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常见的盐(第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认知的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生间和师生间交流合作的过程。在过程中带给学生探索的体念、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提高发现问题与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合作交往的方法能在过程中获得,并在今后能得到应用。
3、情感与态度:①通过共同合作完成实验,共同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和合作意识。②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1、仪器:试管若干,滴管,试管架,烧杯,废液缸,表面皿,玻璃棒
2、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
3、溶液:硫酸、盐酸、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钾、碳酸钠、
氯化钡、硝酸银、硝酸(前三种让学生鉴别用的,标签用ABC)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学会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2、如何组织实验活动与讨论
【教师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常见的盐,以及这些盐的溶解性与应用,虽然盐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除了食盐,大多数的盐是不能食用的。如果使用不当或误食,会引起中毒事件。
【学生阅读】亚硝酸钠不可误食。(引出鉴别物质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一】某同学在配制硫酸溶液、盐酸溶液、氯化钠溶液,忘记了及时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等配好后分不清那瓶是硫酸溶液,那瓶是盐酸溶液,那瓶是氯化钠溶液了,老师只好把四瓶溶液分别标上ABC,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帮助该同学把它们区别出来比比那一组设计的方案多。
【对学生活动预测】学生的方案有多种:共两大种1、先用指示剂,再用硝酸银/氯化钡溶液;
2、先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再用指示剂;……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选择最佳方案演示
2、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①液体药品如何倾倒,②倾倒液体的量③滴管的使用④PH试纸的使用……
【想一想】假如有三瓶失去的试剂瓶,它们装的是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你能区分出它们吗?
【学生活动二】
【活动二】请同学们认真做以下二组实验,仔细观察后,及时记录发生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组1: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在盛有少量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滴几滴入稀硝酸。
滴入硝酸银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在盛有少量氯化钾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硝酸。
滴入硝酸银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在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硝酸。
滴入硝酸银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通过以上实验以及对现象的解释,请各组发表你们有哪些见解或者结论?
组2: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在盛有少量硫酸钠溶液试管中,先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再几滴滴入稀硝酸。
滴入氯化钡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中,先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再几滴滴入稀硝酸。
滴入氯化钡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在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试管中,先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硝酸。
滴入硝酸银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通过以上实验以及对现象的解释,请各组发表你们有哪些见解或者结论?
【教师活动】①选两个同学巡视,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其他同学的操作,与实验现象。完成后上讲坛讲出实验现象与操作的错误之处。
②其他同学,四人一小组,三人做实验,一人记录现象。
【学生活动】1、①巡视两个同学上讲坛说出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不当之处;
②二个组逐一汇报三个实验的现象,其他组核实补充;
③要求另二个组的代表上黑板写出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其他组
通过以上实验以及对现象的解释,请各组发表你们有哪些见解或者结论?
【对学生讨论活动的预测】组一:1、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盐酸,也可能是盐酸盐;(升华到某溶液中只要氯离子就能产生沉淀)2、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盐酸或盐酸盐也可能是碳酸盐;(升华到加入硝酸的作用起酸化溶液作用排除碳酸盐的干扰)……
组二:1、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也可能是硫酸盐;(升华到某溶液中只要硫酸根离子就能产生沉淀)2、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能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或硫酸盐也可能是碳酸盐;(升华到加入硝酸的作用起酸化溶液作用排除碳酸盐的干扰)
一二实验均得出:某些盐溶液之间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后总结并板书】1、Cl-的检验: 硝酸银溶液 + 稀硝酸
2、SO42-的检验: ①氯化钡溶液 + 稀硝酸
【应用与提高】
1、不用其它试剂鉴别 ①Na2SO4 ②KCl
③ CuSO4 ④BaCl2四种溶液,先直接鉴别出一种,再逐一鉴别出其余物质,则鉴别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④③② B. ③④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①④②
2、⑴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给溶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或 离子。
⑵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给溶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
【学生活动】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请你讲讲你获得了那些知识?
【活动后总结并完善板书】1、Cl-的检验: 硝酸银溶液 + 稀硝酸
2、SO42-的检验: ①氯化钡溶液 + 稀硝酸
②硝酸钡溶液 + 稀硝酸(更好些)
第四节 常见的盐(第二课)
【活动一】某同学在配制稀硫酸、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忘记了及时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等配好后分不清哪瓶是稀硫酸,哪瓶是稀盐酸,哪瓶是氯化钠溶液了,他只好把三瓶溶液分别标上标签ABC,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帮助他把它们区别出来。
写出你们的设计方案哪些:①
②
③
……
【想一想】假如有三瓶失去的试剂瓶,它们装的是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你能区分出它们吗?
【活动二】请同学们认真做以下二组实验,仔细观察后,及时记录发生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一组: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在盛有少量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滴几滴入稀硝酸。
滴入硝酸银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2、在盛有少量氯化钾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硝酸。
滴入硝酸银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3、在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硝酸。
滴入硝酸银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通过以上实验以及对现象的解释,请各组发表你们有哪些见解或者结论?
第二组: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在盛有少量硫酸钠溶液试管中,先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再几滴滴入稀硝酸。
滴入氯化钡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2、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中,先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再几滴滴入稀硝酸。
滴入氯化钡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3、在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试管中,先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硝酸。
滴入氯化钡溶液时 ,
再滴入稀硝酸时:
。
?
通过以上实验以及对现象的解释,请各组发表你们有哪些见解或者结论?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请你讲讲你获得了那些知识?
【应用与提高】
1、不用其它试剂鉴别 ①Na2SO4 ②KCl ③ CuSO4 ④BaCl2四种溶液,先直接鉴别出一种,再逐一鉴别出其余物质,则鉴别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④③② B. ③④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①④②
2、⑴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给溶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或 离子。
⑵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给溶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
课件13张PPT。1.4几种重要的盐第二课时 除了食盐,大多数是不可食用的,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如:
2002年4月,我国西南部一山村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当场造成参加婚宴的81人中毒,其中8人生命垂危。这起罕见的群众性中毒事件原因就是帮忙做饭打杂女村民误将一瓶亚硝酸钠当食盐了。
亚硝酸钠俗称“食用硝”,外形很像食盐,用于食品可增加鲜味,但每公斤肉类食品最大用量不能超过0.15g,人一次食用0.3---0.5g亚硝酸钠即可引起中毒,如超过1---3g即可造成死亡。
【阅读】
【活动一】 某同学在配制稀硫酸、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时,忘记了及时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等配好后分不清哪瓶是稀硫酸,哪瓶是稀盐酸,那瓶是氯化钠溶液了,该同学只好把三瓶溶液分别标上标签ABC,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帮助该同学把它们区别出来。 假如有三瓶标签看不清的试剂瓶,它们装的是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你能区分出它们吗?【想一想】【活动二】第一组: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于
硝酸,并产生气泡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以下两组实验第二组: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于
硝酸,并产生气泡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以下两组实验【活动二】第一组: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于
硝酸,并产生气泡NaCl+AgNO3==AgCl +NaNO3
KCl+AgNO3 ==AgCl +KNO3Na2CO3+2AgNO3==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2AgNO3+H2O+CO2第二组: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于
硝酸,并产生气泡Na2SO4+BaCl2==BaSO4 +2NaCl
CuSO4+BaCl2 ==BaSO4 +CuCl2Na2CO3+BaCl2==BaCO3 +2NaCl
BaCO3+2HNO3==2Ba(NO3)2+H2O+CO2第一组: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于
硝酸,并产生气泡NaCl+AgNO3==AgCl +NaNO3
KCl+AgNO3 ==AgCl +KNO3Na2CO3+2AgNO3==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2AgNO3+H2O+CO2 你们有什么发现? 第二组: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于
硝酸,并产生气泡Na2SO4+BaCl2==BaSO4 +2NaCl
CuSO4+BaCl2 ==BaSO4 +CuCl2Na2CO3+BaCl2==BaCO3 +2NaCl
BaCO3+2HNO3==2Ba(NO3)2+H2O+CO2你们有什么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请同学们讲讲你们获得了那些知识? Cl-的检验: 硝酸银溶液 + 稀硝酸 SO42-的检验:氯化钡溶液 + 稀硝酸 酸化溶液:
排除CO32-干扰1、不用其它试剂鉴别 ①Na2SO4 ②KCl
③ CuSO4 ④BaCl2四种溶液,先直接鉴别出一种,再逐一鉴别出其余物质,则鉴别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④③② B. ③④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①④②【应用与提高】B2、⑴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给溶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或 离子。
⑵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给溶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SO42-的检验:①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②硝酸钡溶液+稀硝酸(更好些)SO42- Ag+ SO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