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人口分布 说课流程(一)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一)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2、能够根据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出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理解人口的分布要同经济的发展及资源、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从而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认识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教学方法 ①图文结合法
②自主探究法
③合作交流法
④归纳分析法找特征析原因人口分布教学流程 城乡人口分布变化导入课程中国政区图如果让你重新选择家,你会选择哪里呢?把学生的选择落实在中国政区图上,找一个学生现场统计,说明分布不均匀,进而转入到中国的人口分布,导入新课。当时上课时迅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快乐学习。人 口 密 度【过渡】
人口分布状况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让学生说出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复习旧的知识,为后面的”算一算”做好铺垫。中国的人口1、计算下面四省区的人口密度。算一算【学生活动】学生分四个组比赛,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可以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我在此评价了学生的计算能力。2、从图中找出江苏、湖南、新疆、西藏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找一找江苏湖南新疆西藏 活动设置 让学生把知识落实到空间分布上,而不是单纯的记忆。通过问学生:江苏人口密度在图中用什么颜色表示?人口密度达到多少用红色表示?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指一指3、我国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省区主要有哪些?
>400江苏
山东
河北
河南
安徽
四川
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位置?
东部 利用已学的各省区的位置,使人口
分布的新知识一点点潜入学生的心中。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指一指4、我国人口密度100人以下的省区主要有哪些?
<100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位置?
西部 人口分布特征一步步的明朗化,
学生逐步掌握重点知识。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画一画黑河腾冲 画出中国人口的突变线 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学生,在这幅图中有一条神秘的线,它是我国人口密度的突变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自主探究,画出这条人口突变线。用实物投影展示一份学生作品并点评。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5、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有何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总结学法】
疏密不均,是我国人口的分布大趋势。哪多、哪少,是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这是分析人口分布特征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分析其它一般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方法。让学生学方法。总 结 胡焕庸线即黑河—腾冲一线,此线东南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4%,西北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1949年以后中国大地上进行过几次浩大的人口迁移,政府想把人从人口稠密的东部移到西部地区,70多年过去了,我国人口已达13亿多,是当时的近3倍,但人口分布照旧,这是一条岿然不动的线。“胡焕庸”线读一读为了加深学生对这条人口地理突变线的认识,并产生进一步分析的兴趣,我设计了“读一读”活动,进而转入下面的分析过程。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交通分布图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地形分布图 学生分组活动,合作探究,学生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说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协调能力等。在此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每一幅地图。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位置地形气候 交通农业工业 民 族 等河流师生共同总结,并说明各个因素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我在引导学生一步步总结地理规律的同时,完善板书,并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表象背后往往蕴藏着一定的地理规律。学习的目的是学规律。小调查姥姥姥爷爷爷奶奶还住在农村的请举手? 过渡:通过小调查,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引导学生产生探索兴趣,并自然过渡。中国的人口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城镇人口
占26.4%农村人口
占73.6%1990年2005年城镇人口
占43%农村人口
占57% 引导学生读图探索城乡人口分布,并分析原因,使知识再次深化,提高。中国政区图你刚才重新选择的家的位置,还有变动吗?选择西部居住的人数很少,寥寥无几,(学生自己解释原因),我利用板书再次强调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不是我们人为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结束语:
希望你们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地理规律,选出你最理想地方,并建造一个美丽、和谐、温馨的家。 东多
人口
分布不均板书设计工业 农业 自然环境
西少板书展现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人口分布特征,并展现本课的难点知识人口分布特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维与记忆。 这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等,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使学生主动在课堂上动手,动脑,气氛活跃,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本课是专门为保定十七中的学生设计的,学生素质比较高,如果学生素质差些,在教学效果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遗憾。教学反思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