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10-08 2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组成、用途,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3、通过分类知道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用物质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用物质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1、 引入 :
师:看看这个地方你去过吗?
生:惊讶
师:没错,这是老师昨天晚上拍的一张超市的照片。当你逛超市时,为什么你总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很快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呢?
师:比如说,你要一支铅笔,是不是要把超市里全部的东西都搬出去再找出来啊?
生:不是,他有分类
师:除了超市,你生活中还遇到哪些分类的例子呢?
生:……
生:……
师:真是一个关心生活的好孩子。的确,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人们常常按一定的标准对它们分门别类。同时分类也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方法。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探究
师:P41认真观察途中物质,并按他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两分钟时间)
生:学生活动,分类
师:你能另外设计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吗?并说说你分类的标准。
生:思考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和研究,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板书: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
师过渡讲授:以上我们是根据物质的性质来进行分类的,而物质的性质又是由组成决定的,所以在化学上科学家常常根据组成来给物质进行分类。
练习:纯净物、混合物等的练习。
师:在这个分类依据不变的基础上还能否再分呢?初中化学课本上关于物质类别的概念有哪些?(还不知道,就打开课本p42找找,科学家是根据物质组成如何再分的,听得不十分清楚,齐读一遍)
师:根据物质的组成我们可将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不同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组成单质的元素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同样,根据化合物中是否含碳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无机物中又可根据组成的规律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同时板书)
师: 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
思考: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什么?
   ――是否含碳元素(组成上的区别);
大多数有机物易燃,固体发热会变黑,难溶于水(实验现象中的区别)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师:学生对照物质分类树状图思考:4组物质中,哪组是从属关系?哪组是同级关系?如果属于从属关系,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哪组?
练习: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 )
A.酸、碱 B.单质、化合物 C.混合物、溶液 D.氧化物、纯净物
师:讲授: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还可以作为鉴别物质的依据。
组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课本P43图中每只烧杯中装了什么物质?用最少的步骤,最快的方法快速鉴别它们!比一比,看哪组合作效果最好!注意:未知物可能有毒、有腐蚀性,不要用手去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不得尝味道。
(1)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方案包括:①需要的药品,仪器;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现象和结论:
未知物质的特性
蔗糖 食盐 冰醋酸 无水硫酸铜粉末 色拉油 高锰酸钾 碳酸钠溶液
状态 固体 固体 液体 粉末 液体 固体 液体
颜色 无色 白色 黄色 紫色 无色
气味 刺激性 无味
溶解性
加硝酸银
……
师:除了观察、水溶性之处,还可以进行如下设想:加热后是否熔化?加热是否变色?用显微镜观察晶体形状等方法
8、展示交流评价学生分组鉴别的结果;
三、课堂练习:
[过渡]播放闽南民歌《爱拼才会赢》视频片段。
[提问]《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讲述]目前,我们正在备战中考,只要我们发扬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就能赢得中考的最后胜利。
[投影]《爱拼才会赢》中的3句歌词“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介绍]这3句歌词的15个字,分别链接了一道中考模拟题,点击任意一个字,就可以打开一道题目。接下来,我们采用抢答的形式来演练这15道题。
[随堂演练]学生按要求抢题、答题。教师适时释疑和点评,并注意创设好情境、控制好场面,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踊跃参与。(寓教于乐,激发求知热情,培养思维敏捷性,提高解题速度,增强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四、拓展提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推理鉴别:
P46课后,有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HCl、H2SO4、BaCl2、NaOH 、CuSO4。不用任何试剂(包括试纸),用最简便的方法确定其各是什么?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简要回答: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作业
1、作业本第一课时
2、选做一题:
(1)、家庭厨房内通常备有“油、盐(食盐)、酱(酱油)、醋、糖”等调味品,如果每样各取少些放在你面前,你能否把它们一一区分开来,让你的家长配合试一试,并简述你的依据,请与同学交流。
(2)、收集家里或学校里能找到的物品,了解这些物品主要成分的组成及性质,并将结果填写在资料卡片中,利用资料卡片让周围的同学猜一猜该物质的具体名称或属于哪一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