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8 15:0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 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历史第 次 考
、选择题(本 题共35 题,每 题2分,共70分。每 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 个是符合题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唐 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 倍!旧体制不 以取
新社会,政务决策则由丞相 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 政之决策在此 政过程中,
宰 与君主有俱不可得 专擅。”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两省设 的最 意义是有利于(

A、推翻旧制
B、削弱皇权
C、正确决策
D、分权制衡
2.“朕代天理物, 总万 ,岂能 周偏。苟政事有失宜,岂惟 民之害,将为天下之害;
岂为 之忧,将为四海之忧。”朱元璋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对废除丞相反悔
C.为设顾问机构铺垫
D.为政事繁多苦恼
3.西塞罗:“在你们 前受审的是个有钱 ,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我说的这个 就
是凯厄斯·弗 斯( 省总督)。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证据,也
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 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西塞罗是罗马帝国的法官
②西塞罗认为罗马的法律体系应进 步完备
③司法公正是法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④体现了追求 平等的法律思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海国图志》记载:“(某国) 绅 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 事会议,各
抒 见。
国主若欲征税饷,则必绅 允从,倘绅 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 执私见,则暂
散其会, 别择贤 。”这段 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英国的君主 宪制度
B.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C.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D.徳国的君主 宪制
5.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 式,都最终确 了君主 宪制。以下对两国政体相同点的
叙述,正确的是
A.
君主都掌握着实权
B.
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选择
C.
内阁都对君主负责
D.
带有鲜明的专制 彩
6.2016年9 ,
G20峰会在中国美丽的杭州召开。据史料记载,清光绪 年,杭州开
为 本商埠,拱宸桥辟为 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杭州开为 本商埠”是在
A.
1842年
B.1894年
C.1895年
D.1901年
1
7.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 约之初,有视若寻常 贻害于 穷者, 要有 : 则 ,
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则 ,洋 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
国“贻害于 穷”的是
① 最惠国待遇
②领事裁判权
③开设
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
馆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梁启超在1915年曾回忆 亥 命:“官府之 告,政党之宣 ,报章之 论,街巷之谈说,
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反映出 亥 命后
A.民主共和观念深
B.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C.民众普遍接受民主思想
D.社会各界拥护共和制度
9.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 种新的现代的 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知识分 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
B、激发 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10.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 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
的武装打倒反 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 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 的“起义”指
的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 州起义
D.秋收起义
11.学者费正清指出:“20
世纪
20
年代的国民 命是 场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
外国 的特权的双重 争。”这场“双重 争”取得的最 成果是
A.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的特权
B.收回了列强在华的租界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 命任务
12、“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 命 潮的任务, 朱德 泽东 、 志敏
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 地 命的,扩 民武装的路线, 疑是正确
的”。这是 明同学看过 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 命运动
B.国共 年对峙
C.抗 战争
D.解放战争
13.1937年7 蒋介 发表庐 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
题。……此事发展的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 将是世界 类祸福之所系。”这说明卢
沟桥事变
A.推动国民党响应共产党
B.是全 抗战开始的标志
C.标志中国正式对 宣战
D.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同情
14.
1938年4 9 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 )线之战局
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 尚不 分相信,但现已证明 军溃败之讯确
2
为事实……英 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是对下列哪 战役
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 捷
C.台 庄战役
D.百团 战
15.为了悼念南京 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抗 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同胞,全国 通过决定,
将每年的12 13 设 为南京 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下列关于抗 战争胜利的评
价,不准确的是
A.中国 此取得了反帝 争的完全胜利
B.促成民族觉醒,唤起民族团结
C. 增强了中华民族 尊 和 信
D.为国际地位的提 奠定了基础
16.1949年4、23 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
A.战略反攻的序幕揭开了
B.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推翻了
C.国民党军队150余万 被歼灭和改编了
D.新民主主义 命取得胜利了
17.
1995年4 25 ,纽约的《世界 报》为《 泽东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出 则 告:“
泽东 前写了不少诗词,每 背后都有 件甚或数件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 事。……”
下列诗词所反映的重 事件,发 的先后顺序是
①浴 冬 守,驱倭棠吉归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 千 只等闲
③钟 风 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 声暴动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④②③
D、②④③①
18.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清朝 黄 龙旗
中华 民国五 色旗
中华 人 民共和国国旗
A.政权性质变化
B.国家领 变化
C.社会性质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
19.苏格拉底说:“没有 愿意 抽签的 法去雇 位舵 和建筑师、吹笛 或其他 业的
, 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 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
3
A. 民主权的虚假
B.直接民主的泛滥
C.轮番 治的弊端
D. 政官员的腐败
20.《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 抛弃 病奴 的,该奴 即获得 由,禁 任意杀害奴
”,“凡奴 不堪主 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 出卖之, 故杀戮奴 的,按杀 罪处
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 定程度上保护了奴 的利益
B.蕴含着 平等的法律观念
C.注重 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不再维护奴 主贵族的利益
2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 业和商业进 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
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 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
法的诸原则。”材料说明
A.罗马法完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
C.罗马法对近代西 的 法产 了重 影响
D.近代英国 常重视法制建设
22.
较英美两国政体,表中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应是

美国总统共和制
英国君主 宪制
国家元
英王
元 的产 式
选举

国家元 任期
终 制
政府 脑
总统

国家权 中

议会
A.①总统②选举③任期制④ 相⑤总统
B.①总统②世袭③任期制④ 相⑤总统
C.① 相②世袭③任期制④ 相⑤议会
D.①总统②世袭③终 制④ 相⑤议会
23.“较少的腥风 ,较少的声 惧厉,较少的深思 论,只有 路随和, 路感觉,顺着
经验 ,绕着障碍 ,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
积着 步。”哪国政治制度的演进符合材料中的描述
A.德国君主 宪制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 宪制
D.中国民主共和制
24.杨 凯《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 命” 概是我 中最完美的 次政治设
计。它在 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 个摆脱 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
4
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A.两党制度
B.责任内阁制
C.虚位元
D.议会权 上
25.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类似,美国1787年宪法确 联邦制的积极之处主要表现在 
A.较好地解决了中央权 的制约平衡
B.较好地解决了地 割据问题
C.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 关系问题
D.较好地实现了权 分配问题
26.以反映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新中国成 后27年间 作与 活的感 故事为内容的电视剧
《海棠依旧》, 前在央视热播。下列与周恩来在这27年中相关的两张历史照 ,反映了
新中国

①展开联合国为中 的多边外交
②积极谋求建 新的国际关系
③开始崭露头 并 向国际舞台
④推进建 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感叹:“任何 都不能回避这样 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
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 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材料反映的
历史信息是
A.中 邦交正常化
B.亚 会议的召开
C.《 内 协议》的通过
D.中国重返联合国
28.1949年9 召开的中国 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作 是
A.决定建 中华 民共和国
B.制定了《共同纲领》
C.确 了各党派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完成了建 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29.
“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 ,我们建议举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 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 业。双 可先派 接
触,充分交换意见。”这段 字应出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 的 针政策》
5
C.1992年“九 共识”
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 业的完成 继续奋 》
30.民族区域 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 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
的是
A.内蒙古 治区、西藏 治区
B.内蒙古 治区、宁夏回族 治区
C.新疆维吾尔 治区、宁夏回族 治区
D. 西壮族 治区、西藏 治区
31.把邓 平“ 国两制”写进政府 作报告的是在
A.1954年 届 次会议
B.1982年 五届五次会议
C.1984年 六届 次会议
  D.1999年 九届 次会议
32.
列宁说: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 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想的继承 和天才
的完成者”。这三个最先进国家是
A.德国、英国、法国
B.美国、法国、德国
C.英国、法国、苏联
D.美国、苏联、英国
33.帕维尔·布尔 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 》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 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 切好处……上
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 种温和的选择”主
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34.“这些阴谋家,在西班 问题上,在中国问题上,在奥地利和捷克问题上,不但并 丝毫
制 侵略的意思, 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 为鹬蚌, 为渔 ,美其名 '不

',实则是
'坐 观虎
'。世界上多少 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 不知道他
们笑 藏 的可怕。”——《 泽东选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主要批判的是英法等国推 的“绥靖政策”
B. 战的爆发,标志着该政策达到顶峰
C.材料中的“西班 问题”是指西班 民反德意法西斯的 争
D.他们“坐 观虎 ”的结果是法西斯的侵略从局部蔓延到全世界
35.丘吉尔曾这样评价 战中的 次著名战役:“我们不要把这些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
靠撤退 赢得的。但是,在这些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他指的是
A.不列颠空战
B.敦刻尔克撤退
C.珍珠港事件
D.中途岛海战
6
、 选择题(共3 题,36、37、38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右图是书法家姚强庆祝建党九 华诞的作品:“暗夜
南湖亮 星,燎原烈 向天明。征程 万经风 ,宝塔擎旗进
北京。”
(1)“征程 万经风 ”指的是红军长征,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7 18 ,习近平
总书记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蓝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写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
志;写出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名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5分)
(2)指出材料中与中共相关的另三件重要历史事件。(3分)
(3)材料中“燎原烈 向天明”
与“宝塔擎旗进北京”之间有何关联?(2分)
37.(10分)
政治妥协是 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 了 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
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 益获得势 ,旧的 缘亲
属团体也就 益遭到排斥, 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 政治制度史》
材料
杰弗逊曾经说过:“ 由政府是建 在猜疑之上, 不是建 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
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 不能集中在任何 个 或 个部门之 ,以避免胡作 为或盲动。
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 定作 ,有能 延缓甚 阻 其他部门
的 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
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 ,使它成为亚 历史值得
珍贵的 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 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
平能够作出更 的贡献。
——摘 《周恩来万隆会议发 稿》
请回答:
(1)据材料 ,回答梭伦改 中的什么措施最能体现恩格斯的论述。(1分)分析其历史影
响。(2分)
(2)材料 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
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 为或盲动”, 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3分)
(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 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 要达成的
7
“共同愿望”是什么?(2分)为此各 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1分)
38.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
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 联合国。美国推 了 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
包括美国在朝鲜、 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 》
材料 1971年7 6 ,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 ”的看法。他
认为,美、苏、中、西欧和 本是世界的五个 量中 。美国意识到 的霸权地位已严重
衰落, 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 更产 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 执
尼克松主义的 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
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尽管中国 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 的准许的,但是中国 的动机却
是掩盖不住的。基 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 篇 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
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 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
考虑所产 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 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据新华 报道:当地时间2015年9 25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
奥巴马举 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
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 ,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
要进展,愿同中 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 同意继续努 构建中美新型 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 ,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 初期时的对华
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怎样的国
际形势,在外交 采取了怎样的应对 针?
(2)据材料 、 ,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 了什么变化?并举例说明。
8
(3)据材料 、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选择题(各题只有 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A
B
C
A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B
C
A
B
B
A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C
D
C
B
D
D
B
A
31
32
33
34
35
C
A
B
B
B
、 选择题(36题10分,37题10分,38题10分,共计30分)
36.(1)标志:1936年10 ,红军三 主 会师于 肃会宁。(1分)名称:遵义会议。
(1分)意义:事实上确 了以 泽东为核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第 次独 主
地运 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 的路线、 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
和 盾,标志着中共从幼稚 向成熟。(3分)
(2)中共 (中共的诞 );井冈 命根据地的开辟( 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新民主主 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 )(3分)
(3)农村 命根据地(或 农武装割据)的开辟,为新民主主义 命的胜利找到了正确的
道路。(2分,只答应果关系不给分)
37.(1)措施:财产等级制;(1分)
历史影响:打击了 族贵族的统治,扩 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2分)
(2)实质:权 制衡。(1分)
措施:①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 ,向选民负责,实 任期制;②总统是权 中 ,虽
掌握 政、外交、军事等重 权 ;③但必须执 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
部门的监督。(每点1分,满分3分。其他 之成理亦可得分)
(3)愿望: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 、维护和平)(1分)发展经济(1分)。
9
策略:求同存异(1分)
 
38.(1)特点:通过民主选举上台。(1分)
原因:经济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国内 盾空前尖锐。德国政府对消除危机束 策,垄断
资产阶级倾向建 独裁政府。受本国军国主义、封建主义历史传统影响。希特勒利 德国社
会对《凡尔赛合约》的不满情绪,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2分)
(2)原因: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 量强 ;中国、埃塞俄 亚等国国 衰弱, 法单独
取得反法西斯 争的胜利; 些 国推 绥靖政策,中 保政策,未能及时形成国际反法
西斯统 战线。(2分)
(3)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 》,建 国际反法西斯
联盟。(1分)
意义: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 量, 舞了世界 民反对法西斯的 志,加
速了第 次世界 战的胜利进程。(2分)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