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练测资料包八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练测资料包八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13:58: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练测资料包八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挺拔:直立而高耸。  上溯s”:从当前往上推算。
挑衅ti ox n: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y’越:跨越,超越。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这里指长江。
瞻zh n仰:恭敬地看。  巍w…i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遥遥相对:远远地互相对峙,对立着。
徐徐:慢慢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永垂不朽:(英雄或伟大的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镶xi ng嵌qi n:把一物体卡在另一物体的空隙内。
销毁:销除,毁掉。  序幕:这里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践踏:踩。  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形,表现,显露。色,神色。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徒手:空手。
峻峭:形容山高而陡。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周定舫,(1931-),浙江定海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担任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他采写的和与人和写的《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北京公用事业的服务员们》《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作品,分别被收入《北京在前进》《人民的好总理》等书中。
2、相关知识:
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1840~1949年间为我国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巨大石碑。耸立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央。1949年9月30日由毛泽东亲奠基石,1952年动工兴建,1958年竣工。碑高37.94米,碑基面积约3000平方米,四周围绕着两层汉白玉栏杆。碑形庄严雄伟,具有民族风格。碑身正面是毛泽东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有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座四周镶嵌着10副反映我国近百年来革命历史的巨大浮雕。纪念碑表彰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功勋,表达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为全国重点文物。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1、说明顺序
活动顺序:广场--石道--碑前--台阶--平台(由远及近)
空间顺序: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由上而下)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方位顺序:东⑵--南⑶--西⑵--北⑶(东--南--西--北)
2、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二、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点题)
第二部分:(第2~10段)详写纪念碑,赞扬先烈精神。又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2段)碑如巨人矗立广场,远见八个金色大字。(从远处到台阶)
第二层:(第3段)人民决议兴建,主席铲土奠基。(源起)
建筑中国最大的纪念碑。(总貌)
第三层:(第4~5段)四周栏杆,洁白耀眼。(登上平台)
碑心石上,正面背面:题字、碑文闪闪发光。东西两侧,碑顶小座;松柏、荷、菊花等象征精神。(仰望、点明中心)
第四层:(第6~10段)碑座四周,镶嵌十块浮雕,具体塑造历次斗争形象。(平视四周,展示中心)
第三部分:(第11段)重新瞻仰题字、碑文;理解精神,默默致敬。(总结点题,首尾呼应)
三、写作方法
1、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本文的重点是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因此运用了大量说明性的语言,并运用了多种说明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但作者是以瞻仰、参观过程为序作介绍,所以又有了不少记叙性、描写性的语言。还有一些议论性的语言,如评论若干历史事件的意义。
2、说明的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课文说明的对象是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文章既要介绍纪念碑的所在位置以及它在结构、造型等方面的特点,又要结合介绍它的兴建经过以及作者在瞻仰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感受。既要说明这座建筑物的总体特征,又要介绍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特点。怎么安排文章呢?作者是以一个瞻仰者的身份来作说明的。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的组织材料的方法,从而很好地处理了上述两者的关系。具体的顺序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时空结合的从东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还有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介绍。本文开头用六个字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然后围绕这一总体特征,说明了有关局部的具体特征。
四、重难点导析
1、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明确:“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史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2、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明确:加上的这两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加上这两句以后使人们对“37.94米”到底有多高有了一个具体的感觉。10层楼大家都见到过的。天安门就在纪念碑的对面,大家都熟悉,一比较就可以想见纪念碑有多高了。
3、对课文一段话的理解:
纪念碑正面朝北,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能"闪闪发光"吗?
⑴每年的夏至(阳历6月22日)后的两个月,也就是6、7月份。每天早上阳光从东北方向、下午从西北方向,可以直接照射到朝北的建筑物上,平时,通过散射、反射或其他受光方式,朝北的建筑物也同样有光亮。
⑵镏金这种镀金方式,本身就有“闪闪发光”的效果。
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几个字从意义上讲,含有烈士精神永存的意思。
4、北京“十大建筑”:1959年提出的北京“十大工程”,是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它们是: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馆、北京火车站、迎宾馆、民族饭店、华侨大厦。
5、关于“装饰花纹”和“大花圈”的象征意义
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大标志。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严寒、傲视霜雪冰雹、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品性。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许多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就把牡丹视为富丽繁荣的象征。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成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象征。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如何?”(陈毅《冬夜杂咏》)菊花以其傲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
【练习解答】
一、课文中交代的方位词语:
“从东长安街”“在广场南部”“越过广场”“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的正面”“碑身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的四周”“碑顶”“从碑身东面起”“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碑身的西面”“碑身的正面”“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作为一个高明的导游,作者借助交代方位的词语清晰地介绍纪念碑。作者一方面运用交代方位的动词让读者熟悉纪念碑的坐落位置和底层结构(如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另一方面,作者巧妙选择某一个基点(如碑身)运用方位名词,准确地介绍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如“碑身四周”“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这样,读者头脑中就树立了一个空间的坐标,纪念碑在读者的脑海中立体而清晰。
二、作为一个普通的瞻仰者,作者详细记录了自己瞻仰纪念碑的全过程,包括心理状态(“万他崇敬”),瞻仰的行动(越过广场、踏着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心理感觉(“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汉白玉栏杆……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这些真实过程的实录,让热切盼望一睹纪念碑威仪的人们感同身爱,如同身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和感情的共鸣。
三、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各有千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从而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并创造新的业绩。
四、本题意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和高贵品质,从而深刻理解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东之北  1  1839年  销毁鸦片烟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坚强决心
东之南  2  1851年  金田起义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南之东  3  1911年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南之中  4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南之西  5  1925年  五卅运动  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
西之南  6  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西之北  7  抗日战争时期  敌后游击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三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的解放战争时期
北之中  8  1949年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类文品读】
巴黎桥多。赛纳河如一条美丽的带,自东向西飘然而过,将巴黎一分为二,河北为右岸,河南为左岸。仅在赛纳河流经巴黎市区的一段,连接两岸的桥就达三十四座之多。巴黎的桥造型风格各异。最华丽的桥当推亚历山大三世桥,上面饰有一些有寓意的女神雕像及四匹奋蹄腾空、栩栩如生的石雕飞马,还有无数精雕细琢的金属灯座。如果说亚历山大三世桥是⑴的盛装王后,则连接城岛和左岸拉丁区的小桥就是⑵的小家碧玉。从桥栏上垂到护岸墙上的常春藤,使这座单孔石桥如一位农家少女表现出一种天然的田园美。城岛两端的新桥历四百年而坚固如新。人们在欣赏它⑶的同时,往往也啧啧称赞它设计新颖,每个桥墩都向外突出一个半月形的阳台,成为路人驻足观景的好处所。淡妆素裹,⑷的耶拿桥是把埃菲尔铁塔与右岸连通的必经之路。游人往来如织,总是使这座桥充满生气。邻接巴士底广场的协和桥是法国大革命时用被摧毁的巴士底狱的石块筑成的,当时被人们称做“革命桥”。连接城岛和右岸巴黎市政府的阿葛尔桥是为纪念在1830年反对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中牺牲的一位少年而修建的。14岁的阿葛尔冒着查理十世禁卫军的枪林弹雨,匍匐将一面三色旗插上大桥的制高点以后,不境中弹坠桥身亡。还有普安杜茹尔桥,那是当年巴黎公社的舰队基地。可以说巴黎的桥几乎都有一段故事,也都是法国历史的见证,它们作为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为花都增添光彩。
1、如果把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⑴⑵⑶⑷处,应为:
⑴(  )⑵(  )⑶(  )⑶(  )
A、平坦笔直  B、古朴风格  C、朴实无华  D、珠光宝气
2、本文段的中心句是(  )
A、巴黎桥多。
B、巴黎的桥造型风格各异。
C、巴黎的桥几乎都有一段故事,也都是法国历史的见证。
D、巴黎的桥作为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为花都增添光彩。
3、在介绍巴黎的桥时,作者列举了七座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应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  B、⑴⑵⑶/⑷/⑸⑹⑺
C、⑴⑵⑶⑷/⑸⑹⑺  D、⑴⑵⑶/⑷⑸⑹⑺
4、作者为了说明巴黎的桥多,采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桥的造型风格各异,采用了     和     等说明方法。
5、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式。
6、分别用一个短语概括以下桥的特点:
亚历山大三世桥:
连接城岛和左岸拉丁区的小桥:
城岛两端的新桥:
耶拿桥:
7、你最欣赏以上七座桥中的哪一座,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CDBA 2、B 3、D 4、举例子、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5、总——分——总 6、依次为:华丽;朴实,具有田园美;设计新颖;充满生气 7、略)
二、同步练测
一、基础知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周定舫(  ) 奠基(  ) 镏金(  ) 上溯(  ) 重幔(  )
挑衅(  ) 镶嵌(    ) 五卅(  ) 逾越(  ) 天堑(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挺拔:
⑵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挑衅:
⑶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逾越:
3、课文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的序幕比喻 。
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近义词: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景仰先生的为人。
6、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
二、同步解读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理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甲)。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
⑴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⑵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永远怀念和敬仰。⑶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⑷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7、文中(甲)处恰当的词语是(  )
A、中心  B、主旨  C、精神  D、主题
8、第一段文字对石碑的说明,先 ,后 ;先 ,后 ;先 ,后 。按 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9、第二段文字的句序已被打乱,正确语序应是 。
10、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段意。
11、第二段文字说明事物的特征是(  )
A、先烈们的精神万古长存。
B、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C、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D、整个纪念碑经过多种装饰。
12、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和 。
1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永垂不朽 (  ) A、倒挂 B、流传下去 C、将近 D、存在
⑵挺拔 (  ) A、往外抽拉 B、超出、高耸 C、挑选 D、吸取
⑶起草 (  ) A、草率 B、书写 C、书法 D、草稿
14、文中所说的纪念碑的造型“有民族风格”指的是 ,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又指的是 。
三、美文赏读
水袋掩体
刘先曙
当一颗炮弹爆炸的碎片朝你飞来时,你是用装甲板还是用装满水的塑料袋作掩体保护自己 你很可能选择装甲板。但是按照科学家现在的看法,选择装满水的塑料袋更好。这是英国爆破专家约翰,帕克斯在经过严格实验后得出的结论。
1993年,英国的格拉斯哥要拆除两座大楼,许多人站在远处看热闹,他们对用爆破方法拆除楼房      ,以为现在的爆破技术对他们所站的地方不会造成危害。谁知爆破后,雨点般的碎片落在一些旁观者身上,还有一位妇女被伤害致死,周围有的建筑物也受到损伤,爆破产生的滚滚浓烟给四周造成严重污染。
这件事触动帕克斯急切地想寻找一种防止爆炸碎片伤人伤物的最佳办法。经过      ,他想起了软东西有时能起到“以柔克刚”的作用。不是吗 子弹有时就射不透软绵绵的棉被!于是他      ,决定用装满水的水袋来对付爆破产生的碎片。
他的设想依据了三种物理现象:一是水蒸发能吸收大量的热,因此用水袋作掩体可以消耗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二是装满水和气泡的塑料袋可以大大减轻爆炸波产生的威力,据测定,爆炸波经过混有气泡的水袋后,其速度能减少到每秒20米;三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爆破碎片射穿水袋使水喷射出去时,必有一大部分动量转移到水身上,从而能减缓或制止碎片飞行。
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颗炮弹放在周围有许多电路板的地方,在一部分电路板前面放一些水袋,而另一部分则不放水袋。炮弹引爆后,没有放水袋的方向,电路板受到了200多个弹片的袭击,而放有保护水袋的方向,仅有几个弹片击中电路板。这说明水袋对目标有极大的保护能力。
后来,在彼得伯勒附近,英国铁路部门用水袋保护方法拆除了一座铁路桥,这座老桥离新建的替代桥很近。老桥爆破后,新桥      ,那些爆破尘埃,变成了一池污水,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15.这篇文章介绍了帕克斯发明水袋掩体的经过,先记述了传统爆破方法带来的 ,然后写帕克斯进行大胆的 ,最后经过严格的 终于获得了成功。
16.帕克斯设计水袋掩体的灵感来自于 的作用原理,他的依据有:



17.用水袋作掩体的好处是① ,② 。
18.文章空格处依次应填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毫发末损  毫无戒备  突发奇想  苦思冥想
B.毫无戒备  苦思冥想  突发奇想  毫发未损
C.突发奇想  毫无戒备  毫发未损  苦思冥想
D.苦思冥想  突发奇想  毫无戒备  毫发未损
19.文章最后说,“那些爆破尘埃,变成了一池污水”,这是由第4段中谈到的哪种物理现象造成的?
(参考答案:1、略 2、⑴直立而高耸。⑵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⑶跨越,超越。 3、点题,总领全文。 4、重大事件的开端。 5、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敬慕”的意思,区别是:“瞻仰”偏重于从视觉表现出来的敬意;“景仰”指心中的敬佩。 6、正标题是纪念碑的主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意思,副标题标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7、D 8、四周;中间;台阶;碑身;题字;碑文;空间 9、⑶⑵⑷⑴ 10、说明纪念碑的位置、结构、题字、碑文、造型等。 11、C 12、说明和议论 13、BBD 14、略 15.危害;设想;实验 16.软东西“以柔克刚”;①水蒸发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以消耗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热量;②装满水和气泡的塑料袋可以大大减轻爆炸波产生的威力;③水袋中水喷射出去时能减缓或制止碎片飞行。 17.①防止爆炸碎片伤人伤物;②保护环境。 18.B 19.第一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