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综合检测(b卷)(北师大版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综合检测(b卷)(北师大版九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10-01 07: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综合检测(B卷)(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藻类植物出现于( B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2、“生物进化树”可以简明地表示出生物进化的规律,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规律的是( D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胎生到卵生
3、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长颈鹿的进化是( D )
A.新陈代谢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4、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或哺乳动物在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原因主要是( D )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食物不足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5、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C )
A.胚胎学上的证据 B.分类学上的证据
C.地质年代中的化石证据 D.遗传学上的证据
6、由于某种原因,使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色都变成灰白色。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相对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各项中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的是( D )
7、根据始祖鸟身体结构跟爬行类、鸟类动物都有相同之处,经逻辑推理可得出如下结论( A )
A.爬行类进化成鸟类 B.鸟类进化成爬行类
C.爬行类与鸟类有亲缘关系 D.生命起源于无机物
8、生物生存必然要有竞争,其原因是( C )
A.竞争好斗是生物的习性
B.竞争可使后代更强壮
C.生存所需要的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
D.竞争是自然规律
9、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于原始的海洋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无氧气
D.原始生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
10、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D )
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1、原始地球表面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的主要原因是( C )
A.原始地球表面的温度特别高
B.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特别强
C.原始大气中没有臭氧层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12、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D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一定很小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3、海洋污染,已经成为人类无法承受之痛。在下列做法中,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没有积极意义的是( A )
A、外出购物时尽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在小溪、河流、湖泊和海滩游玩时,带走自己的生活垃圾
C、善待海洋生物,不食用海洋濒危动物,少买或不买珊瑚制品
D、对海洋鱼类要限制捕捞,规定休渔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14、(10南京)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惟一证据
B.“始祖鸟”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C.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的地层里
D.生物进化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
15、关于化石的错误的是( C )
A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地理环境
B 化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生物的进化史
C 化石就是在地层中的生物残骸
D 古老地层中的化石结构一般比较简单
16、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C )
A.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B.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
17、在呼伦贝尔市举办的一次“汽车拉力赛”中,近2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草场“伤痕累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 D )
A.促进了当地的对外开放
B.提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知名度
C.增加了呼伦贝尔市的经济效益
D.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18、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B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19、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D )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叱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
20、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
B、所有的细菌和真菌自己都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
C、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墨西哥人出门时戴上了口罩,这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二、填空题
21、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经过漫长历史过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陆生种类,这说明了生物__ __这一进化趋势。由水生到陆生
2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是___________因素,二是__________因素。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2月27日智利南部发生8.8级地震引发的海啸,使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这是属于_________因素。自然 认为 人为因素会加剧自然因素 自然
23、米勒实验中烧瓶中的水模拟的是__________,电极模拟的是__________,最后在水中发现溶有___________等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海洋 雷电条件 氨基酸 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能够转变为有机物
24、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进化是生物界非常普遍的现象,现代的生物都是经历了长期的_______,才适应了环境,这种适应可能是_______上,可能是________上的,也可能是_______上的。不适应者淘汰 自然选择 形态 生理 行为
25、生态系统中成分越多,结构越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就越_________;反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稳定性也就越________。复杂 强 高 弱 低
26、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但是西部地区又都是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人口不断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西北地区生态极其脆弱,西南地区又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请回答:
(1)限制西部生态系统发展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
(2)西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东部生态系统要弱,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要增强西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首先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
缺水 植被破坏,生物种类减少 植树造林
27、如图所示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
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
程。请据图回答:
(l)图中B是指 ,D是指 。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的
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 作用
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
是 。
(1)生产者 分解者 (2)二氧化碳 呼吸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三、简答探究题
28、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远离大陆的克格伦岛上经常刮暴风,岛上树木花草都很低矮,这里的昆虫有的无翅,有的残翅。请分析:
(1)该岛昆虫的祖先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有翅,有的无翅或残翅。刮大风时, ____ 的昆虫会被风刮到海水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 _____ 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 _____ 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选择作用。
(2)暴风对昆虫两种翅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叫 ______ ,是通过昆虫与大风之间的 __ 而实现的。有翅 变异 大风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29、(10南京)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
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 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1)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无影响)(2)C(3)太阳能(4)B
30、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有科学家调查了影响脊椎动物灭绝的常见原因,结果如下表所示。
类 群 每一种原因所占比例(%)
生境消失 过度开发 物种引进 捕食控制 其他 还不清楚
哺乳类 19 23 20 1 1 36
鸟 类 20 11 22 0 2 37
爬行类 5 32 42 0 0 21
鱼 类 35 4 30 0 4 48
注:生境消失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森林和草地等大面积减少。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表中的“生境消失”是指在 ______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从上表结果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首先通过食物链的缩短或减少,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_______ 能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3)如果要比较上表中的“生境消失”、“过度开发”和“物种引进”等三大原因分别对脊椎动物物种灭绝的影响程度,应对上述数据先进行 ______ 处理,再对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根据你的分析,上述三大原因中的 _____ 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1)生态系统 (2)自动调节 (3)对各列中的数据计算总和 物种引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