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10-21 06:37:00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2.3 大气的压强(1)处在海水包围中的鱼,受到海水的压强
处在大气的包围之中的人,是否也会受到大气的压强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硬纸片掉下 “覆杯”实验空杯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
水不流出.讨论1.为什么在空玻璃杯口放上一张硬纸片,将装置倒置过来,发现硬纸片下落?  因为杯内有空气,杯外也有空气,这样会使纸片上下压强抵消,纸片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下落.2.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纸片不掉下来.这是为什么? 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将纸片压在杯口,支承上面的水.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水不流出.讨论3、杯子转了一周纸片也没有掉下来,这说明了什么?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钉螺必须将尾部剪掉,否则无法吸出。滴管里的液体为什么
不会滴落下来?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
并且很大为什么在抽去空气前很容易拉开?为什么在抽去空气后不容易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什么? 髋骨股骨 为什么股骨不从髋骨中掉出来? 股骨和髋骨之间没有空气,两者构成一个天然的“马德堡半球”,股骨主要是靠外界周围的大气压与韧带一起连在身体上。阅读:人体内的“马德堡半球”人腿髋关节的X光片2、这么大的大气压,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因为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1、一块砖头平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帕。已知一块砖头的厚度约为5厘米,则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叠多高的砖头对地面产生的压强?5.05米算一算气压测量工具 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毫米汞柱空盒气压计千帕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 )
A、大气存在压强 B、大气的压强很大
C、大气不存在压强 D、大气的压强很小A、B2、标准大气压是多少?760毫米汞柱(或1.01×105帕)练习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 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C、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提起针管里的活塞,使药液通过针头进入针管C4、下列哪项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 )
A、压迫胶头滴管能够吸水
B、吸尘器吸尘埃
C、温度计测气温
D、笔吸墨水C作业本B第21页1、2、4、5、6、7、10题;
作业本B 1.2水的组成作业
案例名称
大气的压强
科目
科学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提供者
叶玲珍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取材于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学生能够利用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测定大气压数值。第二课时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动手探究,尝试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从而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伯努利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二、能力目标:
1.练习观察和实验探究,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我们周围的生活用品进行科技创新
三、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是关键。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容易将浮力与升力混淆,浮力从本质上来说是静止液体对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而升力是流体由于流速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
四、教学重难点
项目
内容
教学重点
1、气压的观测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3、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大气压的存在和解释,了解大气压的大小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小小魔术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在空矿泉水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提问】根据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呢? 方向如何?
生:大气存在压强
生:向各个方向
新课讲解
1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小
【比赛1】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一杯水(等量),一组用一跟放入水中的吸管吸水;另一组用一根吸管放入水中,一根放在空气中,看谁吸得快。
【比赛2】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一杯水(等量)一只空烧杯和一根滴管,分别用滴管吸十次,看谁吸入空烧杯的水多。
学生认真进行比赛,边玩边学,在玩中领会和感悟。
【提问】饮料是怎样进入人口中的?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不同的想法。
【教师解释】
【畅所欲言】你还知道哪些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以小组代表展示的形式进行.)
考考你:你知道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是哪个实验?
【视频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思考】刚才所有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它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呢?
【归纳小结】
1、测量工具:气压计
2、单位:帕斯卡
3、76厘米水银柱=1.01×105帕=1标准大气压
讨论:一块砖头平放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帕。已知一块砖头的厚度约为5厘米,则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叠多高的砖头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学生思考
2 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师】在火车站站台上有跳直线,当火车是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火车通过时会将人吸入。
【师】流动空气的压强跟流速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开始猜测
实验: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稍大些的,最好是8开的),让纸自然下垂,如果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然后,再吹气.检验自己的猜想。
【师】出现什么现象?
当吹气时,两纸条__侧气体的流速较大,__侧气体的压强较大。
结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___;流速越小,压强越___。
利用上述规律解答: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生】当火车驶过站台时,使车厢周围的气流速度增大,压强减少,如果人离火车太近,可能会导致被“吸入”铁轨,产生危险。
实验: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当用另一支玻璃管吹气时,有水从管口吹出,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思考: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比下方气流大
【拓展应用】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的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驰.这时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情:小船好象是服从着一种不可见的力量,竟扭转船头朝着大船,并且不服从舵手操纵,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来.“豪克”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以致“豪克”号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你能分析么?
学生思考
流体(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2.收集资料,想想我们周围的生活用品哪些可以用大气的压强进行科技创新。
八、板书设计
大气的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证明例子
二、大气压强大小
1、测量工具:气压计
2、单位:帕斯卡
3、76厘米水银柱=1.01×105帕=1标准大气压
讨论:一块砖头平放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帕。已知一块砖头的厚度约为5厘米,则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叠多高的砖头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三、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流体(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