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百家争鸣第二单元第八课预习检测1. 老子:
(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认为,人们应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 ”,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 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道德经》2. 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 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提出“ ”,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儒家仁仁者爱人(3)孔子创办________,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__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 _________ 一书。私学有教无类《论语》(1)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术思想领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墨家的创始人物是 ,主张“ ”、“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实行“ ”,另一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道家的代表人物是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强调以 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____________专制统治。
(3)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 ”。墨子兼爱孟子仁政庄子韩非法百家争鸣中央集权合作探究材料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材料一体现的是谁的思想?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他的思想集中在哪部书中。 老子《老子》“无为而治”老子1、生活时期:
?2、历史地位:3、主要思想: ?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主张无为而治。春秋后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道德经》书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代表作:《老子》又称《道德经》“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意同拱,环绕的意思)之。
道(引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免罪)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以格(人心归服)。
——《论语》(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个学派的观点?它的创始人是谁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其“为政以德”思想有什么积极意义? 儒家意义:有利于统治者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对今天提倡以德治国也有着借鉴意义。核心思想:“仁” 孔子 孔子和儒家学说生活时期:历史地位:主要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春秋晚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
?主张实行德政?教育思想(教育成就):?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孔子讲学图代表作: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残页图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3)根据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并结合教材说一说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局面:百家争鸣 意义:P39百家争鸣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学派是儒、墨、道、法四家。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墨子》书影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战国时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荀子》书影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战国时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书影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韩非(约前281-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书影知识拓展兵家创始人孙武,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书影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道家老子顺应自然;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儒家孔子“仁”“仁者爱人”;以德治国;有教无类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之战儒家荀子“礼治”;明确尊卑等级道家庄子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