
14.读漫画,回答问题:
(1)引起地球“出汗”的原因,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主要是: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全球变暖的后果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你觉得要采取哪些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除了全球变暖外,还有_________等。
15.根据图文信息,仿照“探究示例”的方法,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探究示例: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那里来的?
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在下列空白处填写其原因)
16.材料一: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
材料二:
(1)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6字),并解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2)就上述主题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思路。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B 6.C 7.C 8.D 9.B l0.D
ll.低 少 高 多 高于 小 更大
l2.400毫米 乌鲁木齐
l3.高 低
l4.(1)煤、石油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 (2)①煤、石油的燃烧 ②滥砍滥伐 (3)①海平面上升 ②土地荒漠化 (4)①植树造林 ②节约用纸 ③用清洁无污染的燃料 (5)臭氧层空洞
l5.植被特征:植被稀少(植被遭破坏)等 降水特征: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多暴雨或降水集中在5~9月)等 土质特征:土质疏松 人类活动:过度放牧等 结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6.(1)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类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城市楼房多而且密集。使热量很难散失.从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称之为“热岛效应”。 (2)研究思路:①读图认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②搜集:阅读资料,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③讨论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④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课后练习答案
1.气温高,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2~3.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4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联想情景导入
你注意收听过天气预报吗?你注意过大风天气来临的时候当地气压的变化吗?你注意过自己在晴天和阴天的不同感受吗?你知道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青藏高原为什么会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甚至会感到恶心吗?你听说过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烧熟吗?人们又是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你知道吸尘器的工作原理吗?这些都与大气压有着密切的关系。
重点知识详解
一、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 大气压的变化: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2. 高压区和低压区: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做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做低压区。
3.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二、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1. 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如:人在晴朗的天气一般心情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往往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这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高低有关。
2.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外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当外部大气压变化时,人体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 生产、生活、科学领域中大气压的应用。
(1) 中医的拔罐疗法。
(2)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要增压。
(3) 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宇航服。
三、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实验操作及现象: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再用注射器缓缓地向烧瓶内充气,使瓶内的气压增大,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移动酒精灯,待水温稍降一些,用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使瓶内的气压降低,这时烧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
实验结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四、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生活用品。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高压锅煮牛肉时,牛肉容易烂,其原因是 ( )
A.高压锅内压力较大,牛肉被压烂
B.高压锅内水温较高,牛肉在高温下易煮烂
C.高压锅内压强较大,牛肉易膨胀变烂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解析] 高压锅的锅盖密闭,锅内气压增大。锅内水的沸点高于l00℃,因而水温将高于通常烧煮时的温度,牛肉的分解煮烂的程度直接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越容易烂。
[答案] B
[例2] 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 ( )
A. 气压升高,水温升高 B. 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C. 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解析] 从密闭烧瓶中往外抽气时可使瓶内气压降低,而沸点的高低与大气压有关,如果气压降低,沸点就降低,所以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
[答案] C
[例3] 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上煮鸡蛋,水沸腾了很长时间,鸡蛋总是不熟,其原因是( )
A. 大气压强小,水的沸点低 B. 高原上气压太低了
C. 炉火的温度低 D. 水沸腾的时间太长了
[解析] 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增大而升高。大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所以水的沸点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1千米处约为97℃,3千米处约为91℃,6千米处约为80℃,9千米处约为70℃。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大约在72℃水就沸腾了。
[答案] A
[例4] 找一个水杯或玻璃罐头瓶,一块旧棉布,把棉布湿水后,迭成几层,放在桌面上,然后给瓶里放上一团棉花,用火燃着,不等火熄灭,就赶快把瓶子扣在湿布上,瓶子就把布吸住了。请你用大气压强的有关原理解释。
[解析] 这是因为瓶里的空气,有一部分受热膨胀后跑掉了,瓶子扣在湿布上以后·里边空气很快凉下来,瓶里空气的压强小于外面空气的压强,在里外压力差的作用下,湿布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住一样,掉不下来了。拔火罐就利用了这个道理。拔过火罐的人都会感觉到,在罐口处有一股向上拔的劲,就是这股劲促进机体的新胨代谢,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
[答案] 见解析
[例5] 高压锅锅盖的面积约为450厘米 ,若高压锅的排气孔的内径为3毫米,测得限压阀质量为70克,求此时锅盖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设外界的大气压为1.Ol×l05帕。g取10N/kg)
[解析] 如图为高压锅的实物图和结构图;由于高压锅内气体被封闭,锅内外气体之间存在着压强差,因而锅盖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高压锅上的限压阀是当锅内压强达到限定值时为保证安全而设置的一个装置。当锅内压强超过一定数值时,限压阀被抬起,放出部分气体,降低锅内气体压强。求解这道题的关键就是要考虑到最大压强差指的是锅内气体通过限压排气孔对限压阀的压力P内S与限压阀所受重力mg及大气压对限压阀的压力P0S平衡时,锅内气压P内与外界大气压P0的差,而锅盖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就是指这个压强差对锅盖产生的压力。如右上图设锅内气压为P内,大气压强为P0,当限压阀刚被抬起向外喷气时,有:
P内S = P0S + mg ,
所以锅内外最大压强差为△P = P内一P0 = mg/S = 0.99×105Pa
锅盖与锅的接口处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F = △P ·S盖 = 0.99×105Pa×0.045m = 4.455×10 N
[答案] 锅盖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4.455×10 N
[例6] 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因此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 )
A.减小火力 B.加大火力
C.减小糖汁液面上的气压 D.增大糖汁液面上的气压
[解析] 一般来说,不同的液体其沸点是不同的;对某种液体来说,其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液体的沸点是随液面上气压的大小而改变的,即随液面上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lOO℃,只要减小糖汁液面上的气压,就可使糖汁的沸点l00℃。A、B、D项都不可取;C项是正确的。
[答案] C
[例7] 把灌满水的酒瓶倒立于水中,如图所示,问此时水会不会从瓶口流出?如果在瓶底开一个小孔,又会出现什么现象?请解释。(设外界大气压为76cmHg)
[解析] 压强为76cmHg相于于10.34cmHg高水柱产生的压强。普通酒瓶高度有限,所以装满水的酒瓶倒立于水中时,水不会流出来。如果在瓶底上开一个小孔,那么瓶中的水会下降,直到瓶内外水面相平为止。
[答案] 见解析
实践创新应用
1.下图是家用煤气灶灶头的示意图,使用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而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 ( )
A.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B.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D.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2.将一装有水的烧瓶加热至水沸腾后,把烧瓶移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后倒置,再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烧瓶中会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原因是 ( )
A.瓶中的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气体
B.瓶中气压不变,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
C.瓶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
D.瓶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
3.下列过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 )
4.内地青年应征人伍赴藏后,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 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5.如图所示为四个描述离心泵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6.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7.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当胸廓容积扩大时其内压强与大气压的关系是 ( )
A.大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D.先大于大气压,后小于大气压
8.想像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9.如图所示,下列四种情况中能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是 ( )
A.充分给烧杯加热
B.给试管加密封盖子
C.给烧杯加密封盖子
D.将试管倒插入水中
10.使用高压锅来煮食物时,它能够 ( )
A.减小锅内压强,降低沸点
B.减小锅内压强,升高沸点
C.增大锅内压强,降低沸点
D.增大锅内压强,升高沸点
11.医生为病人打针前,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提起活塞,药液在__________力的作用下进入针管里。
12.请你观察如图所示的现象,从中可知北京当时的大气压值_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速个现象可以间接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3.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雠的小实验,请回答
用双手分别章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看到两张纸条向中间靠拢。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 (选填“A”或“B”)
A.气体流速越大,气压越大
B.两纸条中间的气压小于纸外侧的气压
14.如图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时,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_________,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__________,液体就沿着细管上升,从管口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募状。
15.根据“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在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温度即为水的__________。水沸腾时看到瓶口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在“白气”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
(2)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下左图是一种醋壶,它的盖上有两个小孔,使用时如果用手指按住其中一个小孔,醋就不易从另一孔中倒出来;放开手指,就很容易把醋倒出来。这一设计应用了________的原理。
(4)用如上右图所示的装置给烧瓶中的水加热,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就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请你写出一个不用加热而又能使水重新沸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D 6.D 7.C 8.C 9.C l0.D
ll.大气压
l2.等于 减小
13.B
l4.较小 较大
15.(1)不变 沸点 汽化 液化 (2)水继续沸腾 液体上方气体压强降低,沸点降低 (3)大气压 (4)将烧瓶倒置,浇冷水减小烧瓶内气压,降低沸点
课后练习答案
1.低 高
2.这是因为飞机的位置升高后,机舱内的气压会降低,这使耳膜两边受到的压强不能平衡,从而使人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3.当往外拉针筒时,针筒内的压强会变小,从而使针筒内水的沸点变低,于是原来没有沸腾的水会沸腾起来。
4.将盛放糖的容器放在热水浴中,通过热水对容器进行加热,并且降低糖锅内的气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7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5节风
联想情景导入
你观察过学校里悬挂的国旗吗?它有时静止不动、有时却随微风飘扬,而有时却在大风中剧烈摆动。
你观察过身边的小树吗?它们的枝条有时随风轻轻摆动,有时却在大风中猛烈狂舞,有时会被大风拦腰折断,而有时又会被连根拔起。这些现象都与风有关。
重点知识详解
一、风的形成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速和风向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二、风的测量
1.风向:
风向观测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折一架纸飞机,中间用铅笔穿过。用手握住铅笔,将纸飞机放在开启的电风崩前。纸飞机的机头指向电风扇。
实验结论: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天气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即: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如下图)。风向的天气符号用一短线表示。如东风可表示为: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2.风速: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需用的度量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风速常用风速仪来测量。用风级来表示。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杭州市某中学的乐乐同学经过连续的观察后发现,在7~8月份两个月里,学校操场上的红旗大部分的时间里飘向西北方向,由此判断杭州7、8月间的主要风向是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风向方位的判断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红旗飘向西北方向,说明风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因此杭州7、8月间的主要风向是东南风。
[答案] A
[例2] 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气的运动就形成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解析] 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而大气运动包括水平和垂直运动。故选项A错。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即空气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而气压差又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冷热不均造成的,所以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选项B错。人们将风吹来的方向规定为风向,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答案] C
实践创新应用
1.下列关于空气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总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
B.空气总是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运动
C.空气既可以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也可以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运动
D.不同地区空气运动的方向是不同的
2.符号 所表示的风向为 ( )
A.东风 B.西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下列关于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风是空气的垂直运动 B.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C.东南风是指吹向东南方向的风 D.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0级
4.某校全体师生正在操场上举行运动会,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将许多班级的彩旗都刮向了东南方向,则这阵风的风向是 ( )
A.东南风 B.谣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5.折一架纸飞机,中间用铅笔穿过,用手握住铅笔。将纸飞机放在开启的电风扇前,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机头朝向风扇 B.机尾朝向风扇
C.机头和机尾交替朝向风扇 D.机身与扇面平行
6.小明晚上观察北极星时,觉得风一阵阵迎面吹来,做记录的纸片不时地被风吹起,周围的冬青树叶和树枝不时地一起摇动。据此判断下列问题:
(1)此时的风向是 (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东风 D.西风
(2)此时的风速的级别大约为 (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7.下列各种现象不能用来判断风向参照的是 ( )
A.沙尘扬起的方向 B.旗帜飘扬的方向
C.水波移动的方向 D.石头滚动的方向
8.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来观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
9.____________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标出常用的八种基本方向。
12.在夏日滚滚热浪中,分析城市及城市郊区的气温分布,在市区出现一个明显的高温区,人们不难发现,城市中的气温明显地要比周围郊区的气温高,气象上称之为“城市热岛”。
甲说:城市这么热,风肯定从城市吹向郊区。
乙说:从气压来分析,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
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有风速为3 m/s的东风的情况下。某同学以3 m/s的速度向西跑,他的感觉是风速是 ________ m/s。
14.在天气预报中有时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风向和风级,请观察以下几种风级与风向的图例,回答:
(1)经观察,你认为风向 (填“是”或“不是”)画有风旗的一边。
(2)三角形的为风旗.它表示 级风。而条形表示 级风。
(3)根据以上规律,请画出以下几种风的图例。
东北风六级 南风十二级 西南风二级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A 6.(1)B (2)D 7.D
8.风向 风速
9.风速 米/秒 千米/时
10.风速 风向
11.略
l2.乙 城市的气压比郊区低,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
l3.0
14.(1)是 (2)八 二 (3)略
课后练习答案
1.晴朗 阴雨 2.旌旗的飘向、烟的飘向、树叶的摇摆方向等都可以判别风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2节天气和气温
联想情景导入
你注意过吗,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蚂蚁搬家又预示着什么?许许多多动物的行为都与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昨日雷电交加,今天晴空万里;昨日高温闷热,今日秋高气爽;这些都属于天气的变化现象。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有时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有时乌云滚滚、大雨倾盆;有时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有时却骄阳似火、又干又热。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影响。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要素之一。气象台预报的气温与我们生活中感觉到的气温有时会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本节课内容将使你懂得发生以上这些现象的道理。
重点知识详解
一、天气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刮风、下雨、雷电都属于天气现象。组成天气的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
二、气温
1.气温: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告诉我们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气温的测量: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在气象观测中,测量气温的工具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内,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3.气温与生物的关系:很多动物的行为和气温的变化有关。如夏天气温高,狗经常伸出舌头有助于散热。
4.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是22℃。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天气温10℃~20℃
[解析] 这是考查天气概念的应用题,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组成天气的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等,因此可知符合天气概念的有A、C、D。故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B。
[答案 B
[例2] 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天气的概念和特征。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选项A叙述的意思是山前已为春季桃花盛开;而山后却为冬季,积雪不融。每年这个时候都大致如此,是比较稳定的,不是时刻在变化的。选项B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终年如此,并非短时间的。选项C叙述的是昆明四季的特征。选项D叙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缀满了雪花,恰似梨花盛开。
[答案] D
[例3] 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表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小明分别把两支温度计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温度单位:℃):
时 间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箱内温度 21.2 21.4 21.6 21.8 22.0 22.3
箱外温度 21.3 21.7 21.6 22.0 22.4 22.8
(1)求出两支温度表6次观测的平均温度值:箱内温度_______,箱外温度________。
(2)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
(3)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较大?
[解析] 该题首先是考核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探究能力,从实际观测资料中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其次是考核有关气温观测一般方法的知识,平均温度的求算可用数学的方法求得。百叶箱内外的温度差异是由于环境的差异造成的,从观测数据看,箱内的温度平稳地升高。箱外的气温虽也有逐步升高的趋势,但起伏变化较大。
[答案] (1)21.7℃ 22.0℃ (2)高 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体又涂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箱外则直接受太阳光照射,温度较高 (3)百叶箱外
实践创新应用
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
A.冬冷夏热 B.暴风骤雨 C.夏季多雨 D.四季如春
2.夏日,我国城市中最高气温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下午l2:00,而是在午后的14:0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行道树遮荫 B.城市中风速较大
C.城市中人口众多 D.地面热量传给大气有一个过程
3.安置在百叶箱内的温度计,距离地面 ( )
A.1米 B.1.2米 C.:l.5米 D.2米
4.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的一个特点,它指的是西北内陆气候的 ( )
A.气温年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大 C.降水少 D.气温低,特别寒冷
5.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 )
A.昆明四季如春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
6.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
A.中午l2时 B.上午l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7.测得某地区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 ( )
时 刻 8 14 20 2
气温(℃) 7 18 15 4
A.10℃ B.11℃ C.12℃ D.13℃
8.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呜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D.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读得
9.右图为某地区的天气状况,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雨转晴,夜间最高气温22℃,白天最低气温l9℃
B.晴转小雨,白天最高气温22℃,夜间最低气温19℃
C.小雨转晴,白天最高气温22℃,夜间最低气温19℃
D.阴转晴,夜间最低气温19℃,白天最高气温22℃
10.某研究性小组在室外测得一日内的气温如下表,根据可推算该地日平均气温是 ( )
时刻 2点 8点 14点 20点
气温(℃) 5 7 15 13
A.8℃ B.9℃ C.10℃ D.12℃
11.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蚯地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等要素的__________。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____________。
12.气温指的是空气的_______,它告知我们当地空气的_______,是构成天气的________。
13.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在9月l3日播送的天气预报如下: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26℃ 阴晴变化 风 人体舒适程度
35℃ 午后有雷阵雨 东南风3~4级 多数人感觉不适
根据交中有关数据分析回答。
(1)9月13日这天的35℃的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左右,26℃的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_。
(2)上表中这些数据综合表示9月13日的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D 6.C 7.B 8.D 9.C l0.C
ll.大气温度 湿度综合状况 天气现象
12.温度 冷热程度 基本要素
13.(1)午后2时 日出前后 (2)天气
课后练习答案
1.BC 2.大气温度 湿度 气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4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8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联想情景导入
你注意过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吗?相同的季节里你在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天气预报时,注意过其他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吗?你知道在相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气温和降水情况为什么不同吗?
听说新疆有句谚语: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的家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你知道发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中午,你在沙滩上玩的时候,你是觉得沙子烫些还是海水烫?你觉得物质升高的温度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你注意过自己的家乡在一年四季中风向的变化规律吗?你知道风向的这种、变化规律与什么有关吗?
以上这些现象都与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关。
重点知识详解
一、气候
气候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这主要是由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造成的。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冷。
2.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 热量对不同物质温度的影响实验。
a) 实验操作及现象:取两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加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然后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相同的热量。经过相同时间的加热后,煤油的温度升得快一些,水的温度升得慢些。
b)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需要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 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l℃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用符号J/(kg·℃)表示。水的比热是4.2×10 焦/(千克·℃)。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 焦。
3. 海陆性质对气温和降水韵影响: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由于水的比热大,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小。深居内陆地区受大陆影响大,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的年较差大;而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大,气温的年较差
4. 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l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5.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1) 季风:在不同季节屋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我国在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2) 季风形成的原因:季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水的比热比陆地上的泥土、沙石大得多,导致大陆升温也快。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海面空气向陆地补充,于是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东南季风;冬季则相反,形成西北季风。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比热不同,气温差异明显。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 D
[例2] 夏天,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砂石路的温度比水田里的要升高得快,这是因为
( )
A.水田不易吸热 B.水的比热比砂石大得多
C.水的比热小于砂石的比热 D.砂石吸热本领强
[解析] 夏天,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水田和砂石路吸热应基本相同。砂石路的温度比水田里的温度升高得快的原因是水的比热比砂石大得多,故选8。
[答案] B
[例3] 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吹东风,则:
(1)B对A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A和B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地。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
[解析] (1)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所以,B对A的相对高度为2000米,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2)B和C相比,海拔高度相同,两地降水量的差异不是因为地势造成的,而是因为B位于迎风坡而多雨。C位于背风坡而少雨。
[答案] (1)2000米 A (2)B 迎风坡 背风坡
[例4] 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所示)。回答:
(1)该地最热月是_______月,气温约_______℃,最冷月是_______月,气温约______℃,年较差为_______℃,该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带。
(2)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是________月。降水量约________毫米。
[解析] 该题考查对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的识别。此题分析时要分清代表气温的是曲线图,代表降水量的是柱状图,要注意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的配合状况、降水集中的月份、降水的成因等综合分析。
[答案] (1)7 25 1 5 20 北温 (2)10 120
[例5] 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月 份 l 2 3 4 5 6 7 8 9 10 ll 12
降水量(毫米) lO 5 22 47 7l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该地_______三个月降水最多,________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__________。
(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冬夏季节降水用少雨和多雨表示。应是夏季______,冬季_____。
(3)在下图中用表中数据绘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 该题是通过资料分析,降水季节变化及绘图题目。从表格中资料可知7、8、9月降水最多,l2、l、2月降水最少,但南半球季节变化相反,因此若北半球某地为夏季多雨区,而南半球某地应为冬季多雨区。本题绘图较简单,若考试无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值及名称时。首先写明月份(并标出)、降水(单位)及每个单位的数值。
[答案] (1)7、8、9 12、1、2 夏季多雨区(北半球),冬季多雨区(南半球) (2)少雨、多雨
(3)如下图所示
实践创新应用
1.根据下面的等温线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图
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
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2.上图是武汉市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从降水量分配来看,武汉夏季降水较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季风的影响 C.受台风的影响 D.受气温的影响
3.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4.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5.“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 )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6.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7.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时,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气温大致为 ( )
A.10℃ B.9℃ C.8℃ D.7℃
8.季风形成的原因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 ( )
A.海水比热大 B.陆地比热小
C.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 D.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小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
A.小雨夹雪 B.晴空万里 C.四季如春 D.台风
10.在寒冬,用手摸室外的铁块和木块时感觉不同,摸铁块有明显冷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
( )
A.铁是热的良导体,木块是热的不良导体
B.铁是热的不良导体,木块是热的良导体
C.铁的比热较木块的比热大得多
D.铁的比热较木块的比热小得多
11.大陆性气候比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大,这是因为泥土的比热比水的比热________。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冷却或放热,应该选用比热________的液体。(填“大”或“小”)。
12.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称________。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________。我国的纬度位置跨________带、_________带、_________带、_________带、_________带。
13.地势高低不同,气温有明显的差异,由下图可知,在对流层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夏季,同一纬度的地区,大陆气温________,形成_______,海洋气温_______,形成________,夏季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即盛行东南风。冬季,同一纬度的地区,大陆气温_______,形成高气压区。海洋温度_______,形成低气压区,故冬季风从_______吹向,即盛行西北风。
15.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纪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 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上表,然后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系。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降水较少的是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_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A 6.C 7.C 8.C 9.C l0.A
ll.小 大
12.气候 基本因素 热 亚热 温 亚寒 寒
l3.地面高度每上升l000米,气温会下降6℃
14.高 低气压区 低 高气压区 海洋 大陆 低 高 大陆 海洋
15.(1)1、3 (2)物质的比热、升高的温度和质量
l6.(1)B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A 高纬度地区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 (2)D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
课后练习答案
1.海边和山里比较凉爽;海水比热大;山里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可降低温度。
2.台湾岛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的东南风,而东侧处于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西侧则是背风坡,降水明显减少。
3.较低 偏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6节 为什么会降水
联想情景导入
你注意过天气的变化吗?为什么有时下雨、有时下雪,而有时又会出现大雾天气呢?为什么有时天空有云的时候下雨,而有时有云的时候却不下雨呢?其实,这都与空气的湿度有关。
重点知识详解
一、空气的湿度
1. 湿度: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数量也不同。
2. 水汽含量与气温高低关系的实验。
a) 实验操作及现象: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调节水温,使3只烧杯中水温分别为25℃、45℃、65℃。拿一块玻璃靠近烧杯口。盛放65℃。水的烧杯上的玻璃片上形成较多的水珠,而盛放25℃水的烧杯上的玻璃片上形成的水珠较少。
b)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3. 相对湿度的测定。
(1) 测量工具: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湿度计还有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
(2) 测量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4. 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钧可能性也越大。如“蜻蜒低飞,不雨也阴”就是说蜻蜓由于空气中湿度大,翅膀变软之故。
二、降水
1. 水汽凝结实验。
a) 实验操作及现象: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在另一容器内盛满冰,盖在烧杯上。盖在烧杯上的容器底部出现许多水珠。
b) 实验现象解释:空气中的水汽在气温降低的情况下会凝结成水珠。
1. 降水: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如果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和冰晶。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2. 降水量:降水量用毫米来度量。它表示一定的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人雨量杯内,读出的刻度即为降雨量。雪和冰雹等融化后可用同样的方法测量。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根据表中所列的观测数据回答问题:
时 间 7日8:O0 7日18:O0 8日8:O0 8日18:O0
干球温度/℃ 20.O 25.O 20.O 25.O
湿球温度/℃ 16.O 20.O 18.0 24.O
(1)查看相对湿度:
7日8:O0____________,7日18:O0__________;
8日8:O0____________,8日18:O0__________。
(2)两天中哪一天降水的可能性大?
[解析] 该题主要考核查算相对湿度的技能和对相对湿度概念及其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的理解。相对湿度数值可以从教材中相关数据中查找获得。相对湿度主要反映现有空气中的水汽和当时气温下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的差距。相对湿度越大,这个差距越小,降水的可能性越大。
[答案] (1)66% 61% 82% 92% (2)8日
[例2] 在大气的云雾里,水的状态有 ( )
A.液态 B.固、液、气态 C.固态和液态 D.气态
[解析] 大气中存在着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汽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而形成云或雾,故在大气的云、雾里水的状态有水、水蒸气和冰,即选B。
[答案] B
[例3]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水吗?如何证明?
[解析]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但水汽不凝结成小水滴我们看不见。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感受水汽的存在。如:1.打开冰箱会有雾出现。2.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一会儿就“出汗”了。3.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室内水泥墙壁上、家具上的玻璃上出现水珠。
[答案] 见解析
实践创新应用
1.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
A.大气的湿度 B.气温 C.气压 D.风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大气中含有水汽就一定会降水
B.利用卫星云图可了解云的大范围的变化和演变
C.露一般在夏、冬两季无风夜晚出现
D.霜对冬季植物有利,可补充水分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蜻蜒低飞,不雨也阴”说明空气中湿度较大
B.“燕子低飞要下雨”说明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
C.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D.干燥的沙漠地里没有水汽
4.降水中水的状态有 ( )
A.液态 B.固、液、气态 C.固态和液态 D.气态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中,含有水汽就二定会降水
B.大气中只要能成云,就一定会降水
C.大气中水汽越多,一般成云,降水可能性也越大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形成降水需具备的条件是 ( )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 ③空气的下沉运动 ④空气的上升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大气层中的水可能存在于 ( )
A.云中 B.任何地方的空气中 C.雨中 D.以上都有
8.有时会发现屋内电冰箱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说明此时 ( )
A.空气的温度比电冰箱低 B.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太小
C.空气的相对湿度很大 D.屋内的气温很高
9.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 ( )
A.空气中的水汽不足 B.气温不够高
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 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
10.“蜻蜓低飞,不雨也阴”这条天气谚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
A.雨前气压低,蜻蜓飞不高
B.下雨前云中的的小水珠很多,蜻蜒飞不高
C.下雨前空气的湿度大,蜻蜒的翅膀变软,飞不高
D.下雨前,上面的空气太稀薄
11.降水是指从云雾中降下的________和________。降水的多少用________表示,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________。用________来度量,气象观测中常用_________来收集雨水。
12.云形成后________会降水,水珠和冰晶随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 降落到____________称降水。
13.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若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随之_______,空气中的水汽会附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_______,就发生了水汽________,这就形成了云或雾。
14.相对湿度最常用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它是由一支________和一支_________组成的。使用时只要读出并计算出两支温度计的_______,再查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15.某同学在学习“为什么会降水”一节后,收集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下表,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
时 段 A B C D
干球温度(℃) 15 20 25
湿球温度(℃) 14 21 20
干湿差(℃) 3 4 5
相对湿度(%) 74 68
16.根据相对湿度表,完成下列问题。
干湿差(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1.0℃ 2.0℃ 3.0℃ 4.0℃ 5.0℃
-5℃ 77% 54% 32% 11%
0.0℃ 82% 65% 47% 31% 15%
5.O℃ 86% 71% 58% 45% 32%
10.O℃ 88% 76% 65% 54% 44%
15.0℃ 90% 80% 70% 61% 52%
20.O℃ 91% 82% 74% 66% 58%
25.0℃ 92% 83% 76% 68% 61%
30.0℃ 93% 86% 79% 73% 67%
35.0℃ 93% 87% 81% 75% 69%
(1)干球温度l0℃。湿球温度9℃,则相对湿度为___________。
(2)干球温度25℃。湿球温度22℃,则相对湿度为__________。
(3)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越大时。湿度是越大还是越小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C 6.D 7.D 8.C 9.C l0.C
ll.固态水 液态水 降水量 地面积水的深度 毫米 雨量筒
l2.不一定 雨滴、雪或冰雹 地表
l3.降低 细小的水珠 凝结
l4.干湿球湿度计 干球温度计 湿球温度计温度差
15.
时 段 A B C D
干球温度(℃) 15 20 25 25
湿球温度(℃) 14 17 21 20
干湿差(℃) l 3 4 5
相对湿度(%) 90 74 68 61
16.(1)88% (2)76% (3)在相同的干球温度条件下,当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干湿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小。因为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读数就越小,两温度计的差值越大。
课后练习答案
1.C 2.升高 100% 凝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2章自主检测卷
一、选择题(36分)
1.形成云、霜、雨、雪等的重要条件是 ( )
A.气压 B.风 C.湿度 D.气温
2.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降水中有固态水和液态水
C.降雪、降冰雹都不属于降水 D.以上三项都对
3.某人面对西北方向站着,风从他背后吹来,则此风为 (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4.干湿球湿度计可以用来测量 ( )
A.降雨量 B.相对湿度 C.温度 D.气温
5.去的形成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 ( )
A.受热 B.传导 C.凝结 D.蒸发
6.某地一天的降水量达40mm,则该地的降水强度是 (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7.某人用一些简单的气象观测仪器对气温、气压、湿度进行观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可能变坏
B.气压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好
C.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湿度变小,天气可能变坏
D.气温升高、气压逐渐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坏
8.某一山岭,山麓与山顶的垂直高度差为5000米。如果山麓的气温为20℃,则山顶的气温大约为 ( )
A.26℃ B.5℃ C.0℃ D.-l0℃
9.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②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高 ③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 ④空气总是由低压的地方流向高压的地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有关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仅沿海地区受台风袭击,内陆地区则不受其影响
B.我国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和洪涝
C我国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和暴雨
D.各种洪涝灾害的出现都是锋面过境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1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D.降低空气中尘埃
1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杭州为绿色时,说明杭州地区当时是 ( )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13.在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们的水温分别是25℃、45℃、60℃,在杯口同时盖上温度相等的玻璃片,过一会儿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C杯的水温为 ( )
A.25℃ B.45℃ C.60℃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不变
B.高山上的气压比山脚处高
C.大气压是空气对物体产生的压力
D.地面附近的大气压约为760mm高水银柱
15.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的风,在下图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是白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16.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是 ( )
A.湿润地区 B.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17.由于太阳辐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下列关于海洋表层平均温度按纬度分布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温度) ( )
18.天气预报说今天的最低气温是l5℃,最高气温是23℃,请问这两个气温分别出现的时间是 ( )
A.日出前后和傍晚6时 B.日出前后和午后2时
C.午夜24时和中午12时 D.午夜24时和午后2时
二、填空题(48分)
1.冬季,我国大陆温度__________,形成高压区,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_________风,降水_________。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区分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最主要是看一个地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下面是小明在电话中给父母描述海南岛的天气:“蓝天上只有一丝一丝的云飘动着,天气很热,现在是下午2点,气温高达,3℃,好在阵阵的凉风从东南方的海面上吹来,把一些小椰树吹得一晃一晃的,才使人感到有点凉意。”请用气象预报用语把此时小明那里的天气再描述一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回答:
(1)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
(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发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图回答问题。
(1)A与B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C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表是某地一年内各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你能据此判断其气候类型吗?下面的步骤可以帮助你,试试看!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 温(℃) 24.7 24.4 21.2 16.5 11.7 8.2 6.9 7.9 10.6 13.7 17.9 21.5
降 水(mm) 18 25 65 79 80 107 132 122 77 72 6l 44
(1)由该地最低(或最高)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可知:该地位于_________(南、北)半球。
(2)综合气温资料可知:该地所处的温度带为_________带。
(3)由该地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季。
7.夏天天气很热,很多人家里装了空调。当空调工作时,总会有一些水从空调的排水管里流出来。而且在空调房里呆久了,人们总是感到空气很干燥。这是由于在空调工作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滴排出室外,使窒内空气湿度下降的原因。
8.科学知识告诉我们:气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下列四种情形中,哪种情形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 ( )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下沉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漂向空中
C.氢气球能升空
D.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9.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时,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此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10.2007年3月27日《衢州日报》报道:从建国后有气象资料的l951年开始计算,我市年平均气温为l7.3℃,历史最高出现在1998年,为18.5℃,2006年为l8.3℃,是仅次于l998年的第二个高温年,而且1997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均高于l7.3℃的年平均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我市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2005年2月,一份由英国公共政策研究院、美国发展中心以及澳大利亚学院等机构联合主持撰写的全球气候调查报告中,关于过去1000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如图所示,由曲线可以看出,近2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三、读图分析(16分)
1.如图所示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
(2)图中C、D两处中, ______处即将发生明显的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将受到_______的影响。届时该地将出现________天气。
(3)图中G处风向为___________。
2.下面是我国境内A、B、C三个地方的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读图回答。
(1)你所在地区的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与_______地类似。
(2)相比较而言,如果植被遭到破坏,_______地更容易引起土地的沙漠化。
(3)如果三地的排涝条件相当,洪涝灾害最容易在________地发生。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m/s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贵州省专业气象台推出了体感温度(舒适度)预报…”。贵州省专业气象台之所以会推出体感温度(舒适度)预报,说明传统的气象预报只关注具体的空气温度,而忽视________对人体的影响。同在30℃的环境中,空气温度越大,人____________(填“越舒适”或“越不舒适”)。
(2)“……蝉的叫声是由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薄膜潮湿,振动不灵……”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你认为夏天当蝉不叫的时候。就预示着天气将要________(填“转睛”或“转阴下雨”)。
参考答案
一、l.C 2.B 3.D 4.B 5.C 6.C 7.D 8.D 9.D l0.C ll.B l2.A 13.A l4.D l5.C l6.B l7.D l8.B
二、l.低 冬季 少 大陆和海洋的比热不同
2.气温 降水
3.气温高达34℃,东南风3级
4.(1)不断增加 (2)①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②森林的破坏等(答案不唯一) (3)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降水、干旱状况发生变化等
5.(1)A A处海拔低 (2)A A处是迎风坡
6.(1)南 (2)亚热带 (3)冬
7.凝结
8.液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D
9.大于 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 能
10.(1)植被破坏;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三、1.(1)高压 天气晴朗 低压 阴雨 (2)C 冷锋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3)西北风
2.(1)略 (2)B (3)C
3.(1)湿度 越不舒适 (2)转阴下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2章 知识归纳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大气的重要性
保护、保温、养料等
大气温度
气温的垂直分布
外层
暖层
大气分层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
中间层
大气层
向上的变化
平流层
对流层
厚度匚两极、赤道
对流层
匚成分[大气水汽杂质
特点了强烈的对流运动
形成原因
概念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
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气压
风
定义}空气冷热程度
天
天气要素
气温
测量
工具、方法
气
湿度
单位摄氏度
降水
与生
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天气与生物的关系
大气压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
空盒气压计
测量工具
水银气压计
大气压的大小「标准大气压值1.01×10帕
大气的压强
影响因素高度(密度)
流速与压强
气体或液体流速
越大,压强越小
高气压
对天气的影响
低气压
大气压的影响对人体的影响
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变化
L「大气压的应用真空保存袋、吸尘器水泵
风的形成
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定义指风吹来的方向
天气符号
风向
观测工具风向标
目测法观测
风
风的测量
定义
「单位「米/秒、千米/时
风速
风级
常用13个
观测工具]风速仪
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概念上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观测仪器常用干湿球湿度计
匚湿度
与气温关系
为什么会降水
与天气的关系
凝结原因水汽增多温度下降
形成过程
降水
降水量
单位][毫米
测量工具
雨量筒
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预报天气的一般方法}[电视电话、互联网等
云量
阴、多云、少云、晴
降水
小雨、中雨、大雨
天气状况闩
气温最低、最高气温
天气预报
风
风向、风力
高气压、低气压
天气系统「冷锋、暖锋
天气图
读天气图
台风
科技进步对天气预报的影响
概况}[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气候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纬度
比热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
沿海
候
内陆
对气温的影响
影响气候
地形
的因素
对降水的影响
概念
季风
季风的形成
对降水的影响
类型
热带、亚热带、温带
东部季风气候}[分布[地理分界线
特点
气温冬季
降水
夏季
特点H降水量、日、年较差
西部干旱气候
中国的气候
生物适应干燥的特征和行为
寒潮
灾害性天气
台风
成因
危害
洪水
温室效应}“热岛”现象]
人类活动影响
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7节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联想情景导入
天气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行为,所以我们每天都想知道明天的天气会怎样?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得天气变化的信息呢?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去预测一下明天的天气?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都先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表示,它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你会根据天气图分析明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天气预报中“上海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l5℃~23℃”。你知道这些天气预报用语含意吗?
学习了本节内容以后,你将知道更多的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以便更合理地安排你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重点知识详解
一、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
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拨气象预报电话、互联网上查看获取气象预报信息;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通过气象观测。自己作出天气预报。
二、怎样看天气预报
如“上海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l5%,偏南风3级.l5℃~23℃”。其中“阴”指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5/10到3/10为少云,3/10以下为晴。l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为小雨,5~15毫米为中雨,大于l5毫米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15℃~23℃”表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三、天气图
1.等压线:天气图上的曲线叫做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以分析出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两种重要的天气系统。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的为高气压区,高气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好。等气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的为低气压区,低气压区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2.锋面: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做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做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下列叙述中,目前只出现在我国某些城市天气预报中的是 ( )
A.阴转多云 B.有雷雨、大风出现
C.持续高温 D.空气质量级别Ⅱ级
[解析] 在我国的天气预报中。阴转多云,有雷雨、大风出现,持续高温等,均是天气预报中心要素,而空气质量级别Ⅱ级只出现在我国某些城市天气预报中,主要是因为某些城市空气污染大,对人类活动影响重要。故答案应选D。
[答案] D
[例2] 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 ( )
A.查看卫星云图 B.听天气预报
C.流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 D.阅读空气质量丑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天气信息的能力。A卫星云图可知某地上空的云量,从而能得知天气信息。B听天气预报,可知某地的天气状况。C流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可主动获取某地的气象信息。D空气质量日报只能了解某地的空气质量及空气中含污染物数量的多少,不能了解大气状况,所以答案为D。
[答案] D
[例3] 如图所示是高压气压状况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近地面A、B、C三地中。________地是高压区,________地是低压区。
(2)B点吹___________风。
(3)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纬线上,此时地球A、B、C的地面处于夏季时,则A点处在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
[解析] (1)根据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送,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相对应的近地面气压则相反,所以A地是低压区,C地是高压区。(2)同一纬线上,同一高度空气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故B处的风应从C处吹向A区即偏西风。(3)因为A、C、B处在处于夏季,因此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压低,故A处是陆地。
[答案] (1)C A (2)偏西 (3)陆地
实践创新应用
1.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大气状况是 ( )
A.持续性降水 B.沙暴天气 C.狂风暴雨 D.晴朗
2.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天气预报的是 ( )
A.冬暖夏凉 B.晴到多云 C.有时有雨 D.偏南风2~3级
3.俗语“一场秋雨凉一阵”反映的特征是 ( )
A.台风过境 B.冷锋过境 C.暖锋过境 D.以上说法均不对
4.如图所示,对a、b、c、d四地的天气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
A.a、b、c、d四地都为阴雨天气 B.a、c为晴朗天气
C.a、b、c、d将出现阴雨天气 D.b、c将出现阴雨天气
5.如图所示,4个位置中,天气最晴朗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关于锋面和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晴朗天气 ②我国北方夏季与冷锋活动有关 ③我国冬季爆发大风降温天气是由于冷锋南下形成的 ④暖锋过境后,气温、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 ( )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D.雾
8.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 )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天空
9.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阴天的是 ( )
10.受高气压控制的地区天气的相同特点是 ( )
A.寒冷的 B.炎热的 C.阴湿的 D.晴燥的
11.电视台一般都有天气形势分析预报。天气形势常用________表示。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________的地图。
12.天气图上,人们将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线。这些线叫________。一些封闭的曲线,中间的数值比周围大。说明这是一个___________中心。
13.在天气预报画面上,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________。
14.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降水的情况。
15.读下面某地区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在________气压控制下,会有________天气。
(2)乙地在________气压控制下,会有________天气。
(3)丙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________锋,丙地此时的天气应为_________。
(4)丁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________锋,丁地此时的天气应为_________。
16.读我国东南区域某天的天气预报图,预报城市天气和气温状况,填写下表。
城 市 大 连 北 京 杭 州 武 汉
天气状况
气温℃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C 6.B 7.C 8.B 9.A l0.D
ll.天气图 气象信息
l2.等压线 高压区
13.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l4.阴 晴 风 气温
l5.(1)高 晴朗 (2)低 阴雨 (3)冷 降雨、大风和降温 (4)暖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16.
城 市 大 连 北 京 杭 州 武 汉
天气状况 晴 晴 阵雨 雷阵雨
气温℃ 18~10 18~l4 22~18 20~l4
课后练习答案
1.天气图中反映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压控制下,天气晴好。
2.略
3.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拨打气象预报电话、互联网上查看等获取气象预报;通过分析天气图,能预测天气;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l节 大气层
联想情景导入
你攀登过长白山吗?长白山给人最直接的感受便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脚下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之时,长白山山顶仍是冰天雪地。就是在气温最高的七月份,山顶阴凉处也有千年不化之雪。
科学家们说,长白山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之一,主要与长白山的海拔高度有关。长白山最高峰海拔二千六百九十一米,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有二千多米,因此气温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变化。在长白山,高度每增加一百米,温度就降低零点五到零点六摄氏度,而年降水量则增加约三十毫米,因此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地带基本没有夏天,而是春秋相连。
那么,气温的垂直分布为什么会和海拔高度有关呢?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什么密切的关系呢?学习了大气层的相关知识后,我们便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重点知识详解
一、大气层
1.大气: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到l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变得和月球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侵袭,温差增大等。
2.大气的分层及其温度变化。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
层 序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O~l7 随着高度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逐渐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逐渐降低
暖 层 85~500 温度逐渐上升
外 层 500~1000 温度逐渐降低
3.对流层。
(1)对流层的分布: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8千米,到赤道增大到l7~l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2)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3)对流实验: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受热的水上升。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烟上升。
(4)空气对流形成的原因:热空气密度小,向上运动;上方空气湿度低,密度大,下沉,形成对流。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神舟五号”飞船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准确降落,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1)飞船降落依次穿过大气各层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层次是________,大气的运动方式以_______运动为主。
(3)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层次是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注意飞船降落时依次穿过大气层时从上到下的顺序。
[答案] (1)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2)平流层 平流 (3)对流层 地面是热源 (4)对流层
[例2] 气象探空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30km高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气温的蛮化为(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解析] 此题考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和大气分层的知识。气温在对流层内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平流层内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对流层的高度在最高的赤道地区也只有l7~l8千米,所以探空气球上升30千米的升空高度已经达到平流层,气温的变化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 D
实践创新应用
1.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纬度地区高度最高
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赤道的对流层高度约为 ( )
A.8~9千米 B.10~12千米 C.17~18千米 D.50~55千米
3.有关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②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最大;③极光、流星多出现在这一层;④其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⑤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旺盛。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 D.①⑤
4.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有 ( )
A.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也升高
B.由于上冷下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由于上热下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水汽和杂质最集中,天气复杂多变
5.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对流层进人平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6.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
A.海拔高度 B.温度变化 C.气压变化 D.密度变化
7.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大气层是 ( )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暖层
C.对流层和中间层 D.中间层和外层
8.2003年夏秋,南方降水偏少,造成大面积持久干旱,因而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有关进行人工降雨的大气层的显著特点是 ( )
A.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D.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
9.读甲、乙二幅图。回答问题。
(1)乙图中空气以_________运动为主(平流、对流),根据其运动的原理,判定这种运动存在于甲图的___________层。
(2)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__________层飞行,适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____层。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D 6.B 7.C 8.A
9.(1)对流 A (2)C B
课后练习答案
1.C
2.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对流 中间
3.上升趋势 下沉趋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3节大气的压强
联想情景导入
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的市民们看到了一件令人既惊奇又困惑的事情:他们的市长,就是发明抽气机的奥托·格里克,把两个直径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连l6匹马(拼命挣扎着)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或者只有费了很大的劲才能拉开它们。当马用尽了全力把两个半球最后拉开的时候,还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像放炮一样,”市民们惊奇地问:“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没有什么,是空气。”市长这样回答。而如果把铜半球上的阀门拧开,空气经阀门流进球里,用手一拉球就开了。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压力呢?
你去过火车站吗?在火车站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见过飞机吗?你仔细观察过飞机的机翼吗?为什么飞机机翼的上侧都做成凸圆形状,而下侧做成平面形状呢?
以上这些都是人们克服和利用大气压的实例。
重点知识详解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不会流下来。
2.把空可乐罐用橡皮塞塞住罐口,用抽气枪抽出罐中的空气,可乐罐就被压瘪了。以上现象说明: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3.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在马德堡市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直到两边的马各增加到8匹时。才把半球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
二、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
2.大气压强的单位:百帕(hPa)、毫米汞柱(mmHg)。l毫米汞柱=1.33百帕。
3.大气压与地面高度的关系: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大气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因此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4.标准大气压: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帕(760毫米汞柱)。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三、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气体的流速与压强关系的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当吹气时,两张纸条内侧气体流速较大,外侧气体的压强较大,两张纸条向一起合拢。
实验结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2.液体的流速与压强关系: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下列情况中会使大气压变小的是 ( )
A.从高山顶下山的过程中 B.从赤道向北极运动过程中
C.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中 D.从一楼上升到九楼的过程中
[解析] 不同高度的大气密度不同,造成大气压值不同,离地面越高,大气密度越小。气压值也越小,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赤道直径比两极直径大,因此两极附近地球对空气吸引力较赤道附近对空气吸引力要大些。
[答案] D
[例2] 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吸进橡皮管内,原因是
( )
A.弹簧片弹力作用的结果 B.橡皮管有吸引力
C.手对橡皮管有压力 D.管外墨水面上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
[解析] 因为当把自来水笔上的弹簧片按下时排出了橡皮管内的一部分空气,使得松开弹簧片时橡皮管内的气体压强小于管外墨水面上的大气压强,在管内外气体压力差的作用下,墨水被“吸进”自来水笔的管内。
[答案] D
[例3] 杯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严杯口,手按住纸片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流出来。如图所示,是________把纸片和水给托住了。
[解析] 此题中水不流出是大气压力把纸片和水给托住了。
[答案] 大气压
[例4] 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图甲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生物学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猜想:草原犬鼠把其中的一个洞口堆成±包,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嘹望台,但是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它又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堆上土包呢 ?那样不就有了两个嘹望台了吗?实际上,两个洞口的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速度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上标出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物理知识说明,乘客为什么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如图乙所示)。
[解析] 此题是一道简答题,同时也是一道阅读探究题。要求我们从短文所叙述的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并总结得出压强大小与流体流速的关系,再应用这个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吹过平坦表面的风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速度大,压强小,因此可判断出空气是从平坦表面洞口吹入洞内,从隆起表面的洞口吹出。
[答案] (1)如图所示:
(2)运动火车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乘客靠近运动的火车易发生事故。所以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
实践创新应用
1.取一个小瓶,用嘴从瓶内吸出一部分空气,小瓶就会挂在嘴唇上,这是因为 ( )
A.嘴把瓶子吸住了 B.瓶外气压大于瓶内气体的压强
C.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 D.嘴和瓶之问的摩擦作用
2.把玻璃杯盛满水,用硬纸盖住。再倒过来,如图a,纸片能将杯中的水托住,之后,若将杯子慢慢转动,如图b、c,则 ( )
A.杯子刚一转动,纸片就不能将水托住
B.杯子转动到图b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
C.杯子转动到图c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
D.杯子转到任何位置,纸片都能将水托住
3.如图所示,取一个瓶口直径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层沙子,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把它放人瓶中再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结果鸡蛋进到瓶子里。这是因为 ( )
A.鸡蛋受重力作用吸进瓶内 B.鸡蛋有一定弹性挤进瓶内
C.鸡蛋因瓶口的膨胀掉进瓶内 D.鸡蛋被大气压强压进瓶内
4.如图所示的饮料瓶,在瓶子的上下两角分别有一小孔,灌入水以后,如果用手迅速堵住上孔.则下孔 ( )
A.不断有水喷出,速度很快
B.水会慢慢地涌出下孔
C.少量水流出孔后,就不再流出了
D.无法判断
5.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 )
A.墙对它有吸力
B.玻璃对它有吸力
C.衣钩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
D.大气压的作用
6.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7.如图是飞机机翼的截面图,当飞机水平飞行时 ( )
A.机翼下方空气速度大,压强小
B.机翼下方空气速度大,压强大
C.机翼上方空气速度大,压强大
D.机翼上方空气速度大,压强小
8.氢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可能破裂,其原因是 ( )
A.地球对气球的吸引力减小
B.空气稀薄,球内气体压强大于球外大气压
C.空气稀薄,球内气体压强小于球外大气压
D.高空温度较低
9.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存在大气压的是 ( )
A.潜水员潜入水下越深,所受水的压强越大
B.盖在杯口的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出
C.水从高处流下,形成瀑布
D.在三峡大坝旁修建大型船闸
10.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塌。空塑料瓶变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1.为了用注射器抽吸密封在药瓶中的药液,医生先向药液中注入一些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航海中,船只向前进。船上的人看见自已的船没有动,而水在向船只航行相反的方向流动。因此,如果两艘船靠得很近并肩行驶,如图所示,两艘船将会________。这是因为两船内侧水的流速________于两船外侧水的流速,造成了两船内侧水的压强______于外侧水的压强的原因。
13.将图所示的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看到a管中的液面比b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这说明A处的压强比B处的压强__________,而B处的横截面积小,水流速显然比A处的____________。
14.某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了下面一组数据,由表中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水的沸点未达到l00℃是因为在观察时_________________。
时间(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O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 … …
15.如图所示,是用托里拆利管在不同高度处测出的大气压值,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表中查出海拔高度大约为1km处的乌鲁木齐的气压为________kPa;测得山上某处气压约为80kPa,该处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km。
16.人们在夏天经常用吸管喝饮料。都可以很方便地将饮料吸入口中,如图甲所示:
(1)甲图中的人是靠什么将饮料“吸”人口中的?
(2)若将瓶口用塞子塞紧,只在塞子中间打个孔穿过吸管,这样可以喝到饮料吗?为什么?如图乙所示。
(3)若某人同时将两根吸管含在口中,一根吸管的一端放在水杯中,另一根吸管的一端放在杯外,如图丙所示,他可以喝到饮料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D 6.D 7.D 8.B 9.B
l0.大气压强
11.增大瓶中药液上方的压强
l2.发生碰撞 大 小
13.高 大 快
l4.98 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l5.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90 2
16.(1)人是靠大气压强将饮料压入口中的; (2)刚开始时可以喝一点,后来就喝不到了,因随着饮料的减少,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故瓶内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压起瓶中的饮料了。 (3)喝不到。因当人吸气时,放在杯外的管子马上就会将空气导入口中,不能使放在杯内的管子中的气压减小,故喝不到。
课后练习答案
1.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如果压强太小,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入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不致减得过低,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2.当嘴巴对着瓶口吸气时,瓶内气压会降低,而瓶外较高的气压就将瓶子压在嘴上。
3.(1)当对着两只乒乓球的中间用力吹气时,两只乒乓球之间的气体流动使两球之间空气的压强小于两球外侧空气的压强,这样,就使两只乒乓球向中间靠拢。 (2)当对着漏斗使劲吹气时,乒乓球的上部将产生一股气流。这样,乒乓球上部气体的压强将小于下部气体的压强,所以,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7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