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一、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
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有很多人都发生气质性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一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与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三、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经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编辑?四书:史部 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前四史”: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西晋陈寿) 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三通”: 《通典》(唐代杜佑) 《通志》(宋代郑樵) 《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子部 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
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九流”:儒家、道教、释(佛教)。?“三教”:集部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六、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阅读经典应当丈量出今天的世界和传统世界之间的距离,以便有效地给传统文化或经典阅读一个恰当的消化空间;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中用
2014年湖南卷经典研读题(6分)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礼记·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注]①起:更加。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或: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怎样学习本书?
全书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排
1.从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
2-9单元依次是关于儒家,道家,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学,学术,文学。
2.大体依照时间的顺序纵向展开。
春秋战国——汉唐—— 宋明——清代态度与方法
1.与先哲对话
2.与师友对话
3.与自己对话 小结:
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