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第13课 东海之大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乃逸而走 走:奔跑
B.笃于时也 笃:受限制,局限
C.知之弗若与 知:知道,懂得
D.又奚以自多 多:赞许
【答案】C
【解析】知:智慧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 B.不辩牛马
C.拘于虚也 D.反于大通
【答案】A
【解析】B项,辩,通“辨”,分别,辨别;C项,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D项,反,通“返”,返回。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5.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顺流而东行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答案】C
【解析】A项,为形容词作名词,B项,为名词作状语,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出发了,张小云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B.这个领导任命的学科带头人,既不懂外文,又看不懂电路图,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C.台独势力制造两个中国,阻挠祖国统一,但台湾回归祖国是人心向背,大势所趋。
D.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他过去给自己筑起的一道海市蜃楼,顷刻间全部倒塌了。
【答案】B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两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印度能否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关乎两国的快速发展。
B.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是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结果,在此前提下,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有效政策选择。
C.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D.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启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是其发展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跨境电子商务要实现发展,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中国和印度能否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关乎两国的快速发展”两面对一面。C项,成分赘余,“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改为“短期内难以恢复”或“一时难以恢复”;搭配不当,“神木县属……过渡地带”主宾不搭配,改为“神木县地处……过渡地带”。D项,结构混乱,“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改为“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或“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8.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往往能从一些老故事中品味出新意。请仿照示例,从所提供的故事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富有新意的理解。注意:句式不要求和所提供的示例相同。
提供的故事:铁杵磨成针,龟兔赛跑,井底之蛙
示例:螳臂当车'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为改变现状做一些看似无效的努力。也许,车前的螳臂多了,车子就会慢下来或者停下来。如果人人都尽力做事,那许多事情肯定会既可望又可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铁杵磨成针,白费力气的事尽管感人却是可笑的。明明买根针就能干活,非要把大铁棒磨它个三年五载。方向和方法错了,工夫下得再深也不行。
示例二:龟兔赛跑,永远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更不要因为一时侥幸就把短处当成长处。如果是乌龟,可以跟兔子比潜水,也可以和兔子比长寿,这才是乌龟的强项。
示例三:井底之蛙,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生,反过来也一样,什么样的人生就适合什么样的环境。不必指责青蛙的愚昧,因为青蛙绝不可能从井底迁到东海生存。如果青蛙受了教育启发,从此志在东海,那就只有徒增烦恼了。
二、阅读拓展训练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灌注,流入)
B.河伯始旋其面目(掉转)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大概)
D.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尽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中的“殆”应为“危险”之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我之谓也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A、B两项皆为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一般陈述句。
11.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属同一种情况的两项是( )
A.顺流而东行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C.轻伯夷之义者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答案】BC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莫己若者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至于北海?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中的前一个“焉”是语气助词,后一个“焉”是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认为”之意;C项中的前一个“夫”是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的语气词,后一个“夫”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个、那些”;D项中的前一个“于”是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后一个“于”同前面的“见”构成被动句式,所以它是介词,表示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
13.这篇文章用寓言设喻,说明了一个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大,就难免贻笑大方。
【参考译文】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伯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向东望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伯才掉转了他的面孔,对着海神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篋》,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内篇》)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庄子?杂篇》)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 属:连缀,撰写
B.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适:满足
C.吾将曳尾于涂中?? 涂:道路
D.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从:跟从
【答案】C
【解析】C项,“涂”为“烂泥”之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B.①使使厚币迎之??? ②之二虫又何知
C.①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 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①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答案】C
16.下面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子不愿被俗务所累的一组是( )
①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 ②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③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④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 ⑤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⑥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①是庄子著作的特点和对儒家的批判;②是庄子不被王公大人看重;⑥是庄子对势利小人的嘲讽。
17.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他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牲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水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D.曹商用丧失尊严作代价去换取财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庄子对曹商的痛斥,也是对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名利之徒的无比反感。
【答案】A
【解析】A项“空话”一词不对,这里应是“虚构”的意思。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
(2)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
【解析】略
【参考译文】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啊!”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先去传达他的旨意:“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庄子拿着渔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洁净的丝巾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然后放在庙堂上边供奉。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呢?”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啊。”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啊。”
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