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肇中(zhào) 瞭望(liáo) 测量(liàng)
B.儒家(rú) 华裔(yì) 论语(lún)
C.中庸(yōng) 埋没(méi) 荣誉(yù)
D,朱熹(xǐ) 探察(tàn) 彷徨(páng huáng)
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探测 毅力 格物致知
B.想象 尊照 袖手旁观
C.清谈 盲目 不知所错
D.消积 栽种 一帆风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B.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使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C.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将”,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21教育网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4.(2017 潍坊)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B.“简,”我们走上月桂小径,慢慢地朝坍塌的篱笆和七叶树的方向闲荡过去,他说,“桑菲尔德在夏天是个可爱的地方,是不是?”21cnjy.com
C.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
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苔藓、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解析:A项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乙】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 ( http: / / www.21cnjy.com )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蒙,盖
B. 持就火炀之 就:靠近
C. 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
D. 诎右臂支船 拙:不灵巧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满铁范为一板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C. 其两膝相比者 其真无马邪
D. 左臂挂念珠倚之 吾欲之南海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活板”的“活”具体表现在:字印的活;排版的活;印刷的活。
B.乙文着重描写了苏东坡的外貌特点,同时也描写了他的动作和神情。
C. “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的思想感情。
D.甲文重在写活版技术,乙文重在写三个人物,所以两文没有相同之处。
(二)课内阅读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21·cn·jy·com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2·1·c·n·j·y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21·世纪*教育网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www-2-1-cnjy-com
……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丁肇中)
1.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答: .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事例: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
.
3.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
答: .
.
4.请结合选文内容,以学习实际为例,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精神?
答: .
.
(三)课外阅读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①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www.21-cn-jy.com
②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21*cnjy*com
③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④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
⑤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⑥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扬扬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⑦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爷爷讲给我听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⑧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来源:21cnj*y.co*m】
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⑩谢谢大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所讲述的三个故事。
答: .
.
2.第②段画线句“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中的“花朵”“石块”和“污水”分别指什么?【版权所有:21教育】
答: .
.
3.从演讲中,可以看出莫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
.
4.阅读第二个故事,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答: .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B 2A 3、C 4、A 5、B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1、D 2、B 3、D
(二)课内阅读理解
1.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2-1-c-n-j-y
2.(事例一)王阳明“格”竹子
作用:作为论据直接证明前文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能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同时又从反面证明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出处:21教育名师】
(事例二)“我”(作者)到美国学习的“遭遇”(经历)
作用:论证文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实验”的观点,突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3.示例: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实践出真知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提示:可从中国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或我们需要面对今天的世界环境等角度结合学习实际加以论述。
(三)课外阅读理解
1、(1)参观苦难展览,因一位同学没有哭向老师告密。
(2)顶撞老长官,扬扬得意。
(3)泥瓦匠破庙避雨。
2、“花朵”比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获得的荣誉,“石块”比喻人们对莫言作品内容的批评、质疑,“污水”比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作家的污蔑。21*cnjy*com
3、莫言是一个宠辱不惊、低调谦虚、勇于自省,能够坦然面对争议、潜心写作的人。(意思对即可)
4、【示例】做人应大度、宽容,不能因别人忽略自己而斤斤计较,要怀有一颗平常心。(意思对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语文人教版 八年级下
导入新知
高分低能,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问题。有这么一个以优异成绩考入某名大牌大学的女生,她超人的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让师生交口称道。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却非常糟,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末能完成一个实验任务。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那么造成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从丁肇中的文章中应该能找到答案。
课文预习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预习课文。
1、在这次演讲中,作者想和我们探究一个什么问题?
2、根据文章内容,什么叫“格物”和“致知”?
3、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并划分段落,再概括段意。
整体感知
1、在这次演讲中,作者想和我们探究一个什么问题?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整体感知
2、根据文章内容,什么叫“格物”和“致知”?
“格物”就是指探测和研究事物;“致知”就是指从探测和研究中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就是要求我们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整体感知
3、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并划分段落,再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12)
分析为什么中国学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三部分
(13)
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提出演讲的课题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2)
第二层
(3-5)
第三层
(6-12)
格物致知的意义
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走近作者
丁肇中生于1936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6发现J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丁肇中(zhào) 埋没(mò) 论语(lún)
儒家(rú) 华裔(yì) 彷徨(páng huáng)
中庸(yōng) 瞭望(liáo) 荣誉(yù)
朱熹(xī)
字词积累
3、生词积累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措:安置,处理。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推究;致:求得。
修身齐家:指加强自身的修养,治理好家政。
记一记
深层探究
作者写这些内容,主要是用来引出他所要演讲的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其次,也为谈自己后来在研究物理时的窘境作铺垫。
1、在文章开头,作者写他受《瞭望》周刊访问和自己所受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作用?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个缺点也不是哪一天突然形成的,它有久远的文化背景,并与当前的考试体制有关。要克服这个缺点,任重而道远。
深层探究
2、这篇文章阐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深层探究
不一样。《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3、《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
深层探究
为了证明王阳明的“格物”的本质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这样一个道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是“格己”(只“思”不动)对于研究知识来说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代研究的需要。
4、作者举王阳明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深层探究
5、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实验精神?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精神是指对事物进行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它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我们真正的得到知识。
深层探究
6、文章的第9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它告诉我们,实验的过程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以及一个适当的目标,否则一事无成。
深层探究
是为了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获得知识是毫无帮助;作者以自己为例,使文章显得亲切有说服力。
7、第11、12段都写了中国学生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我”重理论轻实践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深层探究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8、读文章第三部分,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深层探究
9、作者认为该如何理解“四书”中“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第一
第二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
文体探究
1、我们再来分析课文的结构,看看有什么特点。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的弊端、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教育继续支配
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写法探究
1、我们再来分析课文的结构,看看有什么特点。
举例论证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使论证真实可信,有很强的说服力。
使作者的论述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突出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引起读者的重视。
拓展延伸
律同学们,学完课文后,相信你们对“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认识。想一想,你们是否也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否也有通过“格物”来“致知”的生活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格物致知”的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
巩固提升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mò )
(2)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 liáng )
(3)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 zūn )
(4)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 páng huáng)
巩固提升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袖手旁观。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C.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D.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A
巩固提升
3.下面文段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过去五年,八项规定成为改变中国的一个关键词,让党风政风不仅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也以动真碰硬、持之以恒的力度,进一步唤醒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敬畏之心。②诚如古人所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③这正是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原因所在。
有语病的句子是:①,修改意见:
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到“让”之前。
巩固提升
4、作者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试举出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精神在生活上的应用。
比如,有人说,晚上睡觉把脚伸出被子外面容易着凉,你也许不会相信,必须要亲自实验一下,晚上有意把脚伸出被子外,结果,第二天起来真的感冒了,于是你相信这一说法是真空的了。
课堂小结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思维才是开阔的。江泽民主席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于创新。我们只要立足于实际,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课后板书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提出问题)
作者从传统教育的弊端
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分析问题)
传统教育的支配作用
我们这一代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决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积累“缅怀、瞭望、彷徨、格物致知、”等词语的音、形、义。初学议论文,要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知识。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培养学生注重科学实验的意识。
重点 1.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及效果。
难点 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知识,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高分低能,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有这么一个以优异成绩考入某名大牌大学的女生,她超人的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让师生交口称道。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却非常糟,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末能完成一个实验任务。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那么造成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从丁肇中的文章中应该能找到答案。 听。 用现实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1、在这次演讲中,作者想和我们探究一个什么问题?明确: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出,“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根据文章内容,什么叫“格物”和“致知”?明确:“格物”就是指探测和研究事物;“致知”就是指从探测和研究中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就是要求我们从实践中获得知识。3、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并划分段落,再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提出演讲的课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分析为什么中国学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层(2):格物致知的意义。第二层(3~5):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层(6~12):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希望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听,并交流看法。学生分析课文层次。 感知课文中浅显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课文层次的能力。
作者介绍 丁肇中生于1936年,美籍华裔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家,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字词积累 生字积累 丁肇中(zhào) 埋没(mò) 彷徨(páng huáng)儒家(rú) 华裔(yì) 论语(lún)中庸(yōng) 瞭望(liáo) 荣誉(yù)朱熹(xī)词语积累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措:安置,处理。格物致知: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推究;致:求得。修身齐家:指加强自身的修养,治理好家政。 笔记。 积累字词
文本探究 在文章开头,作者写他受《瞭望》周刊访问和自己所受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写这些内容,主要是用来引出他所要演讲的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其次,也为谈自己后来在研究物理时的窘境作铺垫。这篇文章阐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明确: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个缺点也不是哪一天突然形成的,它有久远的文化背景,并与当前的考试体制有关。要克服这个缺点,任重而道远。《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明确:不一样。《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4、作者举王阳明的例子有什么作用?明确:是为了证明王阳明的“格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质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这样一个道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是“格己”(只“思”不动)对于研究知识来说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代研究的需要。5、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实验精神?它有什么意义?明确:实验精神是指对事物进行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它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我们真正的得到知识。文章的第9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它告诉我们,实验的过程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以及一个适当的目标,否则一事无成。第11、12段都写了中国学生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我”重理论轻实践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明确:是为了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获得知识是毫无帮助;作者以自己为例,使文章显得亲切有说服力。8、读文章第三部分,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明确: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9、作者认为该如何理解“四书”中“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明确: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文章开头段的作用。文章开头段的理解。重点句子的作用。重点段落的作用。重点段落的作用。重点段落的作用。
文体探究 我们再来分析课文的结构,看看有什么特点。明确:首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接下来,作者从传统教育的弊端、科学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教育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这三个方面来证明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及其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作证明题一下,先提出一个命题,然后证明它的正确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种议论的方式。我们以前没有正面接触过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把这个结构归纳一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常常把这个结构叫做议论文的“三段论”式。 笔记。 认识议论文及其结构特征。。
写法探究 本文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举例论证:作者在课文第4段举了王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第11段摆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理论轻视实验的事实;第12段又举了自己到美国念物理时吃的苦头。这些事例论证了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用实事作论据,可以使论证真实可信,有很强的说服力。道理论证:在讲道理上,课文第3段结合《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理论,分析了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第6~10段从理论上记述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13段记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也是讲道理。通过讲道理的方法,可以使作者的论述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增强论证的说服力。2.对比论证。作者还运用了对比论证,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证说理更加鲜明。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验和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的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的对比;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进行了对比,突出新的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引起读者的重视。 讨论交流。 分析并掌握议论文的议论方法。
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相信你们对“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致知”有了深刻的认识。想一想,你们是否也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否也有通过“格物”来“致知”的生活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格物致知”的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 审视自己,增强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巩固提高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mó )(2)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 liáng )(3)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 zūn )(4)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 páng huá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袖手旁观。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C.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D.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3.下面文段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①过去五年,八项规定成为改变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个关键词,让党风政风不仅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也以动真碰硬、持之以恒的力度,进一步唤醒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敬畏之心。②诚如古人所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③这正是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原因所在。有语病的句子是:①,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到“让”之前。4、作者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试举出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精神在生活上的应用。(比如,有人说,晚上睡觉把脚伸出被子外面容易着凉,你也许不会相信,必须要亲自实验一下,晚上有意把脚伸出被子外,结果,第二天起来真的感冒了,于是你相信这一说法是真空的了。)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思维才是开阔的。江泽民主席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于创新。我们只要立足于实际,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板书设计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提出问题)作者从传统教育的弊端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分析问题)传统教育的支配作用我们这一代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决问题)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