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化的规律(含5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转化的规律(含5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9-29 08: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转化规律§2.2性(第1课时)
【温故知新】
1、单质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S、P、C等属于_________单质。
2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成_________色。
3、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_________,在纯氧中燃料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新知】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硫和氧气的反应
(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闻气味时为什么不能用鼻直接凑到瓶口去闻?
SO2的处理方法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下列为三种非金属及其氧化物间转化的关系,请写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现象。(条件为点燃)
(1)C+O2→CO2,CO
(2)P+O2→P2O5
(3)H2+O2→H2O
思考:冬天有的家庭用炭取暖时应注意通风,为什么?
答:
二、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2、二氧化碳和碳酸的相互转化
(1)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红色试液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色的原因是什么?加热后为什么又会变回紫色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发生的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转化?
S→SO2→H2SO3
总结: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酸?如CO,SiO2,
【挑战自我】
1.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
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
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
2.煤中含有杂质硫等,燃烧后的产物污染环境。一般将其通过烧碱溶液吸收而除去,
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物质的转化规律性(第2课时)
【温故知新】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转化?
C→CO2→H2CO3
2写出下列金属与O2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1) Fe+O2 ___________________
(1) Mg+O2 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新知】
一、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硫和铁的反应
(1)、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观察到铁粉呈_____色。
(2)、取少量淡黄色的硫粉与铁粉混合,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物外观如何?_____________。
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____________。
(4)、用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
讨论:你能说出哪些金属与其化合物——盐之间的转化实例?
(1)Na+Cl2 ___________________
(2) Fe+Cl2 ___________________
(3) Cu+Cl2 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水,搅拌,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转化?
Ca→CaO→Ca(OH)2
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转化
Na→Na2O→NaOH
总结: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1、金属单质 + 氧气 →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 + 水→ 碱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与水化合都会生成相应的碱?如:Fe2O3+H2O→
练习: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K2O+H2O→ (2)BaO+H2O→
(3)Mg+O2 (4) Fe+O2
(5)Cu(OH)2
2、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与水反应制取的是 ( )
A、H2SO4 B、NaOH
C、H2CO3 D、Fe(OH)3
3.下列式子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CuO→Cu(OH)2 B BaCl2→Ba(NO3)2
C Cu(OH)2→CuCl2 D Fe→FeCl3
【挑战自我】
1.现有6种溶液:盐酸、硝酸铜、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镁、硝酸银。把它们两两混合分入在三只
烧杯中,所得三杯混合液均澄清透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微溶物以沉淀形式存在)
(1) 判断这三只烧杯内混合液的溶质分别是(写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你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请你用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区分出这三只烧杯内各盛放的是哪两种溶液,简述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是( )
甲 乙 丙 丁 甲
A、Cu B、CuO C、Fe2O3 D、Mg
3、能用金属与稀盐酸直接反应制取的是
A、CuCl2 B、AgCl C、MgCl2 D、FeCl3
4、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写出物质D→A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其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
5、一位科学家分析测定了取自三个不同地方的铜和硫化合物的样品,获得了如表所示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样品 样品质量/克 铜元素的质量/克 硫元素的质量/克
1 5.O2 3.35 1.67
2 1O.05 6.71 3.34
3 99.6 66.4 33.2
A.三种样品可能属于同种物

B.样品1中铜元素的质量分
数为50%
C.样品2的化学式是Cu2S
D.样品3中铜元素与硫元素质量比为1:2
§2.2 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课时)
【温故知新】
1、 液氧中的氧元素以______态存在,纯水中的氧元素以_______态存在。
1、 写出下列各组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u→CuO
Fe→FeS
K2O→KOH
BaO→Ba(OH)2
Fe(OH) 3→Fe2O3
【探究新知】
一、金属的冶炼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方法:碳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 物的氧,得到游离态的金属。
碳与氧化铜反应
⑴连接好装置,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壁出现:____________。
⑵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木炭跟氧化铜反应,生成了____和__________。
⑷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2CuO 2 Cu + CO2 ↑
思考:1.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移去盛石灰水的烧杯,后移去酒精灯
2.碳能在高温下夺取CuO中的氧,还能在高温下与CO2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有没有还原性________。
氢气还原氧化铜
1、观察孔雀石(主要成份为碱式碳酸铜)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后,用湿润的PH试纸贴在试管壁上,观察颜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测定的PH值大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
3、孔雀石在加热时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
4、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入氢气后,过一会给氧化铜加热。试管中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有什么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 盛放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需略向下倾斜
2)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3)实验停止以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
讨论:(1)、由氧化铜制取铜,还可用其它什么方法?
用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再用Zn置换。
(2)、铜在空气中加热很容易氧化变成氧化铜,你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还原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还原剂。
练习:
(1)氢气、木炭、一氧化碳分别跟灼热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B.反应的实验装置完全相同
C.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D.反应类型均属于置换反应
(2)已知CuO溶于盐酸生成易溶于水的CuCl2。当CuCl2中混有少量炭粉时,担纯的方法是( )
A.隔绝空气加热 B.在氢气流中加热
C.在氧气流中加热 D.加足量盐酸,过滤
3.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氧化铜先变成亮红色,后又变黑色。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B.加热温度不够高
C.撤火过早 D.没有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
4.在化学反应WO3+3H2 W+3H2O中,还原剂是( )
A.WO3 B.H2 C.W D.H2O
5.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m g氧化铁,得到n g铁。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刚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2(m-n)/3n B.24n/(m-n)
C. (m-n)/8n D.n/24(m-n)
计算: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
例题1:100吨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练习:现有400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冶炼后可得含有杂质5%的生铁235.8吨,求原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挑战自我】
1:铁的氧化物2.32g,被CO还原后,只剩下1.68g铁,求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2 :250吨含Fe3O4的质量分数为80%的磁铁矿石,如果在冶炼过程中损失矿石5%,则可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7%的生铁多少吨?
§2.2 物质的转化规律性(第4课时)
【温故知新】
以下是两组物质的转化过程,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物质的类别。
(1)Ca → CaO → Ca(OH)2 → CaCO3
( ) ( ) ( ) ( )
(2) C → CO2 → H2CO3 → Na2CO3
( ) ( ) ( ) ( )
【探究新知】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活动:
1.将一只生鸡蛋放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2.2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3.将鸡蛋继续放到稀盐酸中,10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 __ ____。
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鸡蛋会一会上浮一会又下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两条纵线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以金属钙为例,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写出金属到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碱性氧化物到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碱到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以非金属碳为例,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非金属到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酸性氧化物到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酸到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二.四条横线
1、金属+非金属 → 无氧酸盐 (说明:当非金属为O2时,生成物是氧化物。)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 含氧酸盐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3、碱+酸 → 盐+水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4、盐+盐→ 新盐+新盐 反应条件:a.参加反应的盐必须可溶,因为只有盐溶液才有可能交换离子。B.生成的盐中,至少要有一种沉淀。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三.四条交叉斜线
1、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说明:这类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2、酸性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3、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条件:反应物必须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沉淀,若为铵盐,则放出氨气。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4、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四.两条弯线
1、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 + 盐 →新金属+新盐 条件:a.金属的活动性要比盐中的金属的活动性强,
b.盐必须是溶液。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试设计ZnSO4四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把铁粉,锌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金属中一定含有 ( )
A . Fe B . Cu C . Ag D . Cu和Ag
【挑战自我】
1、写出制取氯化钠(NaCl)的6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反应能进行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进行的说明理由。
⑴氢氧化铁和稀盐酸;
⑵氯化钾和硝酸钡溶液;
⑶铜和硝酸银溶液;
⑷碳酸钙和氯化钠溶液
§2.2 物质的转化规律性(第5课时)
【温故知新】
1. 家中的盐,糖,味精你是如何区别开的?
1. 稀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直接看出他们的区别吗并加以区分吗?
1.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会显什么颜色,遇碱又会显什么颜色?
【探究新知】
物质的鉴别
1.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鉴别
1. 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进行鉴别
思考:CuSO4 溶液与FeCl3溶液 如何鉴别?
Cu(OH)2与Fe(OH)3如何鉴别?
1.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鉴别
思考:1.BaSO4 与 BaCO3如何鉴别?
2.AgCl 与CaCO3如何鉴别?
1.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鉴别
酸液(H+)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
碱液(OH-)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②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CO32-滴加稀酸→产生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练习:只给你酚酞请鉴别出NaOH、H2SO4、NaCl三种无色溶液?
1. 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鉴别
1. SO42-的鉴别
含SO42-的溶液→滴加BaCl2→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2.Cl- 鉴别
含 Cl-的溶液→滴加AgNO3溶液→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练习:
1鉴别下表中的各对物质。
被检物质 所用试剂 现象与结论 有关化学方程式
稀硫酸和稀盐酸
食盐水与稀盐酸
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2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A SO42- B Ag+ C CO32- D SO42-或 Ag+或两者都有
3.现有4包白色粉末,编号为A,B,C,D,它们是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请通过实验加以鉴别。
(1)设计实验方案:
(2)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 __ __ __ B __ __ __C __ __ _D __ __ __
共存问题
所谓共存即不反应,一般指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练习:1.下列物质可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
A、硝酸银和氯化钠 B、氯化铜和氢氧化钠
C、氯化钙和硝酸铜 D、碳酸钠和盐酸
2.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 Cl3、Ba(NO3)2、CaCl2
【挑战自我】
1.现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A、B、C、D、E,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铜、氯化钡、稀硫酸中的一种,某同学不用其它试剂,用如下实验加以鉴别。
第一步:通过观察发现E溶液呈蓝色,其它溶液均为无色;
第二步:取少量A、B、C、D溶液,分别滴加E溶液,现象为:A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C和D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第三步:取第二步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滴加C溶液后沉淀消失。
则:(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__ __ __ __;
(2)写出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 __ __ __ __ __。
2.我们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曾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粉末进行鉴别。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请你沿着该同学的思路回答相关问题。
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FeCl2(CuCl2) 加入适量铁粉
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CaCO3
D CO2(CO) 通人澄清石灰水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盐酸
+硝酸银溶液盐酸
+铁
+氧气
适量Na2CO3溶液
高温
A
无色气体B
C
D
加H2O
高温

各取四种
白色粉末
于试管中
分别编号
为A、B、
C、D
各加少量
水后振荡
A试管壁发热,则A是氢氧化钠
B、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D试管中看到 色,则D是硫酸铜。
各加少量
溶液
B试管中无明显现
象,则B是硝酸钾。
C试管中产生白色沉
淀,则C是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