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四节 细胞
(第一课时)想一想平时生活中我们用肉眼观察各种事物,其实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一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微观世界(如细胞等)。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借助工具——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支原体扫描电镜图片 显微技术与科学的发展 骨髓细胞 一、细胞的发现1590年,第一台显微镜是由荷兰密得尔堡一个眼
镜店的老板詹森和他的父亲罕斯发明的。 结构
很简单,就是一个两头各带有一块透镜的圆筒。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对复合显微镜进行了改良。它的右侧有一个带油灯的支架,用来为显微镜下的标本照明。胡克绘制的木栓的细胞壁结构,当时他称之为细胞,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1938年,德国工程师
Max Knoll和Ernst Ruska
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952年,英国工程Charles
Oatley制造出了第一台扫描
电子显微镜(SEM)。 显微镜的使用1、镜座2、镜臂3、倾斜关节4、载物台5、压片夹6、遮光器7、反光镜8、镜筒和物镜
转换器9、粗准焦螺旋10、细准焦螺旋11、目镜和物镜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放片
安放对光调焦观察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放在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轻拿轻放.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纪录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4 要改变视野的明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答:调节显微镜的反光镜和光圈.
若光线太强需调节反光镜选择用平面镜,调节光圈用小光圈反之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掌握调焦和物镜升降的关系:1、向前转动准焦螺旋,物镜会下降
向后转动会上升2、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小3、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们,使其对准通光孔4、调焦距:(以“上”为例)
(1)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
载玻片;
(2)再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右眼要张开,并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动“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3)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放大倍数)是:
放大率=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整理实验台(1)上升镜筒,物镜呈“八”字形朝前下降镜筒
(2)关掉集光器,垂直反光镜。
(3)装入箱子,放在桌子左边。别忘了:(1)观察对象的放大倍数跟什么因素有关?(4)分别将玻片向上、向左移动,观察所看到的物象向哪个方向移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要改变视野的明或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2)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怎样?这时应注视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细胞:1、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观察物象,最好使用( )A、低倍物镜、较小光圈、平面反光镜;
B、高倍物镜、较小光圈、凹面反光镜;
C、低倍物镜、较大光圈、凹面反光镜;
D、高倍物镜、较大光圈、平面反光镜;练习:C2、用油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小小的“F”,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D、c3、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顺序是 ( )1、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心
3、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
A、231 B、123
C、213 D、231
注意:在此操作过程中不用转动粗准焦螺旋c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这时观察到的表皮细胞数目和大小如何变化?视野亮暗如何变化?( )A、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变小;视野变亮C、细胞数目变多,细胞变大;视野变暗D、细胞数目变多,细胞变小;视野变亮A5、在使用低倍镜观察头发直径时,发现视野内头发粗细大约为3.0厘米,如果你用的目镜是10倍,物镜是40倍,那么你的头发实际直径大约为( )
A、7.5微米 C、75微米
B、750微米 D、300微米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