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新时期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新时期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6 11: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课前预习课堂探究与检测学习目标首页末页历史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2002年— )
第16课 新时期的科技、
教育和文化事业
学习目标首页末页一、从载人航天到“嫦娥”奔月
1.成就:
(1)1992年,我国做出实施 的战略决策。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
造访太空成功。
(2)2008年,“ ”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课前预习首页末页载人航天工程杨利伟神舟七号(3)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与“ ”成功对接。这是我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4)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探月工程。2007年,我国月球探测卫星——“ ”顺利进入月球轨道。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取得圆满成功。
课前预习天宫一号 嫦娥一号(5)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了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数据,为落月和巡视探测进行了探路。
(6)2013年,“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 软着陆的国家。课前预习地外天体2.取得成就的原因:
(1)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和实施了多项科技发展计划。
(3)科技人员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4)我国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课前预习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 的战略地位。
2.教育发展:
(1)1986年,《 》颁布,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课前预习优先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后,国家开始全面普及义务教育。2008年,占全国人口99%以上的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2)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 的战略。
课前预习科教兴国(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①1999年,国家做出“ ”的重大决策,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阶段;
②为了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又着力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课前预习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三、欣欣向荣的文化事业
1.“二为方向”:即文化建设坚持“ ”的方向。
“双百方针”:即“ ”(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
课前预习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表现:
(1)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小说《平凡的世界》、电影《开国大典》、美术作品《父亲》等。
(2)公共文化服务网初步形成。
(3)文化市场日益活跃, 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4)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积极的继承和发展。
(5)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日益增多。课前预习文化产业材料一 1986年3月3日,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呈送到邓小平面前,上面附着一封简短的信。信中写道: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查阅裁夺。合作探究首页末页(1)根据材料一中四位科学家的建议,我国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了什么计划来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请举出一例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合作探究“863计划”。
举例: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神舟五号”飞船(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符合题意即可)材料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合作探究科技、经济、外交、教育领域等。
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恰当的政策;我国科技人员集中力量重点攻关;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世界。材料三 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提出陆相成油理论,让黑土地上涌出滚滚石油,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在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为“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合作探究(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些科学家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有哪些?这印证了我国实施哪些战略的必要性?
?
合作探究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4)思考以上中外科学家的生命价值,你对他们的共同评价是什么?合作探究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促进科技发展;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生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警醒着世人:青少年能否担负起国家、民族未来与希望的重担,教育是关键。
材料一 邓小平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要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合作探究材料二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合作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邓小平是怎样看待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2)材料二中江泽民的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合作探究邓小平认为教育是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3)两则材料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合作探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4)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从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需求出发,制定了什么战略?国家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请列举其中之一。
合作探究“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5)阅读以上材料后,请你谈谈现阶段该如何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合作探究吸收中国古代教育的精华;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力度;提高教师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言之有理即可)1.面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国提出了什么计划( )
A.“863计划”
B.“一五”计划
C.“星球大战计划”
D.“两弹一星”计划课堂检测首页末页A2.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这艘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亚洲一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课堂检测C3.在下列哪一年入学的儿童开始受到我国《义务教育法》的保护( )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课堂检测D4.为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1995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 )
A.实施义务教育 B.开展“希望工程”
C.恢复高考制度 D.科教兴国战略课堂检测D5.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中央提出的文学艺术事业发展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扬长避短”
C.“推陈出新、扬长避短”
D.“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课堂检测A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863计划”的实施正在助推这个梦想。下列关于“863计划”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86年3月袁隆平等四位老科学家向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
B.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C.“863计划”的实施,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D.“863计划”体现了“科教兴国”“生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宗旨课后作业首页末页A2.下图中的飞船成功发射( )
A.实现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梦想
B.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了飞船发射技术
C.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
D.使我国成为第一个送人上太空的国家课后作业A3.(2017新疆)2017年4月20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托举下升空,这是我国空间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实验。14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课后作业B4.(2017河南)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课后作业A5.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的。下列属于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是
(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③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④嫦娥奔月工程顺利实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课后作业B6.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后作业A7.明明是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今年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课后作业D8.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为此,党和政府实施了( )
A.“安居工程” B.“863计划”
C.“希望工程” D.科教兴国战略
课后作业D9.王丽研究改革开放前后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她收集了一些材料。但有些材料不在这个范畴,请你帮她删去( )
A.“863计划”的实施
B.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C.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D.高考制度的恢复课后作业C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设立京师大学堂 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④废止科举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课后作业B二、综合题
11.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课后作业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后作业材料三 见下图
——摘自宋键《百年接力留学潮》课后作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课后作业目的:自强、求富;
理由:成绩优异;道德高尚;
维护国家尊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
课后作业名称:三民主义;
革命:辛亥革命;
成就: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
?
(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做出了贡献?课后作业留学生是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做出贡献;推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等。首页末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