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体育场馆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如体育场馆设计中功能、结构与外观的综合构成关系等;懂得欣赏建筑的美,以及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协调。
能力目标:了解建筑常以组合形体的形式出现,认识和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构成关系,提高对形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在欣赏经典体育建筑作品之后进行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认真参与,坚持努力完成作业。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应放在对建筑外形美的赏析上,应从美术的角度去学习建筑,主要应注意其外观设计、空间构成、材料色彩、肌理与环境相互协调等审美层面的价值,不必去研究其力学结构与建造工程。
教学难点 作业的设计完成。提高对建筑的审美眼光并不等于自己就可轻易做出好的设计,要完成一个构思并选择呈现形式将其制作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尽管完成作业难度不小,但教师一定要有机安排、启发、鼓励并引导学生坚持做完。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1、利用录像或图片,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竞标设计。重点介绍主体育场“鸟巢”造型的设计。2、欣赏课本上各国现代体育场馆的造型设计,在网上下载并欣赏富有特色的体育场馆造型。3、组织学生参观本校体育场馆,选择角度画些速写。 为学生营造研究的气氛与空间,以奥运会热点为题,利用各种媒体教学与实地体验, 使学生了解现代体育场馆的设计特点,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与审美观,为下一步研究性学习作铺垫。
活动2【讲授】二、新知
一、体育场馆设计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 奥运会既是竞技体育运动,也是科技、人文、艺术等展示的舞台。
二、体育场馆设计的几个特点:1、功能性。群众聚集的公共场所,要有较大的比赛场地与看台,门窗与房顶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台阶与通道应宽阔便于疏散。2、标志性。体育场馆一般是本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要体现较高的建筑水平。3、艺术性。体育场馆强调外观的独特和美感,可以说一个好的体育场馆就是一件感人的艺术作品。4、人文性。体育场馆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5、扩展性。相对而言,体育场馆的造型并不很高,但占在面积很大,并与周围的绿化和辅助建筑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建筑群。 三、体育场馆设计的形式美感:1、采用立体构成技法,如体的组合,面的折曲、旋转,线的粗细、疏密变化等。2、整体造型给人的感觉,鸟巢的造型、贝壳的造型、帐篷的造型、马鞍的造型、风帆的造型、圆饼的造型等。
活动3【活动】三、设计制作实践
(1)尝试用纸材设计制作一个体育场馆模型。 ①教师作设计示范,先展示体育场馆设计草图;然后以纸为材料用若干大小、形状不同的体块、线材,变换构成方式,产生不同的外观设计效果。 ②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启发,结合自己的速写并参照优秀体育场馆设计的图像资料,然后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学校或奥运会体育场馆造型设计草图。 ③根据草图用纸材进行切刻、折叠、弯曲等加工,然后从立体构成入手,用加工的纸材进行排列、拼贴、穿插等多种组合,形成有创意、有韵律、有美感的造型,从而完成自己的设计创意。 (2)设计制作中注意的问题 ①模型一般应设计一个底托,使纸造型有整体感。 ②注意比例尺度。可在周围做一些小树或灯杆,反衬出主体的高大。 ③选用合适的纸材(软硬、色彩)考虑作品的风格、技法、形式等多个方面。 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研讨体育与科技、体育与艺术、体育与环保、体育与人文的关系,讨论体育场馆设计的各种因素。
活动4【作业】四、小结
1、奥运会体育场馆设计竞标的形式,请学生谈自己设计制作的体育场馆模型的特点和感受。2、师生共同讨论某些造型的优缺点,集思广益如何完善,并选出最佳设计与制作。
6. 体育场馆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仅能:感受体育场馆设计的文化内涵,学习体育场馆设计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描绘出体育场馆的设计构思,或运用各种材料制造出体育场馆的模型小样。
2、过程与方法:在对著名体育场馆的赏析中感受奥运精神与建筑之美,通过探究、交流、设计等形式,提升对体育场馆设计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和体验体育场馆设计是建筑艺术创作的一个特殊品类,具有特殊的美感。认识到体育场馆设计中蕴含着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文化、时代精神和科技发展,是一项汇集了多重内容的建筑艺术。
2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初三年级下册美术课内容,涉及奥运、建筑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建筑艺术的接触较少,在涉及体育场馆的时候,建筑艺术特色体现将作为重点指导内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体育场馆的设计方法,包括构思与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在作品中表现出体育场馆设计独有的美感与特色。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体育场馆设计
课件播放,提问:2008年奥运会在哪举行?国家体育场馆的名称是什么?
活动2【讲授】新课内容
一、刚才我们看了体育场馆“鸟巢”的相关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体育场馆设计和一般建筑的区别?体育场馆建筑功能性强,空间大,具有艺术特色,具有城市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二、体育场馆如何设计?1、使用功能:场馆设计要适合体育比赛要求,空间要大。
2、造型特点:具有艺术特色,是城市标志性建筑。
3、环境分析:要与周边环境、其他建筑相协调, 同时注意多功能特点。
4、人文性:体育场馆,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活动3【讲授】图片赏析
赏析作品:1、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体育馆
2、鸟巢:不规则的巨大特钢构件包裹着土红色的看台,使人联想到古老建筑的镂空工艺及陶瓷开片的自然纹理。
3、奇思妙想:借助大自然的植物、动物等为原型,设计体育场馆。
活动4【练习】课堂实践
我要做个建筑设计师:让我们做一回体育场馆建筑设计师,将自己心中理想的体育场馆通过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构思:选择自己要设计的体育场馆类型,根据使用功能进行设计。
二、呈现形式:可以用铅笔、马克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画出效果图,也可以用各种材料,如:纸材、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体育场馆模型。三、设计可由个人完成,也可以自由组合团队集体完成。
活动5【活动】展示、点评 评价要点:一、能够认识体育场馆建筑之美二、掌握体育场馆设计的基本方法三、设计作品构思巧妙,富有感染力
活动6【活动】小结 体育场馆设计,是一门有学问的科学,它需要设计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艺术修养,今天我们都试着做了一下建筑设计师,那么同学们,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现代化中国的栋梁。
6.体育场馆设计
课题
体育场馆设计
课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感受体育场馆设计的文化内涵,学习体育场馆设计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描绘出体育场馆的设计构思,或运用各种材料制造出体育场馆的模型小样。
通过对著名体育场馆的赏析中感受奥运精神与建筑之美,通过探究、交流、设计等形式,提升对体育场馆设计的认识,通过动手实践,体验体验场馆特殊的造型美和结构美。
教学重点
学习体育场馆的设计方法,包括构思方法与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在作品中表现出体育场馆设计独有的美感与特色。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卡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展示北京鸟巢和水立方。
观看图片。
引出体育场馆的特点。
讲授新课
1、你知道体育场馆是如何设计的吗?
展示体育场馆图片,引导分析:
体育场馆设计和一般建筑设计有哪些区别吗?
体育场馆设计有哪些原则和特点?
小结:体育场馆设计的原则包括:
1、功能性:适合比赛要求,空间大。
2、标志性:是城市标志性建筑,彰显体育精神和地区形象。
3、拓展性:要求与周边环境、其他建筑相协调。
4、使用性:便利性和环保性。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从使用功能上分析,具有超大空间,从造型上分析具有标志性、造型艺术化、特色化。从环境上分析一般为建筑群,和周边绿地、建筑相匹配。
学习体育场馆设计知识,包括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课堂实践
请大家将自己心目中体育场馆画出来、制作出来。
明确设计要求。
学生思考与讨论、构思自己乣设计适合那类比赛的场馆,采用哪种风格,采用哪种形式,采用哪些工具和材料
增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利用各种技法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构思。
展示交流
评价总结
组织学生展示评价作品。
学生互评
板书设计
体育场馆设计
教学反思
课件36张PPT。 6.体育场馆设计一 体育馆分类
使用性质:比赛 练习
2. 体育馆的规模通常按照观众席数量化分为 6000~10000为大型体育馆 小于 3000为小型体育馆 3000~6000为中型体育馆
二 基地选择和总平面布局要点
1基地选择
体育馆应考虑自身车流人流疏散 同时避免集中车流人流疏散阻塞城市交通 一般将其布置与近邻城市干道或者几条城市干道的交汇处
考虑远期发展与预留用地
体育馆选址应尽量选择城市公共绿地相结合 避免工业污染及有害气体 同时与城市高压线和易燃易爆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2 市级体育设施用地面积不小于下表
总平面设计要点
总平面设计应使各功能部分分区明确 流线清晰 并各自拥有短节的集散流线 其总出入口应布置明显 且不少于两处 并以不同方向通向城市干道
体育馆场地应考虑大面积停车用地 观众 运动员 贵宾停车区应分开设计 观众疏散通道和集散场地可按每名观众0.2㎡计算
体育馆长轴方向根据日照 风向 机构形式等因素确定 但一般采用东西向长轴布置 南北向开设采光窗
体育馆应布置环形消防车道
三 体育馆功能分析
1 体育馆用房组成
体育馆分局其使用功能要求可分为 竞赛区 观众区 运动员休息区 竞赛管理区 新闻媒体区 贵宾区 场馆运营区
体育馆组成的主题是观众厅 其规模和形式受比赛场地的类型和观众数量影响 其余为观众、运动员、贵宾级技术用房 此类辅助用房的面积为观众厅的1~3倍
观众区新闻媒体观众入口练习场地更、淋休息观众入口小卖厕所运动员入口办公管理裁判观众入口技术机房观众疏散贵宾入口休息观众疏散器械竞赛区 主席台
2 人流路线分析
① 观众流线
是体育馆的主要人流 约占全馆人流的95%~99% 观众经检票进去观众休息厅然后进入观众厅
② 运动员流线
运动员经入口进入运动员休息室 更衣室 练习场地 再到检录处 然后进入观众厅比赛场地
③ 贵宾流线
经单独出入口进入休息厅 然后再进入观众厅贵宾席(主席台)
工作人员流线
在平面上应方便进入全馆各个分区
流线图
观众厅休息厅检票小卖饮水厕所广众流线贵宾运动员流线办公流线为保障人身安全和管理方便 因避免不同功能之间的流线交叉 一般将运动员 贵宾 工作人员用房划分为内区 多至于底层 观众用房划归为外区 置于二层以上各层
内外区同处一层时 则应在同层划分出内外区 内部辅助用房
人流组织中应将观众流线组织放在首位 保证其行走路线直接短截
5 体育馆辅助用房面积指标表
四 平面及空间组合
平面组合
功能分区明确 避免流线交叉 注意不应使观众流线穿越运动员和贵宾活动的区域
对于小型体育馆,观众的入口宜布置在体育馆比赛场地的长轴一端 而观众入口设置在二层,采用立体交叉布置流线 使得个股人流不交叉 分区明确
利用观众席下面空间布置辅助用房时应尽量解决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 室内练习场地和比赛场地之间应有最直接最便捷的联系方式
工作后勤人员出入口应单独设置 且与管理用房 机房 器材库 灯光控制室等联系便捷 在一般小型体育馆 该入口可与运动员入口合并设置
观众厅平面布置类型见图
1.功能分区明确 1.运动员区 2.贵宾区3.新闻媒体区4.技术设备区2.避免流线交叉1.运动流线2.贵宾流线3.新闻流线4.办公流线5.观众流线室内练习场地和比赛场地之间应有最直接最便捷的联系方式利用观众席下面空间布置辅助用房时应尽量解决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2 空间组织
?
体育馆空间组织的全部内容在于按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各类用房,充分利用观众厅以外空间,同时主要提高观众厅平面系数K,尽可能多地容纳观众。体育馆的结构选型和空间构造,应根据其建筑位置、使用要求,做到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K=观众席面积/观众厅屋盖面积-比赛场地面积
合理地利用和组织空间的常用手法如下:
① 充分利用观众厅下面的空间作为观众、运动员、行政管理用的辅助用房。
②合理压缩观众厅大跨度空间,采用附以边跨的结构布局方式,利用边跨布置辅助用房,以节约体育馆总的投资。
③尽量把风道、记分计时等附属用房移除观众厅外或采用悬挑的方式,不占或少占观众厅席位,以提高K值。
④合理和便捷地布置人流路线,压缩交通面积,南方地区可以利用庭院作观众休息厅之用,以节约总建筑面积。
⑤充分利用观众看台下部空间作为辅助用房面积,在条件允许时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为改善观众厅的音质,应注意在可能条件下压缩观众厅体积,同时使用吸引性能较好饰面材料。设计是可参考下表所列的观众厅体积参数,以求获得良好的音质效果。
观众厅体积参数表
观众厅常见的结构类型有钢结构、钢架和悬索结构等。当观众厅跨度在30~40m时,多采用平面钢桁架;当跨度在40~70m时,多采用平面立体钢桁架;当跨度在70m以上时,可采用空间网架;曲面形平面的观众厅,可采用悬索结构。
综合体育馆比赛场地上空净高不小于15m,专项用体育馆内场地上空净高应符合该专项的使用要求。
五 比赛场地设计
比赛场地的设计 其规格和设施应符合运动项目要求 场地边线外围应设 置缓冲地带 、通行宽度和安全防护等要求以及裁判和记者工作的要求
2~3缓冲地带
单项比赛场地尺寸
3 场地出入口设计
场地出入口数量应满足主席台、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不同使用要求,还要考虑 场地体育器材的运输出入和集会是场地内观众演员的安全出入 一般场地对外的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 当器材出入口与场外相通时,次出入口可做外场地内观众的安全出入口?
比赛场地2018-10-3主席台和场地之间至少应设置一处出入口。运动员进、退场最好设置两个出入口,既方便使用又可兼顾文艺演出时演员出入场时的需要,两个出入口分列裁判员席两侧。主席台裁判席裁判席 主席台运动员 演员出入口出入口通向场地内均不应设置台阶,其间高差可用坡度不大于10%的坡道相连接,运动员入口应考虑能使运动员拿队旗顺利通过。体育器材出入口一般设置于场地端部,宽度不小于2M,当兼做观众安全出入口时,其宽度应根疏散计算确定。观众厅设计
1 观众厅设计总原则:
①合理确定比赛场地大小,满足相应比赛项目场地要求
②看台应有良好的视觉质量
③观众的疏散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2018-10-3视线设计
A.基本要求
① 通视:视线无遮挡,看得见观赏对象
② 明视:控制视距,看得清对象
③ 真实:控制视角,减小透视变形
B.主要影响因素
① 通过剖面分析解决遮挡问题
② 视距、识别尺寸,二者成正比例关系真实:方位角控制
俯视角控制:28°~30°2018-10-3C.剖面视线分析
① 方法:公式法 作图法2018-10-3 ② 数据选择
a 台阶高度:一般控制在50~60cm
d 排深d : 席位设有靠背时 75~85cm
采用条凳时65~75cm c 视线升高值
d 视点:
e 起始距离:看台前沿到视点的水平距离
,3~5m
f 首排高度
g 眼睛高度:坐视115cm 站视160cm
4 观众厅看台形式
一般规模较小的体育馆多采用坡式看台
较大体育馆采用楼式看台 分为上下两层
2018-10-3观众厅平面布置
① 观众席布置
观众席可布置与场地长轴两侧或者四周 (短轴端观众较少)、
无障碍设计 设置残疾人无障碍轮椅位置 总席位数的2%
考虑记者和评论员席② 座椅及排距
观众席纵走道之间的连续座位数没排不应超过26个,当仅一侧有纵向走道时,座位数不应超过13个
③ 主席台
主席台应取视线最好位置,且方便与休息室相连,有单独出入口,可直达比赛场地,并与一般观众席相分隔
④ 裁判席
位于主席台对面,15~20个席位
6 安全疏散与看台交通设计
控制疏散时间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观众厅,人流离开观众厅的疏散时间不应超过4min,耐火等级为三级的不应超过2min
疏散方式
a 上行式疏散 观众入场时由高排进入,退场时背向场地向上疏散
布局紧凑,不设洞口和横向走道
b 下行式疏散 主要出入口位于坐席的下面,疏散时观众下行至
疏散口,适用于小型场馆。2018-10-3 c 中间式疏散 集中了上行和下行两种疏散方式的优点 适用于大中
型体育馆2018-10-3疏散口数量由疏散宽度确定,应均匀分布于观众席四周,独立的看
台应至少有两处出口,且体育馆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700人,每个疏散出入口的宽度都应该是人流股数的倍数。一般四股和四股人流以下按0.55m/股计算,大于四股按0.5m/股计算。疏散出入口最大宽度不应超过8股人流 即4m
观众厅的交通布局分为设计横向走道和不设横向走道两种,纵向走道
一般不小于1100mm,位于出入口两侧的纵向走道不应小于600mm,
横向走道一般可按两股人流设计,即1100mm
④ 容纳观众较多的观众厅应考虑设置横向走道
⑤ 为便于安全疏散,观众厅两个相邻纵向走道之间设置连续座位数以30~35为宜,连续排数则应根据横向走道和纵向走道所包围的区域内观众的数量、区域四周所能疏散出去的人流股数,在满足疏散时间的要求下合理确定疏散计算
A 密度法计算公式
适用于没有靠背的坐凳或直接坐在台阶上,人流疏散规律性不强时。
t—控制疏散时间
N—观众厅总人数
b—疏散口总宽度
a—疏散时的人流密度(3人/㎡)
v—疏散时的人流行走速度
一般平地行走时的人流速度60~65m/min
人流不饱满时行走速度45m/min
密集人流时16m/min
在楼梯上上行时8m/min下行时10m/min
2018-10-3B 人流股数法计算公式
适用于有靠背时
①
②
?
T——控制疏散的总时间
N——疏散的总人数
A——单股人流通行能力(42~40人/min)
B——外门可以通过的人流股数。当外门通过总人流股数超多内门通过的人流股数时,仍按内门人流股数之和计算。
S——室外门人流达到饱满时的几个内门至外门距离的加权平均数,即:
s1、s2、sn为各第一道疏散口到外门的距离。当内外门疏散通道间有楼梯间时,s按实际距离加上楼梯长度的一半值为计算距离。b1、b2、bn为各第一道疏散口可通行的人流股数。
v——疏散时人流速度45m/min
推到得出人流股数B=N/A(T-S/V)
2018-10-3C 门厅、休息厅面积计算
当外门的总宽度比内疏散口的总宽度小时,应核算门厅、休息厅及通道中间
人流停留面积是否满足要求。
计算公式: ㎡F——观众停留时所需面积
∑b——全部第一道疏散口人流股数总和。其他用房设计要点
1观众休息厅(01~0.2㎡/人)
休息厅应与观众厅直接相连,同时应与运动员、贵宾用房有明确区分,避免干扰。休息厅分配应与观众席分布情况相适应,且尽量避免多层设置。一般休息厅多围绕观众厅分散布置,如下图
休息厅内供应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小卖柜台长度2m每千人设置
饮水处每2000人设置一处
2贵宾休息室
3运动员用房
包括休息室、更衣室、淋浴室、厕所、医务室、兴奋剂检测、检录处及赛前活动室
休息室更衣室面积每间40~80㎡
4观众休息厅厕所设置
男:8个大便,20个小便/千人
女:30个大便/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