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5》第3章第2节
醛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
B.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式符合CnH2nO的通式
C.烃的含氧衍生物在常温下均是液体
D.醛和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只有醛基和烃基相连的有机物属于醛,像甲酸、葡萄糖等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但都不是醛,A项错误。甲醛在常温下是气体,C项错误。醛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而烯烃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D项错误。
2.下列物质可用于消毒、杀菌的是
①苯酚 ②高锰酸钾 ③福尔马林 ④双氧水 ⑤次氯酸
A.只有①③⑤
B.只有②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④
D.全部
【答案】D
为D。
3.下列物质与水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酒精
B.乙醛
C.蚁醛
D.溴苯
【答案】D
【解析】酒精、乙醛、蚁醛都易溶于水,无法与水分液。
4.据报道,不法商贩用甲醛溶液浸泡白虾仁,使之具有色泽鲜明、手感良好的特点,而这样制成的食物是有毒的。下列关于甲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B.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
C.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
D.甲醛通常状况下为液体
【答案】D
【解析】掌握甲醛的几点性质。它是通常状态下唯一的一种气态含氧衍生物,且为一种有毒物质,可使蛋白质变性。
5.不能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
A.CH3CH2OH
B.CH3CH2CH(OH)CH3
C.(CH3)3CCH2OH
D.(CH3)3COH
【答案】D
【解析】根据醛、酮加成反应特点进行判断。醛加氢生成的醇有2个α-H,酮加氢生成的醇有1个α-H,没有α-H的醇不可能由醛或酮加成生成。
6.下列试剂不能跟HCHO反应的是
①Ag(NH3)2OH溶液 ②新制Cu(OH)2 ③O2 ④酸性KMnO4溶液 ⑤饱和食盐水
A.①②③
B.④⑤
C.④
D.⑤
【答案】D
【解析】①~④都是氧化剂,能够氧化甲醛,而饱和食盐水不能与甲醛反应。
7.下列关于银镜反应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于工业制镜
B.必须水浴加热
C.实验中试管应洗涤干净
D.实验结束时应用浓硝酸除去试管中的银
【答案】D
【解析】稀硝酸也可溶解银,且溶解等量的银时,使用稀硝酸时所消耗的HNO3的量少且生成的有害气体也少,故应该使用稀硝酸除去试管中的银。
8.结构简式为的有机物,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还原反应
B.消去反应
C.氧化反应
D.加聚反应
【答案】B
应;含有氯原子,可发生水解(取代)反应,但题给结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9.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l mol/L的硫酸铜溶液2 mL和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4 mL,在一支试管里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氧氧化钠的量不够 B.硫酸铜不够量
C.乙醛溶液太少 D.加热时间不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的条件;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是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的,而l mol/L的硫酸铜溶液2 mL和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 m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小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导致制得的氢氧化铜浊液不呈碱性,所以实验失败;答案选A。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②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化合物也能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③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
④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醇,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醇;④等物质的量时,乙醇比乙醛耗O2量大。
11.已知几种醛的名称与分子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名称
甲醛
乙醛
丙醛
丁醛
乙二醛
丙二醛
丁二醛
分子式
CH2O
C2H4O
C3H6O
C4H8O
C2H2O2
C3H4O2
C4H6O2
A.庚醛的分子式为C7H14O
B.乙二醛的结构简式为OHC—CHO
C.丁二醛有两种二元醛结构
D.丙醛与丁二醛有可能是同系物
【答案】D
【解析】A项,由表中信息可推出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B项,乙二醛分子中含有两个醛基。C项,一种为不含支链的二元醛,另一种为含一个甲基支链的二元醛。D项,两种物质中的官能团数目不同,不可能是同系物。
12.从香荚兰豆中提取的有机物A用来合成人工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物质A 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分子式是C8H10O3
B.A分子中含有酯基
C.A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D.A能与NaOH 溶液反应
【答案】D
羟基也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故C错,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乙醛溶液中加入溴水,溴水褪色。分析乙醛的结构和性质,同学们认为溴水褪色的原因有三种可能(请补充完整):
①溴在不饱和键上发生加成反应。
②溴与甲基上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定此反应的机理,同学们作了如下探究:
(1)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上述第________种可能被排除。
(2)有同学提出通过检测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作进一步验证,就可确定该反应究竟是何种反应原理。此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物Br2与生成物Br-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则乙醛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乙醛具有还原性,被溴水氧化
(1)①
(2)不可行 ②③反应都有酸生成
(3)CH3CHO+Br2+H2OCH3COOH+2HBr
【解析】乙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因此乙醛可能被溴氧化。
(1)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说明反应生成了能电离出Br-的电解质,即HBr,而CH3CHO与Br2加成不可能生成HBr。
(2)②③反应中都有酸性物质生成,不能通过检测反应后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来确定反应机理。
(3)因为CH3CHO可被弱氧化剂氧化为CH3COOH,所以CH3CHO被Br2氧化的产物肯定为CH3COOH。根据反应的环境和元素守恒,可知Br2的还原产物为HBr。
14.下列物质是几种常见香精的主要成分
(1)薄荷脑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鉴别薄荷脑和百里香酚,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
(3)下列对于桂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
A.可发生加聚反应???? B.可发生取代反应
C.可发生氧化反应??? D.最多可与2 molH2发生加成反应
(4)写出百里香酚与足量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往百里香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9H18O? (2)氯化铁溶液(或溴水) (3)D
(4)
(5)
【解析】(1)分子式为C9H18O。
(2)薄荷脑含有醇羟基,百里香酚含有酚羟基,可以用氯化铁溶液鉴别,也可以用溴水鉴别。
(3)桂醛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有苯环,可以和硝酸或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双键和醛基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醛基还可以被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所氧化,苯环、双键、醛基都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共消耗氢气5 mol;选D。
15.某兴趣小组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实验的流程如下:
已知主反应:
副反应:C6H5CHO+NaHSO3
其他信息:①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0.18 g(4 ℃)、0.34 g (25 ℃)、0.95 g(60 ℃)、6.8 g(95 ℃)。
②乙醚沸点34.6 ℃,密度0.713 8 g/mL;苯甲醇沸点205.7 ℃;石蜡油沸点高于250 ℃。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的名称是 ;操作③的名称是 。
(2)用乙醚作萃取剂的原因是 。
(3)操作①后得到的乙醚层需依次用饱和NaHS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水进行洗涤。用饱和NaHSO3溶液洗涤是为了 ,而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乙醚层中极少量的 。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产生该物质的原因 。
(4)从乙醚层中获得产品X的加热方式是 。
(5)准确称取0.200 0 g产品Y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再用1.000×10-1mol·L-1NaOH溶液滴定,加入几滴 作指示剂(填“甲基橙”、“石蕊试液”或“酚酞”)。
【答案】(1)蒸馏 过滤(或抽滤)
(2)乙醚与水互不相溶,苯甲醇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3)除去未反应完的苯甲醛 苯甲酸
+H2O+OH-
(4)石蜡油浴加热
(5)酚酞
(2)因乙醚与水互不相溶,苯甲醇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故用乙醚作萃取剂。
(3)用饱和NaHSO3溶液洗涤可以除去未反应完的苯甲醛;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乙醚层中极少量的苯甲酸;产生苯甲酸的原因是苯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生成少量苯甲酸,离子方程式为。
(4)因苯甲醇的沸点为205.7 ℃,不能采用水浴加热,根据题中所给的石蜡油的沸点高于250 ℃,故获得产品苯甲醇的加热方式为石蜡油浴加热。
(5)产品Y为苯甲酸,用NaOH溶液进行滴定时,产物为苯甲酸钠,至终点时溶液呈碱性,故采用酚酞作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