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章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10-21 16: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第一节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 主备教师 罗江平 修订教师 张银胜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然界的重要现象知道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分析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思考能 力,学会提问,讨论与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展示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自然之迷,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难点:对现象的观察、分析
教 学 过 程
导入:提问:什么是科学?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有哪些事迹?(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思考)新课教学: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板书)简介牛顿的故事,引出苹果落地。讨论1:月亮为什么不落地,也不向外空飞去?(激发学生兴趣,感知科学家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师:解释万有引力定律。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例子(知识的迁移)讨论2:为什么蝙蝠能在黑夜中飞翔?蝙蝠靠什么飞行的?在科学上有什么作用?Flash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初步了解一些实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讨论3:为什么鸟类有迁徙习惯?它们是以什么来认路的?(从已有的课外知识,唤起求知欲)讨论4:南极的环境特点;生物种类;中国的考察队(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讨论5:播放影象,展现恐龙生活景象。学生讲讲恐龙灭绝的原因。(情景深化,拓展知识)拓展举例:人文奥秘玛雅人的消失;埃及金字塔;英国索尔滋伯平原上的石阵。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奇妙自然现象和提出想到的问题(培养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展示两张图片:瀑布前的彩虹、水中的筷子师:观察两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对事物的观察,思考)三、小结师:问题1:什么是科学? 问题2:学了本节课的感想。生:科学以自然研究对象,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科学好象一把开启自然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学习科学是我们认识自然和准备进行新的探究的有效途径。板书设计: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讨论1、2、3、4、5拓展 科学以自然研究对象,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科学好象一把开启自然奥秘之门“金钥匙”。 备 注
小结与作业:本课时通过多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科学?学科学有什么用?科学以自然研究对象,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科学好象一把开启自然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学习科学是我们认识自然和准备进行新的探究的有效途径。作业:作业本A 课课练A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一节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2 主备教师 罗江平 修订教师 张银胜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2、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3、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教材重点难点 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有关实验现象开展观察和讨论。
教 学 过 程
导入: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都是一个从不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和实验是我们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仔细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吧。新课教学:一、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1、 学习探究活动1:手持一张明信片,使它的平面处于竖直面的,松手以后,明信片将怎样运动?如果它的平面与竖直面互相垂直呢,那么松手以后明信片又将如何运动呢? 教师:A、简介实验操作 B、组织部分学生完成本实验。 C、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D、启发学生用不同方式继续本实验,并讨论问题。 学生:A、猜想明信片可能的运动。 B、完成本实验。 C、观察实验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D、讨论:明信片的下落与哪些因素有关? E、得出结论:重力,空气阻力。(激发兴趣,观察与思考)2、学习探究活动2:三种无色透明溶液A(NaOH),B(酚酞),C(HCl)(1)在烧杯中注入A,然后用滴管滴入B,其颜色有什么变化?(2)再将适量C滴入到烧杯中,颜色又有什么变化?(3)再注入适量A到烧杯中,其颜色还有什么变化? 教师:A、课前配制好浓度适当的氢氧化钠,盐酸和酚酞溶液。 B、简介实验用具和药品的名称,实验的注意事项。 C、演示实验。 D、解释:这是一个化学小实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反应。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激发兴趣,观察与思考)3、学习探究活动3:瓶中奇景,取两只塑料瓶,将它们的瓶盖取下粘合在一起,并在两盖的中央钻一直径约8mm的孔。往一个瓶中注入约一半的水,盖上瓶盖,空瓶在上,再小心地将两只瓶倒置过来,并作一旋转式的摇晃,摇晃停止后仔细观察瓶内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A、课前制作好实验装置。 B、演示实验。 C、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D、让学生重复实验 学生:A、猜想水流的状态。 B、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激发兴趣,观察与思考)4、学生探究活动4:观察肥皂泡的形成和变化。 教师:A、课前准备好肥皂液,金属框和吹管等。 B、用金属框拉出肥皂泡。 C、让学生用吹管吹出肥皂泡。 D、引导学生观察肥皂泡形成过程和变化,以及肥皂泡的颜色变化。 E、简单解释 学生:A、参与活动。 B、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5、活动探究5:奇怪的滚动、植物的向光性、不会掉落的乒乓球(视频观看)学生讨论、记录现象。6、活动探究6:两个学生表演吸饮料比赛(一瓶封口,一瓶开口)(让学生参与活动,提高课堂气氛)板书设计: 第一节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观察(observation)和实验(experiment)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科学(science)的重要方式。2、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information)。观察必须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有时还须借助各种仪器(apparatus)和工具。3、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备 注
小结与练习:1、自然界存在种种奇妙的现象,我们要探究自然的奥秘,____和____是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2、观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关_______,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再现。3、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的植物,会出现_______的现象。4、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溶液会变___。5、通过课堂上进行的观察和实验活动,你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吗?你对学习科学有兴趣吗?你将如何学习科学课。作业:课课练B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二节 什么是科学探究 主备教师 罗江平 修订教师 张银胜
教学要求 1、通过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和一般方法、步骤。 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及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 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导入:为了揭开自然的奥秘,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究工作,他们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呢?新课教学:一、科学家与科学探究 1、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学生:观看“海王星发现的过程”(教参附带的片子)教师:出示讨论题,小组进行讨论:A、科学家们为什么会进行这项探究?B、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问题?C、科学家们提出了哪几种猜测?D、最后排除了哪几种猜测,作出了什么假设,由谁提出的?E、为了证实自己猜测,他们如何收集证据?F、最后谁验证了他们的猜测是真实的?在学生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小结:由于观察到天王星运行轨道反常,科学家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天王星运行轨道出现反常现象?他们作出了各种猜测,通过收集证据排除了各种的可能,最终作出了“可能存在某颗未知行星”的假设,为了证实这个假设,亚当斯、勒威耶收集证据,查阅资料,运用数学方法亚当斯先于勒威耶提出了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预言,由德国伽勒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海王星,使假设得以证实。师: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的,请你谈谈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学生讨论回答。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讨论后,师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二、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肚子突然疼起来”的问题这个案例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安排学生回答平时大家碰见这种事情是如何处理的?然后教师请一位同学扮演肚子突然疼起来了,请同学加以解决,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按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提出问题:小明为什么会肚子疼? 作出假设:可能受凉了、可能由食物引起、可能剧烈运动引起、可能是盲肠炎收集证据:最近是否淋雨了受冻了、最近吃了哪些食物,食物是否过期,肚子疼前做了哪些事,以前有没有这病史,验证假设:检查、化验、诊断治疗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仅对科学家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很有用的,我们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探究自行车车胎漏气的原因这个问题学生是非常熟悉的,要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处理。情境模拟 B、分组讨论 C、设计探究问题,并完成探究过程 D、各组表演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3、阅读“挑战者号”失事原因的探究 小结:通过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验证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标志着科学的进步。三、课外延伸: 请你从以下几件事例中任选一个设计一个探究问题,并完成探究过程。1、某校一学生一天从一个超市中买了一瓶饮料,喝了以后却发现身体不舒服,感觉肚子痛。2、某户人家失窃,窃贼跳窗逃走3、某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做作业突然灯熄灭了。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什么是科学探究一、科学家与科学探究 1、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二、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备 注
小结与作业: 1、科学探究过程包括:(1) 观察和提出问题;(2) 建立假设;(3) 用证据去验证假设;(4) 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2、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十分有用,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业:课课练A 作业本 B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三节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 主备教师 罗江平 修订教师 张银胜
教学要求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 学 过 程
导入: 让学生目测一个同学的身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结果,说明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度的测量。新课教学:1.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展示各种测量仪器,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常用的单位的关系:1km=1000m=103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了长度测量中的准确程度),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 (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 (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 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0.3.2)。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 利用课本图0.3.2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并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4.正确记录测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正确。根据实际的需要,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选择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量程(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 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2)放正确。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看正确。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记正确。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板书设计: 第三节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一、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了长度测量中的准确程度;)二、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的关系:1km=1000m=103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三、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做到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四、 由于刻度尺本身的原因和测量时必须进行估计,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备 注
小结与作业:一.长度单位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实验室常用) 2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②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误差作业:课课练B 作业本 A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三节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2 主备教师 罗江平 修订教师 张银胜
教学要求 1.了解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及格式;2.了解测量的一般知识,认识刻度尺,并学习使用刻度尺;3.练习根据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4.学会采用一些辅助方法测不同形状物体的长度;5.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报告的设计及填写 刻度尺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学会用一些辅助方法测不同形状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不同形状物体长度的测量。
教 学 过 程
情境:检查身体时,需要测量身高;体育课上,为了确定同学们跳远的成绩,就需要测量起跳板到落地点的距离;工厂在生产零件时,也要测量零件的尺寸;农业生产要测量土地的面积、植株的间距等;这些都涉及到长度的测量。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测量。学习科学要从测量开始,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使用其他各种有刻度仪表的基础。下面就让我们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实验前,先给大家来介绍一下有关实验报告的知识。我们每做一个实验都应当完成一个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器材与装置、过程与步骤、现象与数据以及讨论与结论。报告中的记录应力求及时、准确和尊重事实。报告的形式应能反映上述内容,并力求简明,应注意采用草图和表格的形式表达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报告格式完成本实验的报告。 步骤和记录:【刻度尺的检查】每次实验前都应先坚持测量工具并逐步养成习惯。使用刻度尺前应首先检查以下几点:1.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线是否清晰;2.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3.弄清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即弄清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内容与数据记录:1.测量胸围的长度使用工具:……(名称、量程、分度值)表格及数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吸气时的最大胸围/cm呼气时的最小胸围/cm呼吸胸围差/cm 在你吸气和呼气时测量的长度相同吗?看看最大的差值约是多少,想一想,它可能说明什么问题? 2.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使用工具:……(名称、量程、分度值)测量示意图:表格及数据:……3.测量硬币的直径使用工具:……(名称、量程、分度值)测量示意图:……表格及数据:……问题讨论:(实验中我发现哪些问题及我的看法) …… 【进一步地研究】:1.黑板上有一段曲线,用什么辅助方法可以测量曲线的长?2.在只有米尺的情况下,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量出操场的长度,并与步量的结果比较?3.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测量出炒菜锅的深度。4.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测量你自己所穿鞋子鞋底的面积。 【成功关键】:1.选择和了解有关器材测量长度,要根据需要确定测量的精度,测量胸围的长度,选择厘米刻度尺——皮尺(或卷尺),测量课本的长和宽,测量硬币的直径,精度都为毫米,选择毫米刻度尺。(2)选择刻度尺和三角尺只要是做辅助测量组合,三角尺一把或两把,与直尺有不同的组合,具体参看图1(实验指导P8)(3)测圆柱体(硬币)的直径也可选择白纸、大头针和刻度尺组合,先测周长,后求直径。2.工具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使用的关键是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看刻度和读数也是其他测量实验的基础,具体实验方法可以参看课本p133.数据的观察与记录(1)设计记录的表格: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理的表格(2)审查记录的表格:仔细观察记录表格,知道要测定哪些量,单位是什么,要求精确到什么程度。(3)知道为什么要求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测量时有误差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因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但不能减小工具原因引起的误差,所以求出的平均值的有效数字,数位不能增加或减小,可用四舍五入出来末位数字。三、探索与研究 测量纸张厚度和金属丝的直径[问题情景]在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常遇到一些很薄很细的物体,需要测量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如纸张的厚度和金属丝的直径。这些物体的厚度和直径往往不及一般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怎么测量呢?[探索思路]可采用“以积累法取平均值”的方法。例如把多张相同的纸紧密叠合,然后再测量。把金属丝紧密平绕在圆筒上,再测量。这样,问题即可解决。[探索过程]1.测课本纸张的厚度: 纸张的总厚度为 ,每张纸的平均厚度为 。2.测金属丝的直径: 根金属丝紧密平绕的总宽度为 ,每根金属丝的平均直径为 。[成功关键]1.测一张纸的厚度,采用积累法取平均值的条件是纸张的规格要相同,并且测量总厚度时要紧密叠合(可用手捏紧)。测量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一般要把封面和封底去掉,因为封面和封底纸张较厚。此外还有注意数纸的张数N,不要错把书的页数当作张数。2.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采用积累法取平均值,同样要注意“紧密平绕”在铅笔上,不能叠起,页不能时紧时松。[问题和讨论]1.影响上述测量方法的精确性的因素有哪些?2.你还能举些可用“以积累法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测量长度的其他实例吗?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方法一、累积法——1、测单张纸的厚度;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方法二、夹长法——方法三、替代法——化曲为直测量曲线长度方法四、轮转法——测量曲线长度板书设计:第三节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实验报告书写方法二、探索与研究 测量纸张厚度和金属丝的直径三、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累积法——1、测单张纸的厚度;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方法二、夹长法 方法三、替代法——化曲为直测量曲线长度 方法四、轮转法——测量曲线长度 备 注
小结与作业: 本课时学习了实验报书的书写方法和几个特殊的测量方法。作业:课课练A 作业本 B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三节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3 主备教师 罗江平 修订教师 张银胜
教学要求 了解磅秤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磅秤的使用方法。知道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了解温度计的种类及水银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4、了解心率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结构及测量原理教学难点:温度计的结构、刻度划分原理
教 学 过 程
导入:你的体重是多少?对照我国青少年《身高对照表》你是超重呢,还是偏重呢?新课教学:一、测出你的体重 1、用磅秤测体重 使用磅秤前指针应该在零刻度。 注意磅秤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讨论 如果指针不在零刻度,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如果物体重量超过量程,对磅秤有什么影响? 读书时实现与尺面垂直。 当你体重超标或低于正常值,你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二、测出你的体温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水的沸点)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 2)摄氏温度的写法和读法 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 3、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 :温度计 4、温度计原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5、温度计构造温度计使用与读数温度计的使用:(1)、记:结果有数据和单位组成,注意是否漏了负号(2)、放:手要握住温度计的上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读: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7、观察体温计 构造特点:玻璃管细,测温泡大,玻璃管与测温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 量程:35℃-42℃ 最小刻度:0.1℃ 思考:(1)为什么体温计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用的温度计要留在液体中读数? (2)为什么使用前要将体温计玻璃管用力往下甩? (3)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为什么棱之间做成圆弧形? (4) 两支体温计用后的示数都是37.5℃,都没有甩过的,分别用来测量实际体温分别是 37 ℃和 38 ℃两位病人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练习: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 )  A、取一只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水中  D、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   E、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F、让温度计玻璃泡在水中稍候一会儿,等示数稳定  G、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测量你的心率 1、心率指的是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2、测量工具:计时工具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 常用单位分钟、小时、天、年等。板书设计: 第三节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测量体重(1) 磅秤可以用来测量体重,除此以外常见的衡器有台秤、杆秤等;(2) 体重的单位是千克。测量体温(1)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2)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3)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特性制作的。三、测量心率(1) 心率是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2) 时间的测量工具有机械手表、电子手表、挂钟以及各种停表等; (3)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备 注
小结与作业:课课练B 作业本 A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四节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1 主备教师 罗江平 修订教师 张银胜
教学要求 1.初步体会“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基本科学观念。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3.会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质量估算。4.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维护。5.初步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教学难点:1.会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简单的质量估算。2.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
教 学 过 程
引入: 问:你们知道自然界是什么组成的吗?新课教学:一、物质 播放课件:(视频) 星系和星云→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地球水循环 讲解: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提问:地球上的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和变化? 课件水的循环 小结:水的三态变化 讲解: 物质构成了物体,一切物体都有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性质。二、质量 投影课件:大象,西瓜,鸡蛋,米粒 提问:上述物体的质量采用什么单位表达来的恰当点呢?可以查书或讨论。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大小有本身决定,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它们的关系:1t=1000kg=103kg 1kg=1000g=103g1g=1000mg=103mg质量的测量在实验室中,常用天平(balance)来测物体的质量。1、托盘天平的结构介绍和各部分作用: 学生复述:天平的结构――――对照实物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的几点:使用前:应注意天平的测量范围,估计被测物的质量,被测物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由于天平很灵敏,空气的流动对它的称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天平称量时应避免在附近走动或者对着杯盘呼吸,更应避免风扇或天然风吹到天平上。使用时:不能用手摸托盘;不能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必须用镊子轻拿轻放。使用后:把砝码及时放回砝码盒内,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以免生锈。3、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边讲边演示1. 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具体是: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作等幅摆动,此时横梁平衡。2. 称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由大到小的加减砝码(左物右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3. 称量完毕整理天平,及时将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学生初步操作-----用天平测熟鸡蛋的质量(教师边讲边巡视学生边操作)四、进一步研究:Ⅰ、测量微小物体质量的方法――“测多算少法”例如:要想知道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可以先数出一定数量(如100根)大头针,然后测出这些大头针的总质量,最后用总质量除以总根数就得到一根大头针质量。Ⅱ、测量水的质量 例如:因为水不能倒入天平的托盘中,所以,水的质量不能用天平直接测出,应借助别的容器进行间接测量。其方法是: ⑴、测空烧杯质量m1; ⑵、将水倒入烧杯中; ⑶、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⑷、计算出水的质量m= m2- m1。板书设计 第四节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一、物质(matter)(1) 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物质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二、质量(1) 一切物体都有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性质;(2)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它们的关系:1t=1000kg=103kg1kg=1000g=103g1g=1000mg=103mg三、质量的测量 在实验室中,常用天平(balance)来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应注意:①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零位;② 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③ 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增减适当的砝码;④ 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⑤ 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备 注
小结与作业: 本课时学习物质,物质在不停地运动中,质量及质量的测定,天平的使用方法。作业:课课练B 作业本 A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四节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2 主备教师 罗江平 修订教师 张银胜
教学要求 复的使用方法及几种特殊方法能列举能的多种形式3、初步了解并体验能量的转化4、初步知道符号,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信息传播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天平的使用、初步了解能量的转化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初步了解并体验能量的转化
教 学 过 程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重点放在天平使用上。新课教学:天平使用的进一步研究1、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质量 每一架天平都有最大称量(量程)和感量,天平的最大称量等于砝码盒内砝码的总质量。 天平不能直接测量质量大于天平最大称量的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感量等于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对于质量在感量左右的物体,利用天平直接测量其质量时,不是无法读数就是误差很大。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累积的方法进行测量。如课本中一枚大头钉的质量不便直接测量,我们可测量几枚大头钉的质量M,从而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为m=M/n。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测量一粒米、一枚图钉、一张邮票等微小物体的质量。把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表示的方法,是物理测量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在后面,我们还会学习到。2、测量水的质量 测水的质量时,有的同学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⑵.将烧杯中的水倒掉; ⑶.测出烧杯的质量m2; ⑷.计算出水的质量m=m1-m2。 这样方法行不行呢?请同学们注意,本实验需要测量的是“烧杯中水的质量,”若采用上述测量方法,由于步骤3中烧杯里仍沾有一些水,故使测量结果偏小。所以,上述实验步骤不是合理的。例1、某同学用一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一张书的质量,他将书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中加砝码,依次加进1g、2g、2g、5g、10g、20g、50g、100g的砝码各一个,这时指针偏向标尺右边,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了,他又依次取下1g、2g、2g、10g砝码各1个,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已知这本书共200页,问: (1)平均每张纸的质量是多少 (2)这位同学往天平盘里加砝码有无缺点 [分析]由于未动游码,故天平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等于书的质量。另外,由于一张纸有2页,故纸的张数等于页数除以2。 [解答](1)由于书的质量:m=5g+20g+50g+100g=175g 纸的张数:n=200÷2=100张 故每张纸的质量:m1=m/n=175/100=1.75g (2)这位同学往天平盘里加砝码是有缺点的。正确的方法是:在对待测物体质量估测的基础上,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点评]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增减砝码的顺序是由大到小。 例2、学校买来500米铜导线,想利用天平测这些导线的总质量,但天平的量程只有200克,应怎样测量? [分析]显然,本题只有用间接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先取一定长度的导线,测出其质量,再用比例法可计算出导线的总质量。 [解答]测出长为0.1米的导线质量为m1,则这捆导线的实际总质量为 m= m1×500米/0.1米=5000 m1小节学生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并作一课的小节。阅读材料 常见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物体的属性,所以我们应对一些物体的质量数值有所了解。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应知道它们质量的大概数值范围,这在学习物理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下表给出了一些物体的质量值。 一些物体的质量值(单位:kg)电子 0.91×10-30质子 1.67×10-27尘埃微粒 6.7×10-10蜜蜂翅膀 10-7大头针 8.0×10-5乒乓球 (2.4~2.53)×10-3子弹头 10-2苹果 约0.15鸡 约2.0排球 0.260~0.280足球 0.396~0.453蓝球 0.567~0.650铅球(女子) 7.26铅球(男子) 4.00羊 约20初中学生 约50小汽车 约2000大象 可达6000大货车满载的货物 8000大型机动艇 104鲸 可达1.5×105地球周围的大气 5.1×1013月球 7.3×1022 地球 6.0×1024太阳 2.0×1030银河系 1041五.学生完成书后练习―――知识巩固1.天平是测量物体的________ 的仪器,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1)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处;(2)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__ ,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_处,这时横梁平衡;(3)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_____盘里,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放在另一盘里,根据实际情况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_________;这时天平盘中__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____,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架托盘天平,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左,其原因可能是( )A,游码不在标尺的零刻度上;B, 调节螺母偏右;C,调节螺母偏左;D, 右盘内有异物存在。3.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测量结果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有误差。为什么使用天平时,砝码要用镊子取而不能用手拿? 小实验 看谁找得快!有同种材料制成的七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一个有点空心,给你一架托盘天平,你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用最少的步骤,找出那个空心小球。能量演示:打开录音机(两节新干电池)唱起了动人的音乐, 打开录音机(换两节旧干电池)录音机“沙哑”了问:为什么录音机会“沙哑”? 问: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演示(2):开动玩具电动车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能量的转化?小结:能的形式,能的转化 讲解:能源有限,应节约问: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耗掉了哪些能源三、信息投影:节能标志问:这个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投影:其它标志问:这些标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问:(1)信息传播过程中,除了用符号表示外,还可用什么来表示?请举例说明 (2)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哪些?(3)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哪些?讲解:信息被我们人脑接收后有时会有误差,产生错觉(举例)。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师生小结:略板书设计: 第四节 几个重要的概念天平的拓展使用能量及形式与转化信息和信息传播 备 注
小结与作业:本节课巩固了天平的使用,学习了能量和信息,知道生活中需要能量,能量有多种形式并可以转化。作业:作业本A 课课练A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0章 复习 主备教师 罗江平 修订教师 张银胜
教学要求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会进行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的测量和数据的记录。理解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概念。
教材重点难点 通过展示大自然的一些现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学 过 程
导入: 直接导入方式新课教学: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科学以自然研究对象,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科学好象一把开启自然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学习科学是我们认识自然和准备进行新的探究的有效途径。 2.观察和实验是探究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观察—— ; 实验——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⑴观察 (2)收集和处理事实和数据 (3)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 (4)实验调查,检验假设 (5)得出结论,作出解释,科学原理来解释 2、预言海王星的存在的是——亚当斯,勒威耶 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的是——加勒<习题1>当你感冒后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交流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订计划 D.检验与评价三.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㈠测量你的身高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符号___, 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转换: 2.长度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正确。根据实际的需要,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选择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量程(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 分度值(最小刻度值)(2)放正确。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3)看正确。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记正确。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3.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测量误差。(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是常用方法。(3).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4、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方法一、累积法——1、测单张纸的厚度;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方法二、夹长法——方法三、替代法——化曲为直测量曲线长度方法四、轮转法——测量曲线长度<习题2>某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值分别是:12.05米,12.04米,12.06米,12.03米,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是 ( )A、12.04米 B、12.045米 C、12.03米 D、12.05米<习题3>某同学测量其弟弟的身高是I。478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厘米 B、8是估计数字C、这个数值准确程度为毫米 D、这个数值的准确值为1.47米(二)测量你的体重使用磅秤前的注意点:(1)指针应该在零刻度线(2)看清磅秤的量程和分度值(三)测量你的体温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3、体温计的量程范围是35℃~42℃4、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定为100摄氏度.正确使用温度计 1、估计液体的温度,选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不超量程: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让温度计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 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玻璃泡与液体接触一段时间,示数稳定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不变位置: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视线看齐: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平齐4、记录数据:准确记录:数据、单位、负号要完整.读数时只读到最小刻度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之间的构造区别:用 途测量范围准确度构 造使用方法温度计测物体温度零下几度~loo℃左右,范围大1℃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管,下端是玻璃泡不能离开物体读数,温度降低时,管内液体能自动退回玻璃泡体温计测人的体温35℃~42℃0.1℃下端玻璃泡比细管容积大得多;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能离开人体读数,温度降低后管内液体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要用力甩几下<习题4>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甩下,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7℃ B.36.5℃ C.38℃ D.35℃<习题5>一支无刻度温度计放在有刻度的尺旁,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在6毫米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在206毫米处,则温度计水银柱为100毫米处的温度是 ( )A.100℃ B.50℃ C.48.5℃ D.47℃(四)测量你的心率心率指的是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四.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一)物质1.自然界有各种物质组成。2.物质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之中。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属性4.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方法 (1)选: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天平.注意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 (2)调: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调平衡螺母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放: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4)测: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必要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选砝码的原则先大后小,轻拿轻放。 (5)看:观察指针情况,判断横梁平衡 (6)读:读出砝码总质量数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7)记:被测物的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 (8)测量完毕,将砝码装回砝码盒,游码归零。<习题6>在一次测量中,小明错把被测物体置于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置于天平的左盘,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左盘砝码的质量是30克,游码的读数是2.4克,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 )A、32.4克 B、27.6克 C、25.2克 D、无法确定<习题7>某同学要利用天平、砝码、烧杯、量筒来测盐水的质量和体积:(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在标尺左端“0”处,指针如图所示,此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2)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加入砝码后,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3)他按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表格如下,请你将表格上空余项目补充完整。烧杯与杯中盐水质量(克)盐水质量(克)50.661.6(二)能量: 1.周围的物体存在能量。2.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几种常见的能及互相转化(三)信息与信息传播1.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2.我们生活在信息的环境中,无时不在用各种方法获取和交换信息。3.信息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图象和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4.书籍、报纸、广告是信息的载体,广播、电视、电话和计算机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板书设计:第0章 复习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二、什么是科学探究三、建立你的健康信息四、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 【启迪与拓展】 备 注
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重点回顾了个知识点,并通过练习巩固。作业:作业本 复习题 课课练 复习题
教学后记(反思)
读出上面正确的测量值




图4所示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示数是 ;乙的示数是 。二者温度相差 。
玻璃泡
玻璃泡
液柱
刻度
玻璃管
玻璃外壳
液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