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8 07: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马可·波罗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唐、元的对外交往淮文外国语学校 杨明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学习,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人物扫描: 郑和像
(1371—1433)郑和,云南回族人,原名马和(小名三保),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受家庭的熏陶,他从小就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慨。他还从其父亲那里得到有关的航海知识。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西洋指哪些地方?文莱 一、郑和下西洋 派郑和下西洋
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明成祖(朱棣) 一、郑和下西洋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 间:
次 数: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1405—1433年七次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一、郑和下西洋3.郑和为什么能实现远航(结合课本P70—71相关史事、图片)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的先进。 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早半个
多世纪次数多船数多人数多船只大范围广思考与分享1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和平之师
友好使者殖民者
掠夺者 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思考与分享24.归纳与总结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二、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沿海人民称他们为“倭寇”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哪些人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福建、广东小组讨论:4.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二、戚继光抗倭5.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沿海人民称他们为“倭寇”。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戚家军抗击倭寇,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的正义利益,所以说,抗倭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郑和下西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戚继光抗倭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友好之行(中国与亚非)反侵略战争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本课小结1.(2016·河南模拟)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永乐皇帝指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崇祯帝
2.右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B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巩固练习B 3.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  )A   B  C    D 4.某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期“纪念郑和下西洋,传承郑和精神”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到达(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美洲B D巩固练习5.“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6.我国东南沿海,制造倭患的人包括(  )
①我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和奸商  ②日本的武士 
③日本的奸商  ④日本的天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C C 巩固练习 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想一想,为什么用
“三宝”命名呢?
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
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编》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戚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英勇善战。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神。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明初的对外交往
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诸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浡[bó]泥国(位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苏禄国(位于今菲律宾群岛)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1、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A 2、郑和描述舰队远航的情景时曾说过有关夜晚航行的内容,郑和的舰队能在黑夜中辨识航向是因为( )?
A.郑和舰队的庞大 
B.明朝造船技术的先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C 3、“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据此,我们应主要学习他的( )?
A.忠君思想 
B.拒官态度 
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D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中国航海日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之日期1405年7月11日。郑和档案被毁之谜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帝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精确数为八百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