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历史下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7 10: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又反映出我们民族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的渊源。春节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习俗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节习俗
(1)忙年
1.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老婆老婆你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
腊八粥的传说:
纪念佛祖成道:释迦牟尼(Sakyamuni)
一家四口的故事;朱元璋。
2·二十三,糖瓜粘(小年)
灶王: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祭祀灶神的食品:鸡犬猪羊,瓜果枣豆,糖瓜。
·好事传上天,坏事丢一边。
·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
·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
3·二十四,扫房子。
4·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豆腐,谐音“兜福”,闽南话豆干谐音“大官”。
5·二十七,洗疚疾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6·二十八,贴花花
花花:春联,门神,年画,窗花剪纸等。
门神: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
7·二十九,做黄酒(2)团年,守岁
1·年夜饭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子),象征团团圆圆。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菜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橘子(吉祥如意),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升)。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高),北方:饺子(更岁交子,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2·压岁钱
3·守岁
放爆竹(年的传说)
年关讨债
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我想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不见面,元旦碰面拱拱手。
除夕夜,有寺庙通宵演戏,称为“避债戏”。(3)新年庆贺与拜年
1·爆竹迎年
2·拜祭祖先
3·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4·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5·送穷鬼与祭财神
(4)正月初七“人生日”
1·七菜羹
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勤快,会计算,聪明,有人缘,长久幸福,富足有余
2·人日登高
(5)闹元宵(灯节)
元宵:食品(汤圆,团圆);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食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骊姬,申生,重耳(介之推)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拯清明复清明。二·清明习俗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三·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在古代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
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 一个古老的诗国,有一个白发的诗人,拈一片霜的月光,凝成一首小诗,给所有的孩子唱······老诗人捞月去了,小诗留在月光里悠扬,在故乡悠扬,在他乡悠扬······
——熊秉明七夕节的简介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的习俗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穿针乞巧 瓜果乞巧吃巧巧饭剪纸彩绣为牛庆生 重阳节重阳节的含义
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两个九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老人的尊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2·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课堂活动:703班诗词大会本次诗词会主题内容:中国传统节日
本次诗词会参会人员:全体师生
本次诗词大会形式:猜诗和背诗1、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3、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4、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6、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7、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8、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课堂活动一、读古诗猜节日9、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10、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11、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13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12、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14、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15、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课堂活动二、我会背节日诗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提示:可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节日,从节日起源、风俗习惯、传说故事等角度制作,图文结合最好) 课堂作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课后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还有哪些特色传统节日。课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