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5 08:39:06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课题 北冥有鱼 单元 六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重点 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难点 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楚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特意派人去聘请他为相,两大夫找到正在钓鱼的庄子,说明来意。庄子头也不回,答道:“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三千年,枯骨龟甲还被楚王珍藏着,你们说这个畜性多幸运呵!”大夫还以为他们说的是楚王敬贤之意。不料庄子冷笑道:“我呢,却宁可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为至少还活着,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让楚王供奉珍藏。”两个大夫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欣赏故事 情境导入
作者作品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所传三十三篇,本课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了解庄子及《庄子》 了解庄子及《庄子》
课文朗读 读准字音: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míng)。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读准节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读懂文意(生字词语见课件蓝色字)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主谓之间)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判断句)。《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形容词作名词)的书。书上记载:“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奔腾如野马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通“耶”,吗,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这样)罢了。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积累词语了解大意
初读感知 小组讨论: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大鹏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明确1: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表现大鹏硕大无比的形象。明确2:南冥是天然的大池,代表“自由”和“启明之方”。是大鹏心目中的理想境地,表达大鹏追求精神的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明确3: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合作讨论 感悟文章大意感知大鹏形象
精读揣摩 2、说明事物的存在都有所凭借,它们的活动都善借外力。三、文章讲了哪几层意思?一(前三句):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二(中间四句):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三(最后三句):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四、 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思考探究表达 分析大鹏形象探究文章主旨整理全文层次
巩固提升 请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并解释。鲲鹏展翅: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找出成语并解释 积累成语
课堂总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用自己的话总结 巩固提升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北冥有鱼
部编版 八年级下
导入新知
楚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特意派人去聘请他为相,两大夫找到正在钓鱼的庄子,说明来意。庄子头也不回,答道:“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三千年,枯骨龟甲还被楚王珍藏着,你们说这个畜牲多幸运呵!”大夫还以为他们说的是楚王敬贤之意。不料庄子冷笑道:“我呢,却宁可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为至少还活着,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让楚王供奉珍藏。”两个大夫这才又羞又愧地退去了。
导入
故事
了解作者
庄子就是这样的浪漫,富有想象力,而且他很擅长通过故事来说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
庄子,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战国宋人。战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
了解作者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了解作者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了解作品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所传三十三篇,本课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 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课文朗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míng)。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课文朗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课文朗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海有一条鱼,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主谓之间)体积巨大,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主谓之间)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主谓之间)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主谓之间)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主谓之间)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课文朗读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这只鹏鸟啊,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迁徙)到南海去。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判断句)。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判断句)。《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形容词作名词)的书。
课文朗读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书上记载:“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
书上记载:“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
书上记载:“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课文朗读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奔腾如野马的雾气,
山野中奔腾如野马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课文朗读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天色湛蓝,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通“耶”,吗,呢)?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通“耶”,吗,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通“耶”,吗,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通“耶”,吗,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这样)罢了。
初读感知
小组讨论: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大鹏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初读感知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表现大鹏硕大无比的形象。
初读感知
2.大鹏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代表“启明之方”。是大鹏心目中的理想境地,表达大鹏追求光明的理想。
初读感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精读揣摩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伟岸强大、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精读揣摩
庄子借鲲鹏表达什么感悟?
1、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由、光明境界的执着追求。
2、说明事物的存在都有所凭借,它们的活动都善借外力。
精读揣摩
文章讲了哪几层意思?
一(前三句):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
二(中间四句):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三(最后三句):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精读揣摩
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巩固提升
请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并解释。
鲲鹏展翅: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
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