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8 15:0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右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
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
况。由此可知,该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
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B.说明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
C.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削弱
D.体现了周王对功臣的重视
2、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
A.年龄长幼 B.贤良优次 C.出生贵贱 D.血缘亲疏
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4、《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6、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
7、下面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8、今年的热播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是(  )
A.刺史 B.郡守 C.同平章事 D.三司使
9、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C.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10、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仅作为尚书省下执行机关的首脑,而明朝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明朝(  )
A.中央政府精兵简政??????????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宰相的权力被削弱??????????D.国家权力的下移
1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3、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1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15、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16、下图为八国联军在廊坊遇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后,
被迫退回距天津30多千米的杨村车站筑垒防守
的画面。你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
A、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们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17、这次列强惩罚的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规定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罚金”,以此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对发生过反对列强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这些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8、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 D.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1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21、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22、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 ②该运动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对这种“独立”理解正确的是( )
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 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
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 D、党内合作,共同反帝
24、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
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25、中国近代以来由中共提出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
A.中共三大制定的纲领??????????B.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
C.中共四大制定的纲领??????????D.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
26、1926年7月,国民党在广州发布一则宣言,在宣言中陈述了中国的混乱时局,并提出“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随之发动战争。该战争(  )
A.是国共第二次合作????????B.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D.从北向南统一中国
27、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
地区
安远、寻乌、信丰3县
莲花琴亭村193户
龙州等17村393户
5亩以下
70
74.6
72.77
5-10亩
20
19.2
11.45
10-20亩
5
3.6
3.56
20亩以上
2
无田
3
2.6
12.22
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28、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八七”会议召开????????????B.遵义会议召开
C.中央红军到达陕北????????????D.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师
29、“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30、图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
A.开天辟地 B.握手言和 C.分道扬镳 D.走向成熟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以、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诏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2分)
3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邱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材料二 《毕业歌》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作于1934年,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请回答: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为什么“夜夜梦台湾”?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分)
 
 
(2)2015年是台湾光复70周年。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是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伟大胜利。试分析这个伟大胜利对中国和世界有何历史意义?(8分)
 
(3)说一说《毕业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它表达了青年学生的什么抱负?(4分)
 
33、(12分)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对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来说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材料二 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展开了如下“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甲、乙、丙三位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
①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三位同学发表了如下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当时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丙:其实,在当时中国,民主梦破灭是必然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之形势”、“世界之潮流”分别是什么?孙中山在近代文明方面的“兼收众长,益以创新”,表现在哪里?(6分)
(2)如何理解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4分)
(3)试就丙同学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2分)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B
C
B
D
A
D
B
C
A
C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B
C
D
C
B
D
D
C
D
D
C
D
31、(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4分)
(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 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2分)
(3)看法:科举制取代举荐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2分)
(4)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写出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32.(1)甲午中日战争后。(2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台湾,台湾从此脱离祖国的怀抱(2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2分)
(2)对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4分)
对世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是抗日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分)
(3)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2分)
坚强不屈、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愤学习、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2分)
33、(1)“中国之形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2分)
“世界之潮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2分)
“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孙中山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建立了临时政府,但孙中山并未完全照搬美国,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2)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乙: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分)
(3)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2分)
同课章节目录