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8 07: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质量检测初二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寄语】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6分)
生命的姿态千变万化,异彩纷沉,总会释_______放出一些美丽萦_______绕在我们的心灵深处:diāo_______零的花瓣蕴藉的是生命的呵护,秀qí_______的青松宣告的是生命的坚贞,清澈的溪流宣泄的是生命的激情,连绵的山脉彰显的是生命的永衡,浩瀚的沙漠展现的是生命的雄浑。
(1)把文中加线字的注音和加线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 ▲ ▲ ▲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
▲ 改为 ▲ ▲ 改为 ▲
2. 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出相应的内容。(10分)
(1)为山九仞, ▲ 。(《尚书)》)
(2)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非澹泊无以明志, ▲ 。(诸葛亮《诫子书》)
(4)非学无以广才, ▲ 。(诸葛亮《诫子书》)
(5)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 ▲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 ▲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6)《陋室铭》中以自然环境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 。
(7)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最近在央视热播,它用流行的音乐元素唤醒经典诗词的魅力,让更多美好的诗词,如“白日依山尽, ▲ 。”“ ▲ ,关山度若飞。”等在时隔千百年之后流行起来、传承下去,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3.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2月11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在华盛顿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
B. 数据显示,除夕当晚,有超过1亿左右的观众通过支付宝抢到春晚红包,共瓜分了8亿现金。
C.3月18日上午,台湾知名作家李敖因病去世,享年83岁,这位生前语言风格辛辣犀利,处事率真而又狂放不羁的学者的离世让两岸民众深感悲痛与不舍。
D.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系统整理和汇总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对每条意见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吸收、涵盖了大部分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乡村风光宜人,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B.“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C.对于孩子的毛病,她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我们已经司空见惯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想提高人们的公共道德,还得出新招啊。
5.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A、 B、 C、 D、
6.名著阅读。(8分)
(1)①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
②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③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此语段选自《水浒传》第三回,片段中打人者是____▲ ___,被打者是___▲ ____。(2分)事件的起因是 ▲ 。(2分)
(2)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的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放将起来,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小人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拜谢去了。
此语段选自《水浒传》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鬼最终的命运是怎样的?(2分)从这件事可见李逵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7分)
材料一:清明节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清明节的民俗文化有很多,如祭祖、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既有缅怀先祖的感伤,也有亲近自然的乐趣。
材料二:现在有些年轻人更愿意过圣诞等洋节,传统节日有被忽视和淡忘的趋势,不少人认为清明“祭祖踏青”输给了“玫瑰巧克力”。2008年国家增设清明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开展清明民俗文化活动,也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
材料三:2013年4月3日,两岸青年清明祭祖联谊会如期举行,两岸百名青年共聚一堂,寻民族根,话中国梦。“清明时节雨纷纷”……两岸学子齐诵经典。可见,关于传统节日的优美诗词早已融入海内外华人的血液中,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精神纽带。
(1)以上材料传达给我们哪些信息?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至少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周正值清明节,学校准备组织祭扫先烈等活动,假如你是校学生会主席,学校请你主持这次清明祭扫先烈的活动,请拟写一段50字左右的开场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9—10题。(6分)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注释:①袁枚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做过七年县令,为官清明勤政,颇有名声,怎奈仕途不顺,后无意吏禄,辞官隐居,一生广收弟子。②白日:指阳光。
8.这首小诗通篇运用了 ▲ 的写作手法,“白日不到”、“花如米小”分别交代了“苔”的 ▲ 、 ▲ 的特点(3分)
9、“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本诗借“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理想和情操?(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B)驽骥①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②,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③重车,取夷路④,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⑤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⑥。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①驽骥:劣马和良马。 ②刍:喂马的草。 ③引:拉。 ④夷路:平坦的道路。 ⑤辽乎:远远地。 ⑥骐骥与驽骀别矣:良马与劣马就区别开了。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2)执策而临之 ( ▲ )
(3)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 ▲ ) (4)则虽倾轮绝勒( ▲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

12.A甲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根本原因的句子: ▲ 。(2分)
13.怎样才能让“食马者”识别出马的优劣?请结合文段(B)中王安石讲的办法,用自己的语言告诉“食马者”。(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一16题。(7分)
把坏生活过好,是一种能力与才华
文/打盹的下午茶
⑴最近,我开始抗拒和同事小刘待在一起,哪怕只是单纯地吃个午饭聊个天。她习惯抱怨。她说不满意上司安排的工作,感觉在打酱油,她给自己的职位直接打个大大的“差评”: 按照她的能力,老要干一些打杂性质的工作,既琐碎,又累人,也看不到明显绩效,简直就是一种没价值的消耗,而且——经常要加班!
⑵跟她有90%程度相似岗位的同事小芝,也是刚入职不久,但是人家表现得很用心,将各项事务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工作起来高效,有序,快捷,很少见到她加班,见到人总是笑盈盈的。
⑶反观小刘,却显得丢三落四,毫无章法,又不作出任何调整改进。时间上安排得不合理,一会儿在打客户合同,一会儿又跳跃到回复电邮,不分轻重,上司一催上来手忙脚乱,到最后一件事都没法顺利完成。
⑷更因为积蓄了一肚子“苦水”作祟,她时常显得心不在焉,不时会开个小差,泡一杯咖啡,刷一会微信,发一下呆——不专注,偷走了上班的时间;不认真,折损了工作的效率。而她,还在那里“无语问青天”地怀才不遇,然后瞎忙着加班,哭丧着苦熬。我很想跟小刘说,姑娘,你不是“怀才不遇”,你“怀”的,只是一腔毫无意义的怨气而已!你需要沉下心来,好好分析解构一下你自身。
⑸只知道抱怨,被困锁在一种消沉的情绪中,而忽略了要越过这股负能量,找到症结,作出改变,即使有着再优异突出的才能,也只能折翼于抱怨。这样的抱怨,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变得消极被动,倍感压力。和一个成天满腹牢骚而毫无积极态度的人在一起,你说累不累?这样的“差评师”,当然让人避之不及。
⑹抱怨是人之常情,但是,真正乐观坚强的人,在抱怨过后,会想办法自救自渡,终会看到一束明亮的希望,不会老是纠结于事物的阴暗面。比如

⑺你给这个世界勾了一个又一个差评,就是在给头顶的那块本来晴朗的天空不断地制造雾霾。我的一个朋友叶子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幸福的人不抱怨,抱怨的人不幸福。”如果我们只是被抱怨的情绪所蒙蔽、困锁,无法做出积极的改进,而任由抱怨而衍生的负能量越来越浓,只会害苦自己连累他人。
⑻生活不易,每个人都会有怨言。但是,只会在原地抱怨,却输给了自己的惰性,不做出改变,带着冲天的阴暗情绪来面对生活。试问,这样的人生,还能活出什么样的亮色?
⑼史铁生有段话:“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⑽所以,请你不要再做生活的“差评师”,而是减少质疑,放下埋怨,及时止损,改变自己,磨炼自己,让快乐、自信的阳光照进心灵。
选自《党员文摘》2017年第七期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给第⑥小节的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2分)

16.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我们怎样避免做一个“差评师”。(3分)
【答】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4分)
永远的母爱
寒江雪
(1)望着女儿蹦蹦跳跳走进学校的背影渐行渐远,我的心一阵绞痛,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2)我忽然想去看看母亲。
(3)记忆中母亲总是头发凌乱,面色蜡黄,几乎天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有时还会默默流泪,像极了旧社会受尽生活折磨的底层小市民。但她的眼神却犀利狠辣,鞭子似的抽打着我脆弱的身体和心灵。
(4)我很怕她,怕她小题大做或者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每当这时,她就会狠狠地揍我,晾衣架、苍蝇拍、笤帚、勺子……能顺手拿起什么就用什么。揍我时,她先用左臂夹住我的上半身,让我无法转身阻挡,然后随手拿起什么东西就开始用力地朝我屁股上招呼。我凄厉的惨叫伴随着沉闷的打击声和她粗重的呼吸声回荡于空旷而冷清的家。往往是上次挨揍的瘀伤还没好利索,她就开始了新一轮殴打。
(5)我渐渐开始恨她。是我的亲生母亲吗?如此残忍地虐待自己七岁的女儿!
(6)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那个寒风刺骨的傍晚。现在我根本记不起她为什么揍我,只记得她揍我时非常卖力,几近癫狂。我的屁股一阵阵火灼般地疼痛,钻入五脏六腑。一顿毒打下来,她竟然累得脸色苍白,瘫倒在地。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疲惫地往后拂了拂额前几缕湿漉漉的头发,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哗啦啦地往下掉。
(7)我还没有止住悲伤的哭声,她就站起来,哭喊着把我推出门外。
(8)门外,北风呼啸,似刀割如针刺,寒彻骨冷透心。我又冷又怕,疯狂地捶门,绝望地呼喊。门关得死死的,漏不出一丝缝隙。
(9)邻居们纷纷赶来隔着紧闭的门七嘴八舌地劝说母亲。她在门后低低地抽泣着,就是不开门。
(10)天渐渐暗下来,好心的邻居给我披了一件厚厚的棉袄。我的身体有了丝丝暖意,心却更加冰冷绝望!孤独地站在寒风中,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冷酷的黑暗,我犹如寒冬旷野里一株枯黄的衰草,看不到春天的温暖和阳光。
(11)恨如雨后的野草般从心底葳蕤蔓延,茁壮成林。
(12)后来,一位和蔼的女警察来了,我才回到家。警察姓李,我称呼她李姨。之后李姨成了我家的常客,无数次地解救我于水火中。
(13)从此,我倔强而坚强地成长。即使数月后母亲去世我也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14)但是现在我却再也无法倔强地坚强,女儿远去的背影如一条丝线拉扯着我线团般的心,抽空了我的身体。
(15)在母亲的墓碑前,我遇到了李姨。她弯下腰把一束漂亮的花郑重地摆放在墓碑前。
(16)“还恨你母亲吗?”尽管李姨目光平静,我还是发现她双眼深处丝丝缕缕的岁月沧桑与生命感悟。
(17)我摇摇头。真的,我不恨母亲了。就在女儿欢快地走进学校的刹那我放下了一切恩怨,除了可爱的女儿。
(18)李姨紧紧抱住了我。她的怀抱犹如母亲的厚实温暖,我仿佛回到了受尽折磨的童年,那时她曾无数次这样拥抱着遍体鳞伤的我。
(19)我的眼泪汹涌溢出,打湿了她有些消瘦的肩膀。
(20)“女儿永远是母亲的心头肉,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李姨拭去我眼里的泪水,“我每次去你家都是你母亲报的警……”
(21)什么?我的大脑和身体瞬间僵硬,就像母亲的墓碑。
(22)“那时你母亲已经知道自己到了癌症晚期,没多长时间可活了。她最割舍不下的就是你,怕你不懂人间冷暖,不知权衡进退,怕你没人照顾,受到伤害,怕你有了后妈不能与她和谐相处,更怕你受不了失去母亲的打击,所以她不得不……”
(23)我早已泣不成声。母亲,我至亲至爱的母亲啊!原来您一次次违心的敲打是在淬炼我,锻造我啊……
(24)墓碑上母亲温暖地微笑着,就像她面前芬芳的鲜花一样。
(25)李姨离开后,我坐下来深情地凝望着母亲的遗像,和她进行了一次真挚的情感交流。
(26)最后,我从包里拿出自己乳腺癌晚期的诊断证明撕成了碎屑,抛向空中。有着黑色条纹的白纸屑像一曲歌谣,蝴蝶般翩翩起舞。
17.梳理故事情节,用四字短语填入。(4分)
送女上学 → ▲ → ▲
18.“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疲惫地往后拂了拂额前几缕湿漉漉的头发,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哗啦啦地往下掉”母亲为什么要如此过火的打我?打后为什么“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哗啦啦往下掉”?(4分)



19.“门外,北风呼啸,似刀割如针刺,寒彻骨冷透心。”“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冷酷的黑暗”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20.文章的结尾“有着黑色条纹的白纸屑像一曲歌谣,蝴蝶般翩翩起舞”怎样理解?(3分)



三、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温馨,或期待,或纠结,或惊讶……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6分)(1)shì yíng 凋 颀 (2)沉改为呈;衡改为恒
2.(10分)略
3.(3分)B 4.(3分)C 5(3分).B
6.(1)(4分)鲁提辖(鲁达/鲁智深)、镇关西/郑屠
原因:镇关西强骗了金翠莲,她还被赶了出去,只好与父亲卖唱,悲泣之声被鲁智深听见,为她们打抱不平。(意思达到即可)
(2)(4分)李逵撞见李鬼与他老婆的对话,得知受了骗,便杀了李鬼。(意思达到即可) 心地善良、孝顺、嫉恶如仇的人。
7.综合性学习(7分)
(1)(4分)
①清明等传统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有些年轻人不重视清明等传统节日,民族文化认同感不强。
③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挖掘,积极开展丰富的民俗活动。(符合材料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2)(3分)评分要点:有称呼语,紧扣主题,点明活动,语言顺畅。
8.(3分)对比 生长环境恶劣 所处地位低下或出身低微(其他符合词义也可)
9、(3分)借写青苔花虽小,却毫不自惭形秽,充满自信,努力绽放个性的鲜明形象。揭示了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强自信,勇敢面对,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生活理想和情操。
10.(4分)(1)等同,一样 (2)鞭子 (3) 少 (4) 即使,表假设
11.(4分)(1)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
(2)日夜不停地追赶它,也远远地赶不上啊。
12.(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3分)让良马和劣马拉同样重的车,跑同样远的路。(意思对即可)
14.(2分)把坏生活过好,是一种能力与才华 (或我们不能做生活的“差评师”,面对现实我们要减少质疑,放下埋怨,及时止损,改变自己,磨炼自己,让快乐、自信的阳光照进心灵。)
15.(2分)比如苏轼乌台诗案后屡遭贬谪,也有“闲人”的悲凉与落寞,但始终抱着热爱生活的态度,用旷达的胸襟自求自渡,为后人所敬仰。(再如司马迁、越王勾践等)
16.(3分)联系“想办法自救自渡”“不会老是纠结于事物的阴暗面”“做出积极的改进”“减少质疑,放下埋怨,及时止损,改变自己,磨炼自己,让快乐、自信的阳光照进心灵”等来谈都可。
17.(4分)在世虐待 明白真相;
18.(4分)①母亲自己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割舍不下“我”对“我”的担忧让母亲控制不住情绪要打我。②打“我”的时候,又心疼“我”不忍打,打重了自己又心疼。
19.(3分)渲染天气是如此的寒冷,烘托出“我”的心也是如此的寒冷,衬托出母亲的心比这寒冷的天更冷酷,同时也为下文的顿悟埋下伏笔。
20.(3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纸屑比成歌谣、蝴蝶,既形象逼真地描绘出纸屑在空中飘舞的情态,又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我”得知母爱真相后的欣喜之情,走出病魔阴影后的轻松之情、好好珍惜当下母女生活的顿悟之情。
21.(40分) 参考中考作文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